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坠楼者 自做聪明的凶手

打完电话,很快就到了前方岔路口,罗昭扭转方向盘,转向栗山区营家岭大街的方向。

这时代市区内的楼房普遍都只有五到七层,也没有装电梯。但死者所在的桃园小区却比较特殊,小区就在栗山区营家岭大街,是江宁市极少见的拥有电梯房的小区。最高楼层高达十五层,在周围的建筑物中,这个小区显得格外突出。

罗昭抄近路,二十五分钟后就到达了桃园小区,车子刚到小区门口,罗昭就看到等候在路边的古波。

他高壮的身影站在人群中,很显眼,一眼就能看到。罗昭把车停在路边,带着林落下了车。这时古波已迎了过来,伸出大手,想跟林落握握手,但被罗昭拦住了。

古波也不介意,看着林落说:“小林,我是栗山区刑警大队长,我姓古,叫古波,这名字很好记的。以后你有空,可以来我们大队做客。”

罗昭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想跟林落套近乎。看着周围有不少观望的群众,罗昭催促他:“别说这些没用的,带我们去看下现场。具体什么情况,你简单说说。”

周围有人注意到这边的情况,便探着头向这边张望。

林落隐隐注意到,在警戒线外围,好象还有人拿着照相机,脖子上还挂着像证件一样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记者。

这个年代的记者胆子特别大,什么都敢报道,也敢跟各种部门和势力硬刚,是真正的无冕之王。桃园小区出了这么大的事件,有记者闻讯赶来,一点都不奇怪。

在罗昭和古波掩护下,林落不着痕迹地进入了警戒带,人群被这警戒带隔开,只有少数几个获得警方允许的便衣人站在警戒带内,林落也不认识那些人。

看着警戒带内的人,罗昭暗暗皱了下眉头,他认了出来,在现场的人除了古波和他手下的人,还有古波的顶头上司,栗山区分局的焦局。

古波进来后跟焦局说了几句话,然后带着罗昭和林落往里走,并跟他们介绍道:“我们的法医对死者朱迎做了初步检查,更倾向于他杀的结论。因为法医在死者左侧第十二肋骨处发现一处淤青,腰后皮下发现有轻微的淤血,所以我们认为死者有可能是被人用棒状物击打,死者后腰抵在窗边留下了痕迹,随后从六楼窗口跌下来。”

“具体的结论还要看法医的解剖情况。”古波说完,已带着林落和罗昭走到了尸体旁边。

林落听完,轻轻点了点头,照古波这么说,他杀的可能性的确要更大些。

如果是自杀或者意外跌落的话,死者身上的伤应该是一过性的,所受的力也应该来自一个方向。要是发现别的伤势或皮下淤血痕迹,但凡受力方向不一致,那就存在他杀的可能。

林落进去的时候,现场的警察全都好奇地朝着她看过来。这阵子南塔区的破案率突飞猛进,刚开始各区还不太清楚他们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可前几天林落被绑架时,这件事就瞒不住了,各个分局现在都知道,帮助罗昭所在的刑警大队连续破获大案的高手是个小姑娘,被绑架的人就是她。

也难怪,小姑娘一失踪,罗昭他们都急坏了。连市局都被惊动,出动了很多人到处寻找这个女孩。

他们中间门不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手,却没人能像这小姑娘一样屡破大案,现在她出现在现场,谁不想好好看看?

栗山分局的焦局背着手站在现场,也好奇地打量着跟罗昭一起出现的女孩。这女孩个子不低,能有一米六五,清瘦了点,皮肤比较白晳。她的五官不算特别明艳,但眉目舒朗,长得挺好看。

这样一个女孩子,如果不清楚她的身份,一般人就只会把她当成一个学生。绝不会想到,她居然会把江宁各个分局的破案高手给比了下去,当然也包括他们栗山分局的人,焦局自嘲地想道。

众人纷纷给林落和罗昭让开一条通路,栗山区的法医客气地站起来,给他们介绍起死者身上的伤势。

林落观察了一下,发现死者身周只有头颅部位有血迹,其他部位并没有。像这种摔伤,有时候确实不会出太多血,受的主要是内伤,内脏或骨骼有可能会碎裂,但皮肤表层是完整的,所以血液并不多。

死者前胸的衣服被法医剪开了,现在盖着块布用来遮挡,林落和罗昭过去后,法医就把那布揭开,林落只看了一眼,就看到死者身体左侧十二肋骨处确实有一块圆形淤青,直径约三四厘米,边际还算清晰,一看就是被人用圆柱状物体击打过。

死者身上除了这块淤青,腰后也有横条状淤痕。她右手中指指甲里还有些不显眼的丝状纤维物,法医介绍道:“我们怀疑,这是死者从行凶者衣服上抠下来的纤维。稍后我们会进行取样送检。”

罗昭点头,感觉只有这些线索的话,并没有他和林落的发挥余地,他们来与不来没什么区别。

他就回头问古波:“死者家里封锁了吗?”

“都封锁了,我们的人现在还在进行勘查。死者家周围,包括上下几层的楼梯以及电梯,都进行了封锁,我带你们去看看吧。”

罗昭点头,准备带着林落上楼。

警戒带内,有一个便衣年轻人,他端着相机,就站在焦局身边。他是《江宁法制报》的记者,经常跟江宁地区公安部门合作拍摄一些素材,有时也会协助公安部门进行宣传工作。

遇到一些大案要案的时候,他经常会现场跟拍。这些跟拍下来的材料都会留档,在需要的时候会被拿出来用来进行宣传,或者供警员们进行学习。

正是基于这个身份,在别的记者只能在警戒带外围拍摄的时候,他可以就近拍摄案件的各种细节。

这个案子他也在跟拍,林落出现后他拍了几个包含林落的镜头,不过都是一点点侧脸和背影,并没有怼着林落的正脸拍。这是焦局要求的,因为林落并不是警察,不适合让她的正脸出现在镜头上,这也是对她的一种保护。

林落他们上楼的时候,法制报的记者也跟了上来。死者家住六楼,他们到的时候,房间门内已经铺好了勘查用的通道,有一位警察正在拍照,还有一位痕检人员,正用勘查灯照着地面。

林落和罗昭踩着通道板进入室内,先到了阳台上。几个人一眼就看到,阳台上有个干拖把斜斜地倒在地上。而死者恰好就是从阳台窗户堕落的,这不能不让人猜测,死者可能就是被人用这个拖把杆戳中,抵抗不住那股冲力,最终堕楼。

林落和罗昭这时都已戴上手套,经过古波的允许,林落拿起了拖把杆,缓慢地转着,观察着杆上的情况。

这杆子用的时间门不算短,木杆上有些毛刺,表面较粗糙,警方没能成功地从杆上取到指纹。

罗昭用勘查灯照过后,也认为这个指纹没法取。古波叹了口气,说:“凶手进入室内时应该戴着脚套,手上戴没戴目前不清楚。刚才我让人检测过门把手,发现门把手应该刚被人擦拭过,上面没有任何指纹。”

“从现场情况看,死者应该是刚下班回来,还买了菜,刚到家就出事了。正常情况下,门把手上面应该会留下死者本人和其家人的指纹。所以我们怀疑,把手是凶手特意擦拭干净的。”

罗昭与林落对视一眼,心想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凶手极有可能是预谋做案。在做案之前,就考虑到了很多细节。

罗昭问道:“死者丈夫调查过了吗?”在出现意外死亡时,死者的近亲属和朋友,尤其是配偶,都是重点调查对象。因为人与人之间门的距离太近就更容易滋生矛盾。所以大部分的凶杀案,都是熟人做的。在出现凶杀案时,最先调查的就是死者配偶。

古波摇了摇头:“查过了,死者丈夫没有做案时间门,他今天下午从三点开始就一直在单位开会,有很多与会者可以做证明。从下午到接到我们的通知时,他都在单位,现在正往回赶。”

要是这样的话,死者丈夫基本就不用考虑了。罗昭没再问话,他的眼神落在了林落身上。因为这时林落正盯着拖把杆上的一处木刺仔细看。

古波也看到了,他凑近了一点,没看出来什么,就说:“小林,拖把杆是不是有问题?我让小齐过来,用灯照照,看能不能照出来点东西。”

这个拖把杆他们肯定要仔细检查的,要看看能否从上面找到些跟凶手有关的微量物质。只是他手下只有一个痕检员,这时屋内的脚印还没取完,痕检要稍等一会儿才会过来。

林落指着木刺,道:“这里确实要仔细照一下,我感觉这些碎屑,可能是从凶手腰带、bp机套或手机套上刮下来的。”

“你们看这些碎屑的颜色,是棕色的,像是从人造革或皮革上刮下来的颗粒。我觉得有可能是凶手用拖把杆推死者时,杆子刮到了他的腰。”

听她这么说,古波马上看了眼自己腰左侧挂着的黑色bp机套,那皮套泛着哑光,是大街上买的地摊货,挺便宜,两块钱一个,它正好就是人造革的。

现在这种套子,大街上的男人几乎人手一个,基本都挂在腰带上。如果是女人,她们通常会把bp机或手机放包里,很少有人会像男人一样挂腰带上。

古波惊讶地道:“小林,你这眼神也太好了,这种东西用肉眼,一般人看不出来的。”

林落笑了下,说:“看不出来没关系,就算我没发现,痕检一会过来照一下,也能发现的。”

古波点头,心想这姑娘果然有点实力,听说她指纹鉴定很厉害,还会看足迹,隐隐有点郭平安的风范。这些他现在还没亲眼看到,却看出来,这小姑娘眼力也很不一般,这种观察能力,真的很适合干他们这一行啊!

木刺里边的碎屑可以取样送检,刑科所那边在微量物质的检验上实力不是很强,可能检验不出来。但江宁有好几个大学都有微量物质实验室,可以请他们帮忙做检测,说不定这也是个突破口。

古波精神一振,招手叫过痕检,让他对木刺上的棕色碎屑进行取样。

负责跟拍的年轻记者并没有打扰他们办案,只跟在他们身后,默默地拍下一些他认为有用的素材。

这种情景林落以前工作时经常经历,并不在意。她也注意到那记者拍照时比较有分寸,在她的接受范围内,她就没管。

“看看足迹吧。”经过痕检的处理后,几个房间门里的足迹大都已显现出来。林落打算看看,除了死者和她丈夫,还有没有其他人的足迹出现。

这个古波其实已经看过了,他简单地介绍道:“死者及其家人日常在家穿的都是拖鞋,除了拖鞋印记,我们只发现了一个人的足迹,疑为男性。因戴着脚套,边缘不清晰,辨认不清具体的特征。我听说你在这方面有特别的能力,所以想请你帮忙看看,能否看出这个人的特征。”

普通的刑警也会看足迹,但他们能看出来的特征有局限,可郭平安就不一样了,他能从足迹上看出凶手的年龄,体重或其他特点。这对于破案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听说林落也有这能力,所以古波第一时间门想到了她。

林落过来就是要帮忙破案的,自然不会推辞,古波说完,她就低下头,仔细地观察着那一串从门口通向阳台的足迹。

没人打扰她,那名拍照的警察停住手中的动作,往这边瞧了好几眼,并未掩饰眼中的好奇。

记者仍在拍照,这时他拍照的重点放在那一连串足迹上。

过了几分钟,林落打破了沉默:“留下这串足迹的人身高在175到178厘米之间门,中等身材,体重在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的范围内。他走路时喜欢拖地,落地时后脚跟处会留下跟地面拖擦的痕迹。这个如果有嫌疑人的话,观察他的步态,也可以作为参考。”

“年龄的话,应该是二十五以上,不到三十。”

接着她走到阳台上,指着阳台地面,说:“他在阳台上的足迹与留在客厅的不同,可以看到他身体前倾时发力的痕迹。你们看,这两个足印向前压,导致足印前部印痕更明显,整体印记也更清晰,这都表明他这时在用力。”

那记者本来在专心拍照,忽然听到她说的这些话,惊讶地抬起头,微张的嘴显示出他心中的错愕。室内的几个勘查员跟他的反应差不了多少,几个人面面相觑,估计谁也想不到,从这些足印上竟然能看出这么多东西。

看着他们这些反应,罗昭心中暗道,真是大惊小怪了,这不过是基操而已。

古波对林落做过详细了解,倒没像其他人那么震惊,不过林落这些判断对他来说还是个惊喜。

“小林,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调查的范围就可以缩窄不少了。”

林落点头,看了看开着的门,然后她从门里走出来,顺着显示出来的足迹,走到了安全楼梯处。古波帮她把安全楼梯的门打开,入目之处,便是一堆重叠的足印。

因为安全楼梯很少有人走,落上了少许灰尘,使得这片足印格外显眼。

古波看着那堆足迹,讽刺地笑了下,说:“这个人自以为聪明,不光把死者家门擦干净了,连安全楼梯的门把手都擦了,这堆足迹却没处理,大概是以为他戴上鞋套我们就拿他没办法了。”

罗昭在旁边说:“有可能他与死者有仇隙,但没有前科,没有犯罪经历,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像这样的人,不管他的计划做的有多周密,在真正实施做案计划的时候,由于紧张的心理压力,多少都会留下破绽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也不少。”

林落则指着安全楼道平台上的足印道:“这个足迹与室内通向阳台的足迹是一致的,可以判断是同一个人。”

古波点头,道:“嗯,我们也这么认为,主要是看不出凶手的体貌和年龄。我感觉,凶手应该是在安全楼梯上等候,等死者下班回家开门那一刻,他从安全楼梯出来,跟在死者身后进了门。”

这一点不管是罗昭和林落都没意见,从足迹来看,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林落觉得这里已经没什么需要她做的事情了,她就提出了告辞。

古波热情地送她和罗昭下楼,看着他们俩上车离开,他才折返。

这时,死者已被抬上车,拉往殡仪馆。

警方在殡仪馆租了几个房间门用来做解剖室,那里冷藏和冷冻设施都很齐全,很方便,所以警方的警剖工作都在那里进行。

分局焦局长还没走,古波自然知道焦局想从他这儿知道案情的进展。所以他送走林落和罗昭后,第一时间门过去,把刚才林落的发现和分析报告给了焦局。

在听完之后,焦局沉默片刻,然后才道:“要是老郭在,他应该也能看出来这么多细节。除了他,栗山区没有别人能做到。”

“先优先查一下这个范围内的人吧,如果实在查不到条件符合的,再考虑括大范围的事。”

南塔区最近的破案率在那儿明晃晃地摆着,焦局就算多少有些疑虑,也决定先按照林落划出来的范围来进行调查。

如果在这个范围内能查出来凶手,那就可以大大节约警方的经费。他们栗山区刑警大队总共八十多人,比罗昭的大队还多十个左右。这么多人,一年的办案经费只有五十万,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个人年均办案经费就是六千多。

可栗山区每年光是发生的盗窃和抢劫案就数以百计,再加上一些凶杀案和其他案子数量就更多了。办案经费总觉得不够用,所以有时候他们也希望能尽量节省经费。

而林落给出的结论如果证明是对的,就可以大大帮他们节省经费。不管是从破案率、时间门成本还是金钱成本上考虑,这样的人才都很受各地分局欢迎。

现在要看的,就是林落所给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了,如果确实是对的,那焦局也考虑着,要想办法跟林落打好关系,争取多跟她合作了。

焦局离开了现场,古波留下来,直到勘查人员做好全部勘查工作,才带人离开。

死者家属还在门外哭闹着不肯离开,死者丈夫则一脸绝望地蹲在门外,一句话都不说。想到死者腹中五个月大的小孩,古波叹息一声,带人离开了桃园小区。

这件事过后,林落照常上学,一转眼就到了十月一号。

这几天古波那边一直没传来消息,林落想着调查应该需要点时间门,不会那么快。也就没过问。

当天一大早,林皎家里人全都来了,除了他们,林庆东他爸妈也都来了。

林落的奶奶一辈子生了四个孩子,三男一女。但女孩在年幼时就夭折了,只剩下三个男孩。这导致老太太很喜欢女孩,所以她来了之后,就拉着林落和林皎姐妹俩聊天,也不让她们去帮忙做饭。

聊到快十点,林落手机响了,她在旁边看了下,是罗昭发来的信息。

林庆东就在旁边,看到林落的举动,便问道:“是不是罗队又找你?”

“你们不是说明天出发吗?今儿是国庆节,难得你爷奶都来了,今天他可不能再叫你出去啊。”

林落十月二号要跟罗昭出去办案的事,林庆东夫妻俩都知道了。不过他们现在对林落的事不干涉,所以也没有表示反对。但今天家人都在,林庆东确实不希望林落再出门。

林落这时已看到了信息,马上告诉林庆东:“爸,罗队没让我今天出门,他是想转告我,桃园小区孕妇跳楼的案子破了,凶手已经抓到。”

林庆东吃惊地说:“这么快啊?才四天就破案了?我还以为有得找。”

“谁干的啊?要我说这人太缺德了,得下地狱,那可是一尸两命啊。”

林落也是才知道,就把罗昭说的事给林庆东讲了讲:“罗队说凶手是死者以前的男朋友,因为他脾气暴躁,女方受不了,怕婚后家暴,就提出了分手。他应该是不甘心,听说死者嫁了别人,还怀孕了,就对死者动了手。”

林落爷奶和她大伯一家弄不明白林落跟那罗队是什么关系,这些他们也不想深究。对林落她奶来说,她对这件案件当中人与人的纠葛更为关心。

听完之后她就说:“女孩子找对象,可不能找脾气暴躁的,要是没结婚时就摔摔打打,甚至动手打人,那可千万不能嫁。要不结婚后有得罪受。”

“咱们家落落和皎皎眼看着大了,庆东你跟你哥以后得看着点,不能让她俩找这种人。”

林庆东兄弟俩连声答应,林落和林皎有些无语,好好地说案子,老太太怎么就拐到她俩的婚事上了?

林落三叔林庆南今年三十了,还没结婚。他怕老太太谈话时又提到他找对象的事,早早就躲到不起眼的角落。为了尽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他并没有参与谈话,就在旁边默默地看报纸。但报纸上的一则报道却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刚开始以为自己看错了,片刻后,他不确定地走到他哥林庆东旁边,捅了他一下,说:“哥,你看这个人,是不是咱家落落?”

林落?她怎么可能出现在报纸上?林庆东有些疑惑,但还是第一时间门把那张法制报接了过去,看着上面印刷的照片。

“咦,还真是落落?!”

这篇报道,写的正是桃园小区一案,不过报道上并没有给出调查结果,估计是当时案子还没破,只是写了案件始末,并附上几张警方进行勘查的图片。最后一张图上就有一个女孩的侧颜,那个人越看越像是坐在他们旁边的林落。

外人可能看不清是谁,可林家人,尤其是林庆东夫妻俩,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那件苹果绿色的薄毛衫,林落现在还穿着呢,跟报纸上那张照片上的人穿的一样,不是她还能是谁?

林庆东愕然问道:“落落,这个案子,你也参与了?”

全家人也惊讶地看着她,林落本来不想说这些事的,哪想到还是让林家人认出来了,她只好承认:“是,我跟罗队也去了现场,栗山区那边希望我做一些协助工作。现在案子破了,我也不用再关注这个案子了。”

这个案子,对她来说真的没有难度。凶手留下的破绽挺多的,处理起来比前几个大案要简单不少,所以她办完就没怎么再想这事。可林家人跟她的想法不可能一样,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

林落她奶惊呆地打量她好久,过了一会儿,才拍着手,一脸骄傲地跟林庆东说:“我的天,庆东,真没想到咱们老林家还能出这么厉害的人,咱家祖坟上冒青烟了。等过阵子上坟时,得把这事儿跟地下的祖宗唠唠。”

林落:…她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至于…

林庆东哥几个却觉得这事可行,他们家几辈子都在农村生活,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人,也就是林庆东出息点,做买卖赚了点钱。像林落这样的,就没出过一个。

于是一家人居然很正式地商量起,什么时候回老家去上个坟了。

林落:……

国庆节期间门,所有的学校都放假,十五中的教职工自然也都在家里休息。他们学校高一高二学生放五天假,高三只能放三天。十五中吕校长跟高三师生一样,也放三天假。

十月一当天,他儿女全都回来了,家人聚了整整一天。到第二天,他才有时间门静下来,坐在客厅喝茶看报纸。

他平时看的报纸比较多,本地几大报纸他都要粗略浏览一番,以免错过了什么新闻和消息,《江宁法制报》他也订了,此时他翻完了几份报纸,就把最下边的法制报拿了起来。

看到第三版时,版面上的一张照片就吸引了他的注意,那个女孩子,不是他们学校高三八班的转学生吗?好象叫林落?

她怎么会跟警察站一块?并且出现在跳楼案现场?此时他也认出了林落身边站着的罗昭,这时他更加确认,林落跟警方的关系绝对不一般。

他看了会,始终想不明白,他们十五中这个学生,在这里面到底扮演着什么身份?

以前他没太大的兴趣深究,但他现在想打听打听。想到这儿,他就打通了一个在本地公检法部门工作的学生的电话。

打完电话后,吕校长沉默了好一会儿,还在消化刚才所听到的消息:

桃园小区那个案子,居然是在他们十五中那个转学生的主导下才能那么快就破获的?!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吕校长心里在想,这是真的吗?他不是幻听吧?

在得到再次确认之后,吕校长信了。这也解开了他心里的疑惑,为什么当初他在饭店遇到罗队和林落时,罗队会对她那么客气?

答案很简单,他这学生,会破案啊!

吕校长想到学校前阵子发生的事情,便联系汪老师,向他打听起林落在班级里的情况。

汪老师并不知道他的目的,但还是如实地把林落最近的表现说了下。

而这个时候,他们不知道的是,林落已经跟罗昭坐车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就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