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黑泽乡第一个个体户

第二天,沪市的终于三人离开了。

林小爱表示,以后她肯定再过来。

李援朝也有些恋恋不舍,虽然他再次见到了黄静伊。

但黄静伊对他已经无感了。

想要重续前缘难了。

送走了三人,张自在也长出了口气。

黄老师的人情已经还了,仓库也基本上建好了,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好好的规划一下未来的计划。

首先要建一个药酒生产作坊。

张自在制作的药酒,在宋致远和宋秃子的卖力推销下,已经渐渐的打出了名气。

宋致远一周就可以销售十来瓶药酒。

宋秃子更厉害,一周可以销售二十来瓶。

表哥田宏建那边也有不小需求,毕竟他认识的领导更多,张自在一周几乎可以卖出五十斤的药酒。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只靠他一个人灌装有些跟不上产量了。

需要扩大产能。

还需要注册证件。

这个年代还是有很多人看重药酒卫生质量的,毕竟这个关乎个人健康。

听说张自在的药酒不过是个人灌装的三无产品,很多潜在的客户都拒绝了。

对此,宋致远没少跟他抱怨。

张自在灌装的药酒便宜,药材质量也过硬,很的一些客户的青睐。

原本他很有关系把这些药酒送到一下厂矿企业的采购部门的。

如果这些东西能纳入那些厂矿企业采购的话,销量一定会翻上好几番。

张自在准备分割出一间仓库,专门用来制作药酒的作坊。

至于证件?

听说县里也就刚刚开放个体户的注册,也不知道是什么个情况。

张自在准备注册一个中药材加工炮制个体作坊。

为啥是个体作坊?

因为老张家的规模实在是太小。

等日后规模大了,再注册公司也不晚。

对于儿子的打算,老张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儿子要上学,经营的事情自然要落到他的身上。

老张在黑山村混了大半辈子,也就是个记分员而已。

现在包产到户了,他这个记分员也沦为了村委会干部了。

成立了个体户,老张也就是经理了。

没想到到老了,还能混个经理当当,老张自然是相当的满意。

至于其他成员,暂定大姐吧。

反正她也比较清闲。

若是以后规模上来了,就在本村招些人手。

一切就绪后,老张带上资料,来到了乡工商所,递交了个体申请。

整个黑泽乡一片哗然。

虽说个体户申请放开了,但也就南方的一些城市有人注册。

别说黑泽乡了,就连黑水县都没有几户。

黑泽乡的工商所也十分的重视,立即上报了县里。

县里也专门派来了调查组,亲自来到了黑山子村,调查老张家的经营场所。

那个时候,对个体户也没那么多要求。

不像后世你得有这许可那许可的

看到老张家新起的四间大瓦房,以及承包的两千亩山林,工作人员对老张家的实力有了深一步的认识。

调查组的领导也十分的高兴,火速的通过了申请。

这可是乡里第一家个体户,领导们也很高兴,自然是一路绿灯。

另外加工药材和灌装药酒所需的卫生许可以及相关证件,也在有条不紊的办理之中。

这可是黑泽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乡里还准备把老张家打造成为典型,县里乡里各路的宣传。

一夜间,老张家在黑泽乡火了。

……

下午放学后,张自在来到了仓库。

这会儿仓库已经挂上了蒙山野生药材加工厂的招牌。

老张衣着光鲜的指挥着民工们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他已经把其中的一间,改造为了经理办公室。

大沙发,写字台的也配上了。

这几天老张家可算是光耀门楣了。

老张琢磨着,应该配一间办公室,否则日后领导再来的话,总不能让人家站院子里。

“四儿,回来了!”

看到儿子回来了,老张高兴的凑了过来。

嚯啊!

西装,皮鞋,头梳的还一丝不乱,手腕上还带着一款老式的手表。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人哪有什么审美?

西装可以当风衣穿了,里面搭配的是白衬衣,还穿着老娘给织的毛线背心。

看到老张这副暴发户的打扮,张自在险些就笑出声来。

“爹,您穿的还真是光鲜啊?”

张自在撇撇嘴。

“这两天乡里,县里的领导都过来啦,咱也不能打扮的破破烂烂的,丢了老张家的份……”

张正礼一本正经的理了理脑门上为数不多的头发,满脸放光。

这几天是老张最高光的时刻。

以前他就是个小队的记分员,见过最大的官就是管区书记了。

现在,乡里县里的领导都过来了,老张也狠狠的火了一把。

以前村支书都叫他老张,老张的。

现在点头哈腰的,一口一个张经理,张经理。

尤其是跟领导们合影的那一刻,村里的干部都眼巴巴的透着羡慕。

以前因为姑娘的儿子少,老张在村里也是各种的被瞧不起,现在所有人看老张的眼神都透着谗,透着巴结。

老张也算彻底的扬眉吐气了一把。

“四儿,给你商量件事啊,我觉得咱们的仓库建的有些小了,以后要多加几间房……另外还的拉围墙,建一个漂亮的大门……还得配一辆车……那啥我看人家领导下来,都有车……唔……上次黄老师坐的那车就不错……”

老张指着那片空地开始畅想未来了。

哈……

张自在险些笑出声来。

这老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啊。

光是承包这片山林和建仓库,就已经把老张家和田五爷给的金条给耗尽了。

要不是药材和药酒持续的入账。

老张家现在连给民工结帐的钱都没有。

还配车?

想啥呢?

“爹,办证是为了日后的经营,我不想被人家说是三五产品。至于领导们的重视,那是意外之喜,咱们可不能就此蒙蔽了双眼,接下来,咱们应该重点的抓生产了。只有产品够硬,才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张自在觉得应该给老爹浇点凉水,免得他觉得自己又行了,开始瞎指挥。

“对对对,我就是四儿有头脑,我们老张家以后就靠你了……”

老张笑眯眯的拍着儿子的肩膀。

别看他就一个儿子,但儿子争气啊。

承包山林、做药酒,加工药材,那可都是财源滚滚。

嘿嘿……老张家祖坟要冒青烟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