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理发

上衣整体宽大,但是领口、袖口、下摆都能用扣子系上,紧紧地包裹着脖子、手腕和臀部,显得非常精干、紧凑。下身的裤子,自裤腿膝盖以下缠上裹腿后,更显得魁梧雄壮,本来矮小的人,一下子似乎长高了许多。穿上这样的服装,上马下马时肯定非常利落,马匹受伤将要跌倒时,从马背上跳下也非常方便。还有,穿上这样的服装,在野地里穿行也非常利索,最起码不用害怕小腿被荆棘挂伤。

在其他人眼中怎么看都顺眼的服装,在姬国卿眼中看了只想喷饭。一个个留着“飘逸”的长发,或者将头发挽在头顶缠绕绑扎成“丸子头”,穿上传统的长袍自然显得出凡脱俗、落落大方。如果穿上夹克式服装,一个个就像瘪三流氓一样。看来,以后要逐步让战士们剪发,推出新款的发型。未来,跟满清军队打仗时,会不停地俘虏留着金钱鼠尾的汉人或旗人,要让他们“幡然悔悟”投身革命,必须割掉他们的金钱鼠尾。这样以来,他们不就一个个成了秃瓢了吗?如果届时革命军战士的头发也不怎么长,不就能跟秃瓢“同流合污”,让秃瓢显得不那么另类了吗?

好主意!

想到了这一节,就要马上执行。正好现在的服装不够分配,谁将头发剪短了,就发给谁!

当然,将父母留给的头发剪掉,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除非这个人堪破红尘,遁入了空门。

一不做、二不休。姬国卿率先用剪刀将自己的长发剪断,然后逼着李运亨用磨得锋利的匕首将自己剃成了秃瓢。成为不受戒律约束的、没有度牒、不被佛家承认的和尚后,姬国卿理直气壮地挑选了一套适合自己穿的新式服装。光溜溜的脑袋上,让二嫂按照自己提出的款式款速裁剪制作出了一顶前世维和部队戴的“贝雷帽”。蓝黑色的“贝雷帽”上,用红、黄、绿、白、蓝五种颜色的棉线绣出一毫米宽两厘米长的五道横条,每个横条之间间隔两毫米。这样一来,帽徽就成了一个约一厘米宽、两厘米长的五色彩条旗帜模样的长方形块儿。

溜光的脑袋上,扣上一顶蓝黑色的贝雷帽后,搭配了夹克式的上衣和束腿阔裆裤,这个形象最起码让姬国卿感到满意了。

不得不说,没有了长头发和“丸子头”后,头顶带上姬国卿设计的僧帽不像僧帽、头巾不像头巾的、名字怪异的“贝雷帽”后,跟一身新款的服装就比较协调了。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洗发水和护发素,营养又普遍跟不上,头上的长头发都跟乱蓬蓬的杂草一般,不论怎么打理都显得非常邋遢。只有那些富贵人家,不用劳作,整日呆在家里就有吃穿,他们就比较讲究,三天两头洗澡洗头发,还有讲究的头巾和帽子,将头发包起来,人当然显得精神。革命军的战士这一个月来才刚刚能吃饱饭,他们整天不是训练就是打仗,哪有闲工夫收拾头发。此时,就算给他们发了崭新的服装,穿起来后头上长发乱糟糟的,还跟乞丐差不了多少。把乱糟糟的头发剃掉后,带上模样怪异的贝雷帽后,搭配上新式的服装,别提多好看了。

李运亨比姬国卿小五个月,心智不像姬国卿一样,还属于少年心性。见姬国卿将头发剃掉后,带上新型的帽子显得很精干,就让姬国卿也把自己头发剃掉。

姬国卿让李运亨把自己剃光是没办法,收拾李运亨的头发,就不一定非得剃光。搬来板凳让李运亨坐下,时值夏天,站在太阳底下还晒得慌。让李运亨脱个光背,用床单横着在李运亨脖子上一围,坐于大树下面,拿着剪刀先把李运亨头发剪短后,用宽齿木梳子格挡着,再把头发剪得尽量齐整。两鬓和脑后尽量剪短,逐渐变长到头顶,头顶最长处留下的头发约三厘米。不停地左看右看,把不平整的一点点修平整,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把李运亨的头剪成了板寸。

李运亨理完发,用井水冲去身上碎发后,也给李运亨发了一套新款服装,贝雷帽还在赶制中,李运亨暂时没有帽子。由于不是秃瓢,就算不带帽子也显得非常精干。

姬国卿剃光和李运亨理发时,不少的革命军战士都在围着看。姬国卿当着众战士的面宣布,不管是战士还是班长、排长、连长,谁把自己的头发剪掉,弄成跟李运亨一样的短发后,就可以领取新式服装。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山娃第一个抢过来要求姬国卿也把他的头发搞成跟李运亨一样。

有了一次理发的经验,第二次给张山娃理发时,就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了,大约四十分钟后,张山娃也领到了望眼欲穿的新服装。

革命军战士得知理发后可以得到新服装,当下纷纷争着要理发,姬国卿让李运亨、张山娃等两个已经领到新服装的人都充当理发师。自己在一旁不停指挥,告诉他们技巧和心得。大约个把小时后,又有两个人领到了新服装。理发师越来越多,但是剪刀是极其有限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头发被剪断,他们宁可不要新式的服装。这样一来,也不用担心服装不够发,反正许多人都知道这样的服装以后会有很多,他们有时间去等。

几十个妇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了四百套服装,平均每人三到四天可制作出一套服装来,一个月下来大概每人可以制作八套到十套服装。做服装用的布料、针线都是指挥部提供的,那些妇女们只需要剪裁、缝制即可。再参考革命军战士的工资和各部门公职人员的工资,姬国卿给做服装的妇女们一套服装十斤小麦的标准分发工资。这样下来,每个妇女一个月大概是一两半到二两的工资。不过,眼下粮食价格太高,五十斤小麦就能卖到一两银子,太平盛世时,一两银子甚至能卖三百斤小麦。

跟所有的革命军战士一样,这些妇女们都饿得怕了,她们宁可要粮食也不要银钱。虽然马上小麦就能收割了,但是在收割之前这段时间,所有百姓家的粮食都不富裕。很多革命军战士吃饭时还偷偷怀揣一个馒头回家,交给家人让家人尽量省下自家的粮食。

这种现象姬国卿不是不知道,此时刚刚收获了一些人心,他暂时还不想因为战士们偷拿一个馒头、一块面饼而对他们军法从事。凡是偷拿馒头和面饼回家的战士,家中人都在忍饥挨饿。

给了缝制服装的妇女们粮食后,那些妇女很多都感激得泪流满面。她们家的麦子很快就成熟了,但是在麦子没有成熟之前,她们实在不忍心把那些湿麦粒弄下来吃掉,她们宁可再吃十天半月的野菜。

这一次,由于没有记录谁做的服装多,谁做的少,大家都是平均分配那些粮食的。在姬国卿指点下,由大嫂张梅红牵头,二嫂乔珊当会计,在紧邻制作车间的地方建造了服装厂,指挥部还是每套服装十斤小麦的价格,张梅红和乔珊可以给那些雇来的妇女们每套服装八斤小麦的标准给她们发工资。

这个服装厂是第一家私营加工企业,建造厂房的费用当然不能由指挥部来出。由于这阶段所有劳工的费用都是以粮食来结算,姬国卿就把自己的那些“工资粮”和二哥姬国栋的“工资粮”拿出交给大嫂张梅红,让她们暂时用这些粮食作为工资招募建造工厂的工人。由于当下在备战焦精忠,天水镇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修筑防御工事,建造厂房的时间自然延迟到战争结束以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