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4 章 罢战

“当当——”

清军那边敲响了撤兵的铜磬,城下仅剩的四五百清军放弃了攻城,躲避着城头革命军弓箭手的射击,连滚带爬地远离了大同城。

第一次攻防战,没有胜利者。

双方的死伤人数平分秋色。

如果说双方各有所得的话,清军这边算是试探出守城的革命军之虚实,主要是试探出革命军根本没有枪炮等火器,这为下一次的攻城提供了帮助。

对革命军这边来说,他们同样有所得。

虽然革命军在这次守城战中死伤了一千五百人,但是超过五千的人通过这次守城战成长为真正的战士。

最起码,他们在下一次面对血淋淋的厮杀场面时不会呕吐了。

阿济格没有继续攻城,是因为攻城的云梯没有了,阿济格需要在接下来几天进行制造。

由于试探出革命军没有枪炮,阿济格已经有了十足把握在下一次战斗中攻入大同城去。

第一次攻城虽然死伤了一千五百余人,但那都是辅兵,战斗力不怎么强。

下一次如果用吴惟华的四千精锐的话,攻入城去是可以预见的。

今天派了两千战斗力不强的辅兵攻城就差一点成功,来日派四千精锐攻城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阿济格忙着制造云梯和盾车,革命军忙着把城下的石头、檑木重新搬到城头上去。

同时,在外围部队高峻和谷春山的帮助下,唐以杰也为城内守军添加了不少煤炭块和食用油。

在第一次的攻防战中,最后时刻的煤炭和油起了大作用,在接下来的攻防战中,要将煤炭和油的运用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最后,也最让唐以杰高兴的,www.youxs.org。

唐以杰忙着在城内备战,高峻和谷春山则将土改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这个年头,穷苦人家里有没有土地不重要,因为社会动荡不安,今天弄到手中的土地,明日说不定就成为他人的了。

对穷苦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了。

只要给了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可以为你卖命。

汉人当中有不少人成为了清兵,一是被迫无奈,第二也是为了到兵营中有口饱饭吃。

对于饿得头晕眼花的人,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家仇国恨、什么数典忘祖,跟填饱肚子比起来,统统可以忽略不计。

汉人成为清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人没有反抗意识,更没有革命精神,一切苦难强加于身,都能逆来顺受,并且从来不对压迫产生怀疑。

如果这些人都具备反抗精神,清廷将刀枪发到他们手中,那就是帮助他们对清廷进行反抗。

实际情况是,一个强悍的旗人,可以让数十乃至上百名“儒雅”的汉人惟命是从。

如果这些汉人不那么“儒雅”,具备一星半点儿的反抗精神,那真是他们每人吐一口唾沫就能淹死那个旗人。m

革命军来到了大同一带的消息风一般传播开来,穷苦人都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但即便是在这个时候,阿济格这边募兵的告示一经贴出,还有络绎不绝的人前往清廷军营中“应征入伍”。

如果说这些人都是被迫无奈,对清廷痛恨已极,那么在这日的攻城战中,他们就不可能为了攻破大同城而疯狂一般将刀枪弓箭杀向了自己的同胞。

跟着革命军究竟能过上什么样的好日子,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世间流传的都是传说。

到了清军阵营,最起码有了饱饭吃,有了厚实的衣服穿,这样的日子对赤贫线上挣扎的穷苦人已经是梦寐以求的了,因此他们甘愿投身清军阵营,拿起武器向自己的同胞开刀。

随着土改工作的开展,穷苦人不但得到了房子和土地,而且还从主持土改的革命军那里获得了可以救命的粮食。虽然分到手的这些粮食远不足以让他们吃到来年收获季节,但是最少眼下不用再为饥饿发愁了。

土改后,革命军一再承诺,只要大同一带有革命军在,大同不被清军夺过去,分到百姓们手中的房屋和土地就是他们的家产。

为了守住自己的房屋和土地,已经土改了的百姓们就必须听命于革命军,团结在革命军周围,共同对付清军,不让清军把分到家中的土地夺走。

第一次攻城试探战,让阿济格看到了攻破大同城的希望。

因为阿济格根本没有想到新招募而来的那些青壮就具备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两千人拼到后来只剩五百人,没有下达撤退命令前,这些人仍然前赴后继地攻击大同城。

第一次原没有打算攻入大同城,因为阿济格弄不明白大同城到底有多少革命军,更不知道来到大同城的革命军到底有没有枪炮。

通过大半天的战斗,确认大同城的革命军没有火器之后,阿济格笑了。

第一次攻城前,阿济格招募到了三四千名青壮。

那些青壮进入军营有了饱饭吃以及有了厚衣服穿之后,都对军营的生活甚为留恋,有点赶都赶不走的意思。

刚开始时,清军阵营募兵,确实用了些强制手段。

当招募来的青壮吃得饱、穿得暖后,前来应征的青壮便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些年的战争,阿济格明白一个道理。

汉人有头有脸的人归顺大清,那是因为他们不但怕死,而且还不愿意放弃既有的富贵生活。

汉人中地位低的人甘愿归顺大清,为大清卖命,除了他们同样怕死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跟以前相比日子过得稍好了一些。

清廷入关后对汉人百姓肆意杀戮,但对汉军绿营兵可谓是照顾周到,这也是汉军绿营兵作战能力很强的重要原因。

且不说大明怎样,李自成的大顺打着“义军”的旗号,多年来用各种手段“积攒”了约八亿两白银,顺营的兵丁却很难得到一个铜子儿。

顺营兵本以为李自成攻入北京,取代了大明之后,就会将多年“亏欠”的饷银补足,谁知道李自成只顾自己捞银,全然不顾普通士卒。

这样一来,顺营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跟顺营不同的是,清军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没有给士卒们断饷,顶多只是克扣一部分的军饷而已。

连普通士兵都能拿到饷银,这样的队伍不是更值得信赖和效忠吗?

如果满清没有给汉军绿营兵一些好处,而是逼迫着他们拿起刀枪听命于满清,汉军绿营兵不奋起反抗已经非常不错了,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

不给普通士兵断饷,其实是早期的后金时代就形成的规矩。

那时候,后金没有什么成型的饷银制度,更没有充足的财富,所谓的饷银就是到汉人聚居区来掠夺得到的财物。

掠夺所得,会比较公正地进行分配,故而让旗人把所有的战争都看作了发财致富的手段,他们的战斗力就自然非常高涨。

入关以来,清廷完善了饷银制度,不管有没有掠夺到东西,都为士兵们发放饷银,这也是清兵能够战胜大明、大顺和大西的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