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办学

送走李二姐,沈海也开始自己最为宏大辉煌的计划了,上午他去了县学,与大卢讲了自己要在县里大规模开设学校,大卢自然是大力赞同。

小卢现在去了府城,带着学子们参加院试。

这倒不是回避陈立功,两人早已讨论过多遍了,将计划也推演了好几遍,就等秋收过后实施,可惜陈立功离开的不是时候,陈立功来做此事或许比李沿更加适合。

大卢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地拉着沈海的手,有点语无伦次了,看样子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沈海宽慰他,“大先生不要激动,卢氏之前不是钱粮不足么,现在好了,咱们手头宽裕,即便不够用,至少拆借也有去处,正是乡间办学的大好时机。”

“也不是什么大事,县学与董家河都有例子照着,年后在乡下办的四所学校也是例子,这次无非是将学校的规模扩大到全县而已,大先生要把控全局,这事还是需要你与李沿一起做好。”沈海一开始就称呼大小卢为大先生和小先生,让二人也是受用。沈海的频繁输诚,二人自然感激不尽,对县学事务也是十分尽心。

随后,大卢让学子去各家将人喊来一起商量。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胡修和程医官、农官等人先到了,之后三位秀才与后来赶到的康泽,在路上听学子们讲了此次议事的内容,来到中堂,便向沈海行了大礼,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了,作为读书人,教化乡梓,如此地彻底,全县范围内,有教无类,这得是多大的福祉,尽管三位秀才都不是卢氏人。

大卢自然是领头人,在众人见礼之后,他也行了长揖,“县尊且宽心,卢诤自当尽力。”

接下来,直接进入正题,先讨论学校课程的设置,作息时间与科目,都要先设计好。

现在的课堂,一上就是一上午,中间休息半个时辰,师生都很疲劳,可是古人信这点,认为读书本来就是苦差事。沈海觉得这样不好,他想改为上午三堂课,下午两堂课,课间休息两刻钟,下午放学之前,再加一堂锻炼课,也就是武科。

这个改变,大家都没有意见,也就定下了,至于科目,老秀才见多识广,分析道,全县办学,举业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最主要是扫盲,课程就应该像蒙学那样,加上其它的内容,比如算术、音乐之类,甚至营造所里的内容。

半年不到的时间,老秀才们已经被大小卢的人品折服了。大小卢对待教授们,就像沈海对待二人的态度一样,十分地尊重,凡事都与教授们商量。老秀才们对卢氏的现状也是十分地满意,其中的两位还把家里的子女全部喊了过来,在卢氏这边生活,对营造所十分地认可。

具体的科目,框架还是儒学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科,在这六类的框架下填入具体的内容,这大小卢是懂的。

射御就算是体育活动,外加一部分的武学内容,简单讲就是锻炼身体,球类游戏,外加武器与战阵的演练。府学也有这些,不过趋于礼化,射箭不考虑战场应用,学子们学的更多的是射礼。卢氏这边的有些军事化的倾向,考虑战场的真实状态,军事技术化比较明显。没办法,世道险恶,打家劫舍的事,在豫西还是有的。再加上本朝文人带兵已成事实,真实的战场不是里的那样频繁斗将,而是纪律性的对抗。

诗书是县学的重点,举业也就是考诗书,五经行文加作诗,在沈海看来,这倒是最简单地,照着模板练习即可,现在模板还在设计,缺乏的就是历年考试的真题,通常来讲,真题就是模板。

数即算术,去年修堤时候就加了进来,经过一年的学习,沈海按照前世的教程,已经基础几何差不多讲完了,下一步就是代数部分了,即数形结合与统计方面,也有了一部分师资。礼不考,但是生活中到处用得上,严格意义讲,礼就是生活,或者说是有序的生活,它是无处不在的,县学也应该开创礼科,大卢就负责了,指导学子们的日常礼仪。

最麻烦的是乐,乐很难,在五经中,乐实际上是世界的架构模式,也就是说,儒家这里,对世界秩序的理解是音乐式的,西方那些则是几何式的,一个起源于听觉,一个是视觉。

你看上帝创世,是没有时间性的,就是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地呈现;而传统中国的创世,都是故事性,少不了人的参与,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世界是人事,人事自然就是时间性的音乐。

乐时为大,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众人眼中,音乐似乎只是一项技能,就像厨艺一样,很少将它与世界的样式结合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沈海的理解,来自前世的思考。

技进于道,没有技能,很难理解天道,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就是止于天道,天道知识的获得,音乐是最接近的途径。通过音乐来理解天道,再涵盖五经,无疑是最简洁的方式。如阴阳的观念,阴阳并不是对立,而是合二为一的可能性。

一,就像新生事物,它是由差异产生的,在音乐中最直白地就表现出来了。在事中,婚姻是夫妇之和,天地之和,和实生物呀。

大小卢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光读书得来的天理,高高地挂在天上,需要接地气,若是两年前他俩可能不同意,进学无非就是学几个观念而已,要不断地琢磨就行了,阴阳天地、仁义道德之类。可是现在不同了,听了沈海的教学,他们也懂得了,知识是分等级的,音乐与数学是最高级的知识体系,乐理、物理都是天理的具体呈现。

道德仁义的观念要在知识体系中印证,才是系统的,不能总是放置在具体的生活中,理与现实存在的直接对接,很容易出现狡辩,如辩证法,尤其那种朴素的辩证法,就是诡辩,佛道两家的偏爱。

若是以前,他们只会将天理与日用洒扫结合,现在有了几何和音乐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大小卢更关注技能了,这都是修堤和营造所的后遗症。这两人在沈海来之前,对庖厨之事是鄙视的态度,现在,彻底转变了,在家中也经常下厨,厨中之事有大道,这是大卢的结论,味道的形成,其过程总是让人回味。

言归正传,音乐科可以开,但是没有教师呀。沈海肯定是不干的,他已经兼任了诗学和算学教师,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况且音乐造诣也就是个二把刀,商量的结果,就是从陕府或者洛府聘请,也给予先生的名分,女子也可以,当然,最快也要明年春天来,这段时间,沈海动员安青延来做,她毕竟会弹琴,也会唱歌。

安青延自是不肯,这是个面子问题,作为女子,她还是相对保守的,平日里与男子的交往十分地注意,生怕失了自己县令夫人的身份。不过,沈海一句话劝好了,“夫人,卢氏县可是给了你那么多银子,你多少要付出些吧。”

是呀,铁矿的分成,都在她手中。那可不是几十两几百两,两年工夫,千两是有的,还是在控制产量很低的前提下,还有陈家的那个朱砂矿,也分润了些给沈海,自然也在她的手中。沈海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安青延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但也是让沈海下了聘书,盖了县衙的大印,师出有名,有了这个先例,沈海给学校的教师,没人都发了一张聘书,肯定是皆大欢喜。李二姐拿着安青延沈云和李小妹的聘书反复观看,也是羡慕,不过,她外面的事务很忙,加上没有系统地进县学学习,都是自学,严格来讲,她没有资格作为教师,这也是她遗憾的所在。

接下来,沈海与青延一起把课程做了出来,简单说,就是以乐理为主,乐器和唱歌为辅,音乐学习的周期长,要有耐心。时隔半年,青延又每天出入中堂卧室,她也是乐在其中。青延是隔两天一次课,也就是说,三天一次课。

青延上课的风格与沈海差不多,也是很风趣的,试课阶段,学子越来越多,教室也从小教室,到大教室,再到图书馆,没办法,人太多了,图书馆由廪仓改建,大而宽敞,学子们席地而坐,弹琴奏乐。

最后,因为人太多了,不得不分班上,青延隔两天上一天课。

青延一开始是为了培养师资,所以教学内容上,合唱是必须的,学子们能做的最多是三声部合唱,青延从沈海这里弄了许多适合合唱的曲子,也是现学现卖。这样也好,以后学子们做了好词,就可以唱出来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干巴巴地唱。

沈海则是反复给学子们讲音乐的哲学意义,让大家举一反三,不要仅仅把音乐看作一种技能。就这样,沈海以身作则,将诗、乐、数、技甚至厨艺都做了一个贯通,对卢氏县学来讲,也是一次大的改造。

从青延开始,沈海规范了县学的教学,科目确定下来,除了音乐还加了几何、算术、物理、化学以及体育等,关于课堂教学,之前,包括大小卢,都是讲到哪算哪,沈海借着卢氏广开学校的机会,统一教材,统一课程,涉及到师资培训,教师在乡下启蒙班的授课内容必须统一。

卢氏的教授们的教学也开始正规,按照沈海的要求,所有教师都开始备课,所谓备课,按照沈海前世的说法,将教学内容形成教案。一开始,教授们很不适应,沈海的方式也很灵活。老秀才在课堂上讲解,有专门的学子在一旁整理成课堂笔记,再由教授们修改,就成了教材。五经课,先生们的解释其实是不太一致的,有了笔记,大家就可以相互比对,先生们再不断地修订。再结合时文集子,可以讲,县学学子们的学习还是有规律可循,慢慢地,大部分学子的时文水平,逐渐提了上来。

至于蒙学的教材,就更好说了,提前编写好了,书法这些技能性知识,就用顺口溜。认字的,沈海也用前世的拼音依靠官话进行了矫正,效果很好。至于行文、理化几何方面的,之前就把教材编写好了。

青延的学识在编写音乐教材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还是很强大的,沈海也跟着学了不少乐理,至少知道宫商角徵羽各自的调式如何来起,编曲也更有信心了。记谱的方式,改成了两种,简谱与五线谱,比较简单的曲子,就用简谱来表示。

至于其它科的教师,就有大卢安排了,这些县学的学子也到了出徒的时候,两年的学习,已经够用了。到今年冬天,县学的架构才算完整了,学子们轮班到乡校教学,沈云去了河对岸的宝山口,李小妹随陈大河去了里贤,康泽的大女儿去了张湾,都是为期一个半月的轮教。这些都是发了聘书的,聘书就是身份,在衙里都要领一份俸禄,也不多,每月就一两银子。当然,在陕府,比大部分教授都要高,其它县学的教授,一年也领不到十两银子。

学校的事情确定之后,沈海心心念的营造所,自来年春天,缝纫机批量生产之后,也具备了造血机制,这两个地方,再也不用沈海劳心劳力进行系统地架构,他也就泯然众人矣,平日里就做个正常的教师即可。

凡事必有止处,不会一件事情绵延到无穷,沈海在卢氏的日子,也到头了,也就是说,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对这个世界的改造,已经完成了。

就像置下了一枚种子,看它以后如何发展吧,其方向是众多因素决定的,毕竟社会是复杂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