第三百二十二章 重回朝堂

翌日。

司马师参加完早朝,返回途中。一名年长的士卒朝司马光望去,若有所思,又再度望去。身旁另一名年轻士卒见状推了下他,道:“你看什么呢?”

年长士卒指着刚从身边经过的司马光,道:“你看到哪位骑马的人了吗?这是司马相公啊!”

年轻士卒目光随着司马光的行动而游走,震惊道:“他就是司马相公!”

司马光听到背后有在喊司马相公,不寒而栗,自己没有拜相,不应被人称呼相公。宋神宗推行新法后,在汴京的大街小巷安排了非常多的士卒巡逻,明着暗着搜集大家的言论。百姓们每日上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留神便会因为言语有失而获罪。如今有人称呼自己司马相公,一旦传入新党之人耳中,免不了一场麻烦,司马光想到此不由夹紧马腹,迅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年长士卒看着渐行渐远的司马光,感慨道:“我年轻那会儿当值,经常见司马相公,没想到十几年没见,竟苍老了这么多。”

附近不少人闻声互相传告,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街头巷尾尽人皆知这位年迈的老人就是司马光。duwo.org 比奇小说网

司马光没走过久,百姓们蜂拥而上,一时间数千人齐聚街道围堵他。人群中一人忽然高声喊道:“司马公,您别回洛阳了,留下来辅佐天子吧,也让我们这些百姓有条活路啊!”

众人群起响应,声势浩大,喊声震天。司马光坐在马上,见周围人山人海的百姓将自己团团围住,动弹不得,只得苦口相劝。但众人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非要让司马光留下来。司马光虽心怀感动,但更多的是一种恐惧与担忧。他一路相劝,总算让百姓空出来一条道来,顺利抵达住所。

回到住所,担忧之情只增不减,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赶紧走吧,以免新党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引来杀身之祸,于是写了封感谢信托人送入宫中太皇太后处,建议其广开言路,改革旧弊,然后赶在宵禁城门关闭前连夜跑了。

自从宋神宗推行新法以来,太皇太后立场始终如一,支持旧党。如今自己代理朝政,非常希望恢复宋仁宗时期的盛况,于是暗中想要重用司马光,任命诏书还没下,人倒是先跑了。但太皇太后毕竟是高家将门虎女,重召旧党回朝之心一旦燃起,又怎会熄灭。

四月。

太皇太后不顾新党反对,毅然决然下诏,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扬州知州吕公著为资政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吕公着兼侍读;资政殿学士、大中大夫司马光为陈州知州;朝奉郎、秘书少监孙觉兼侍讲;奉议郎、宗正寺丞刘次庄为殿中侍御史;奉议郎、真定府路安抚司勾当公事孙升为监察御史;奉议郎黄庭坚为校书郎;诏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潞国公致仕的三朝元老文彦博,不许辞免两镇节度使。

朝廷的各项诏令一个接一个的下发,不少旧党重回朝政,新党惴惴不安,一种危险的气息扑面而来。

五月十八日。

宰相王珪突然病逝。自从宋神宗病逝后,他担任山陵使负责修筑皇陵等诸多事宜,朝事暂时交由次相蔡确全权负责。墓还没修完,王珪突然病逝了,于是朝廷下诏蔡确接任山陵使一职去修筑皇陵。

五月二十三日。

司马光回到汴京,叩谢圣恩,准备前往陈州任职。三天后,司马光还没走,就接到了朝廷的新任命,改任其为门下侍郎。他受宠若惊,坚决向太皇太后请求前往陈州任职,在众人的劝说下总算留在了京师,接受门下侍郎一职。

与此同时。

常州。

苏轼一路长途跋涉,已于四天前抵达常州,朋友帮着苏轼置办房屋,他自己又有闲田耕种,一家人衣食有望,以后终于可以归园田居,安享晚年了。虽清贫,但也乐在其中。苏轼将一切安顿好后,写下《到常州谢表二首》寄给汴京,本应感谢宋神宗,如今改谢宋哲宗。

他带领家人开始整顿家园,准备在常州安度此生。

六月。

一天,朝廷诏令下达,苏轼一家急忙接旨:诏苏轼官复朝奉郎、登州知州。

使者走后,苏轼看着诏书,愣在原地许久,半晌才回过神来,使劲掐了下自己,疼得叫出声来,随即激动道:“我不是在做梦吧!”

王闰之笑道:“都掐疼了,怎会是梦。”

苏迨接过诏书,反复看着,惴惴不安道:“朝廷不会弄错人了吧。”

苏过跳着伸手去要诏书:“兄长,让我也看看!让我看看!”

苏迨将诏书举低点,兄弟俩捧着诏书反复观看着。一家人恍惚了许久才终于接受这个喜悦的事实,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苏迨开心道:“爹,我们要去登州啦!”

苏过道:“爹是去做知州啊!做了知州,是不是就有钱给我买点心了。”

苏迨道:“那是自然,有了俸禄,自然能给过儿买点心吃。”

苏过欢欣鼓舞道:“真的太好了,我要把登州的点心都吃个遍!爹,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苏轼道:“不急,好不容易来常州了,爹打算和朋友们聚一段时间再走。”

苏过失望道:“啊!不走啊!”

苏迨道:“我们难得回到江南,不玩一番再走岂不可惜?”

苏过笑道:“也是。”说到此处,突然问道,“爹爹升官了,不知道叔父怎么样了。”

苏迨道:“想必也会升官吧,要是叔父的任所能离登州近点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经常团聚了。”

苏过异想天开道:“说不定在一处呢,我们还能经常一起吃饭!”

苏迨笑道:“你也真敢想!”

苏过吐了下舌头道:“爹都能重回朝堂,还有啥不敢想的。”

七月。

苏轼启程前往登州。和很多被重新启用后匆匆赴任的旧党之人不同,苏轼一路上走亲访友,游山玩水,也不着急去登州赴任,不知不觉竟到十月。

十月。

密州。

苏轼路过当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密州故土。三年知州,在这里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美好而又艰辛的回忆。

苏轼正在城外缓步行进着,两名少年与其擦肩而过,其中一人思索片刻,又调头回来,绕到苏轼面前,试探性地问道:“苏大人?”

苏轼一愣,道:“你认识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