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纸坊

学子进学所需的笔墨纸砚,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其中最大的是纸张,特别费纸,而且书纸在卢氏县并没有人制造,那种上坟的烧纸倒是有几家作坊,也是季节活。

如果都从外购,是一笔不少的开销,路途遥远,价格就会很高,国人聪明,以笔墨纸砚为书写材料,就意味着这些东西很容易制造,众所周知,酸碱是化工的重要内容,如纸,就是碱化的植物纤维,简单讲就是树皮。

卢氏越往南,种桑的也越多,剪下的桑树条,剥皮之后,就是很好的造纸材料,朱阳关李家早早地就发现了这个商机,李二姐的铺子早早地就卖起了桑皮纸,虽然解决了些问题,但是李家的桑皮纸还是比较粗糙的,原因就是原始的造纸工艺,杂质多,打浆都打不细。

一个小东西,要做成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需要一个过程,首要的是经济性,再好的产品,如果价格高了,就没人买了,尤其卢氏这小地方。

营造所先是固定了造纸的流程,然后对不同原材料进行比较,反复试验,确定其成分与比例,以及最后的成本核算,沈海领着几个年轻人,忙了好长时间,才逐步完成,最后才知道,这些鸟人都是朱阳关李家的。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沈海心存愤恨,居然算盘打倒本县的头上,他讨厌李二姐,不过也是喜欢这家人,起码有心计。总的来说,讨厌大于欣赏。

李二姐这女子,从铁胚到造纸,一点规矩也不讲,很无赖的性子,沈海对她很是厌烦,也想变着法坑她一下,可惜,自己早早地放权,现在就是报复也不好弄了。

###

事情一开始是这样的,县学复学两日后,一个人走进营造所,自我介绍,李策,是县学的学子,说是书纸太贵了,营造所能不能造出些便宜的纸。

当然,这都是李二姐的主意,李策只是个枪手而已。

沈海此时的心思全在炼铁上,听到这个信息,也觉得文房四宝的价格必须要降下来。

沈海先让李策领着去调查了一番,也是觉得贵了,很多学子的家境并不都很好,虽然送他们来的乡绅家境不错,但很多学子与乡绅仅仅是同宗,沾不了多少光,也就触发了沈海降低造纸成本的打算。

然后,按照惯例,自然也是征发工匠,等这些工匠学会之后,自己出去单干就行了。

这次征发没等到隔天,第二天就来了十几个,沈海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将工艺流程规范好。其中最主要的是纤维的沤制和磨浆,本质上,也是工具的开发。

沈海前世的父亲就在造纸厂工作,流程还是很清晰的。

好在工匠们带来了事先沤制好的桑树皮,沈海就在县衙南边,靠近城墙那里,建了一个发酵池子和一个煮锅,这样以来,规范化的流程,和规范化的工具,就呈现出来。

他记得所有工序完结的时候,李二娘也出现了,对沈海也是笑意盈盈,身子不断地往前贴,由于铁胚的事,沈海没搭理她,就借口去胡医官那里了。

沈海不是无礼的人,自然没有恶语相向,只是借口合理,李二娘预先想好的感谢他的话都没来得及讲,心中自是失落。

很快营造所这边就出纸了,学子们也都来试验了一下,这样,造纸的通用技术,就像打铁和炼铁一样,被普遍化了。那些家庭作坊,也开始打造工具,修建池子,利用农闲来造纸。

等工匠们散去后的第二天,就有工匠邀请他去李家纸坊,沈海到了一看,营造所里培养的工匠,居然都是李家纸坊的伙计,心中那个气呀。

生意讲个对等,你给我下绊子,现在又设法让我来帮你。

李家的作坊不是那种普通的作坊,在沈海一步步规定工序的时候,李家就把工具打好了,连池子内都堆满了沤制的竹子和桑皮。

李二姐出来,沈海因为对这个女子的印象差到极致了,根本不搭理她的话,弄得她在场合下,也是一点面子也没有。

二姐这个人呐,属于人前绝不怯场的那种,她心里也明白,得罪县尊大人了,他俩同年,在旁人眼中真的是郎才女貌,可惜天生八字不合。

沈海在这里待了不到一刻钟,走的时候,对李二姐讲道,“李家娘子,本官以为凡事应敞开了讲,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这世上没有白吃的饭,况且,都是五谷杂粮的胃口,没有人会多长两个心眼。”乱七八糟的话,倒是把李二姐说得面红耳赤。

回县衙后,已经下值,他直接跑到陈立功家中,当着他老婆孩子的面,直接质问,“陈典史,为何这次造纸工匠的征发,都用李家人。”花妹在旁边,口气倒是不像发火的样子,不过,在陈立功眼中,这就是质询,就是责难。

花妹给沈海沏了茶,沈海就坐在那里,等着陈立功的解释,陈立功也说不出什么,确实他只征发了李家的人。“德业兄,我知道这卢氏县,你们四家之间关系很好,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下更多的人,不能让营造所成为私产。”

接着,对陈立功讲起李家的无礼。

陈立功在沉思,沈海也绝对不是没事找事来训斥他,只是让他给李家提个醒,接下来,如果做事再出格,本官可要出手了。

第二天,在沈海的坚持下,陈立功又征发了县里能造纸的工匠,强行从李家纸坊抽了一名师傅,来教他们流程。

话说两头,李家的目光肯定不浅薄,尤其那位孙姓的主管,心眼活泛,不停地询问沈海一些技术性问题,沈海也是喜欢这种人,也是倾心交流。

有了工艺流程和试验方法,李家纸坊在孙管事的主持下,从未间断进行研究,调试其它易得材料,改善配方,沈海倒是经常去看,突破还是不少的。

李家看来也下了不少血本,宣纸也能造出来了,当然质量差点,也能用,造纸的工艺程序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问题出在材料上,附着剂的原材料有猕猴挑的藤汁,卢氏肯定有的,但卢氏县不是宣城,没有青檀树,只能用速生的砍柴树树皮替代。

沈海虽然不悦,但也不会对李家保留什么,也是提了不少好的建议。

李家的尝试效果很明显,卢氏的植物资源也是很丰富的,纸张的种类自然很多了,沈海觉得这卢氏县内李家算是极其踏实好学的家族了,讨厌归讨厌,所以对李家子弟也是教授的比较多。

接下来,营造所里尝试了其它文具的试验。有了这次教训,陈立功不敢征发单一家族的工匠了。

他理解沈海的苦心,不希望技艺像之前那样,仅仅掌握在一两家手中,而且,沈海对他讲过,大家族应尽量用力在商事上,走出卢氏。小民没有这个条件,大家族再不去做,卢氏就越来越封闭了,人就会越来越愚昧。

陈立功反复思索这个逻辑,认同之后,也是竭力支持营造所的工作。

笔倒是好说,制造流程在民间就有,而且这里的皮毛不知多少,黄鼠狼的尾毛本身就不缺,之前只是未加利用,再加上河滩上成群的滩羊,真的是不缺材料。

沈海也发现,这熊耳山南边才是宝地,什么材料都有,从制造文具开始,乡民们也慢慢地知道了精细分类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手中很多之前忽视的、废弃的材料能加工成更多的物品,而且这些可以换钱。

墨,是个文人就会造,油烟墨松烟墨的工艺,并不复杂,见过的人,很快就能复原出来,胡修会制作药墨,也在营造所里教人做墨,于是就有很多人利用农闲在做,沈海也跟他们学做了两块墨条。

营造所也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就是规范工艺流程,教给民众,让他们有副业可循。

县学门口有空置的房子,李家就是李二姐想租下来做个文具店,尽管她家店铺多,但是县学门口毕竟方便,托了陈立功,陈立功知道沈海对李家印象不好,本来他自己就能决定的事,出于谨慎,还是给沈海通了气,没料到,沈海满口答应,房租就给县学做补贴了。

沈海还说,李家这个想法值得表扬。

陈立功从此事也晓得了沈海的规矩就是一码归一码,绝不随意乱来,按说,他喜欢沈海这个脾气,比较对味。与沈海之间的交流也变得直接了,只要理正,在沈海这里没有不通过的道理。

李家将门头稍微装饰一下,直接就垄断了卢氏的纸笔买卖,也收一些乡民的原料,例如羊毛兔毛、树皮等。

后来,大集上,一大堆乡民带着货物就聚集在县学门口,很是不像话。

沈海就让李家将货摊搬到广场,与陈家一样,设摊收货。

如此,李家面临的巨大问题就呈现出来,就是产品过剩,他们养了那么多的工匠,单凭县学无法消耗掉这些纸张,况且,百姓送来的文具和原材料,他们也是收得很多,这就造成了,价格卖不上,还没有销路的问题。

沈海也想治治他们,就一个劲地鼓动乡民往李家送货,李二姐想停下来,沈海就托陈立功去说服她。

最终,这些多余的货物,还是要找销路的,于是陈家车队去陕府的时候,将她家的货物带上,李家这才好受了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