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炼铁

沈海也是憋得慌,对这些铁匠讲起了如何炼铁,炼钢,还领着他们造个小型的高炉,有两米多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炼铁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铁匠们也是四乡里的能人,把能烧窑的伙计都喊来了,建窑,烧耐火砖。

高炉建起来之后,却发现没有铁矿石,沈海在茅津渡的时候,知道陕府有铁矿,铁匠们口中也叙述商南商洛的铁矿,导致沈海想当然认为卢氏有铁矿,在建高炉之前也没找陈立功询问。

这样,高炉无用了,只能重新建炉,烧了些坩埚,用些废铁炼钢。

坩埚的材料也是反复试验,用以去除铁水中的杂质,得到更纯净的钢。

一个简单的流程就是将生铁烧成铁水后,不断地吹入热空气,类似于前世转炉炼钢的实验室版本,当然是乞丐版。

纯氧是没有的,铁管在专门的窑内烧红,接着鼓风机就吹到坩埚中了,坩埚的旋转全靠手动,这样也会得到一些熟铁,也可以看作是粗钢。

这些铁匠都见过炼铁,好多人都去商南那边进铁料,类似于走私,毕竟李家的铁料价格太高,只能买一小部分,走个形式而已。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在商南那边,用煤炭炼铁,建一个大池子,下面两个口子,矮的出铁水,高的吹风,把煤炭和铁矿石石灰石等料子都放进去,点火烧制,比较传统的焖烧法炼铁,炼钢也是铁水不断搅拌,相对而言,杂质较多。

那些私人的小铁坊,直接采用木炭焖烧铁矿石的方法,出来的都是质量很差的那种海绵铁,需要铁匠回来后,再锤炼。

对卢氏的铁匠们来讲,这高炉是头一遭见,炼钢更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兴奋。

第一次炼钢时,众人都是充满好奇,疑惑的眼神,眼见着经过处理的料从炉顶倒入,铁水慢慢流淌出来,之后钢水从坩埚里倒了出来,经过导流槽,被定型为一根根钢条,而且是那种质量很好的低碳钢,很软的那种。

第二锅钢水在里面渗了碳,出来的就是很硬的那种钢。

以往,工匠们得到这个纯度的钢,不知道要反复锻打多少次,现在用一个加热炉和坩埚就解决了。

这种神奇,迅速地在铁匠群体中传开了,进而传播到全县。

废铁和焦炭都难寻找,这样,好不容易备齐了第二次所需的料,六天后,营造所迎来了第二次炼钢。

这样以来,全县的铁匠,无一漏网,一百多号人,全部都来了,加上他们的家属,也有个四五百人,毕竟铁匠都是家庭作坊。

整个营造所都塞满了人,直到陈立功来了,才把秩序安定下来,卢氏的人,只认陈立功。

所有人都忙不迭地要亲自上阵,这是沈海乐意见到的,这下倒是花了他不少银子,毕竟他要管饭。管饭也简单,就是在县城旁边的隋家村定了包子,有肉的那种。

就是这日,一位铁匠神秘兮兮地对沈海说道,“大人,听家里的老人讲,在董家河后面的山中,有处地方,产铁石。”沈海立马给了他一两银子,带着陈立功周师爷第二天就一起奔了过去。

河是董家河,河边的村子叫董家沟,离村二里的山上,整个山都是矿石,铁匠的祖父认得铁矿的样子,从几处样本点来看,这山势至少蕴藏了百万斤的铁,还都是在明面上的,挖进去,可能更多。

让人惊奇的是,这些铁矿都是上等的磁铁矿,含铁的比例比较高。

关键此山属于公产,沈海当即拍板拿下山头,陈立功自然就把地契做好了,等着填名字就行了,不过不能填写沈海的名字,这是忌讳。

沈海采集了少许铁矿石。焦炭也是现烧的。把铁矿石、石灰石、焦炭,如同做菜一样,先行预处理,粉碎、烧结、球团,最后再上炉。这个过程不难,沈海在河北见过不少高炉,原理在初中就学过,这倒是第一次活学活用。

很快高炉就出了铁水,再经过坩埚炼制,得到粗钢。

沈海不是上帝,没那个说有就有的能力,这个过程,紧赶慢赶,也花了两个多月时间。

之后的每次大集,他都会在大牢这边,点火炼铁,让那些铁匠亲自动手,目的也是培养工匠。

话说,两个多月的时间,他敢保证,卢氏县至少有两百人,学会了高炉炼铁的简易流程。当然,会筑高炉的工匠也有个三五十。

立功兄在百忙之中,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对沈海更加支持了,毕竟让沈海去营造所玩物丧志,更有利于他在县衙一手遮天。

看看吧,沈海的两个功业:县学与营造所,都是在县衙外面。况且,营造所也不是什么坏事,好多物件都是很好的。

安青延和周师爷一开始也是不赞成,等到了铁炉出水的时候,沈海对周师爷讲道,莱州与青州都有好的铁矿、煤矿,等他回家后,可以建炉炼铁了。总之,这爷仨也是兴趣盎然,沈海看得出来,就是在看热闹。

###

言归正传,与炼铁同时,也要加快县学开学的准备工作,沈海征发了十几位木匠,做课桌椅,做黑板等等。课桌椅好说,全是沈海前世的样子,一个板子四条腿,绝对不加装饰,只涂清油。

凳子的高度,出于人机工程学的思考,离桌面的距离,只有二十四公分,这样,肘部正好搭在桌子上,写字更加方便。

让木匠先学画花,再拓印,最后雕花,新东西学得就是慢,至少半个月的时间,雕花匾额被一一刻出来了,虽然有的刻得确实有些初级,但是没法。总不能浪费一块木头。

这样,整理好的县学里面焕然一新,就是因为这几块牌匾,七八十套桌椅。

当然,有了黑板,粉笔也是要有的,用石膏石灰加些稀的粘合剂,例如树脂之类的,就会做很好的粉笔,粉尘也不大。这样以来,教学就方便了。

此时,地里的活儿也很少,大家都等着麦子成熟,闲暇也多。县城里面即便平日里也突然冒出来了许多人,都在营造所里看风景,看木匠做工,看铁匠打造工具,打铁知县,在人们口中就成了奇怪县尊。

名气也越来越大,沈海的作为,对他们来讲,都是新鲜事。

沈海也没法对营造所进行规划,大概就是想起什么就让陈立功征发工匠,充实营造所。

学成之后,如果自家有作坊,就回家;自家没有作坊,就在营造所接活。

木匠不用说,在铁匠的配合下,当然也在沈海的指导下,设计了许多后世的工具,尤其那些钻孔的凿子、切割弧形的细锯条。

若不是铁不够用,木工床也造出来了。

之前的木匠,就跟厨师一样,工具很少,一把锯、一根凿子,就敢出门揽活,而且都是家传,跟铁匠一样,很多人的活都是粗糙得很。

沈海也不是样样工具都会打,不过他会几何学,画出个样子还是会的,铁匠在看图这方面都有些天赋,打造工具也就简单了。

铁艺这边,为了满足木匠,锯条也进行了优化,尤其高碳钢的产出,锯条的打造更加简单,已经可以批量制造。

当然,沈海有自己的需求,造大车所需的工具,必须早早地造出来,不能临阵磨枪,而且这类木匠也要早点培养。

同时,沈海的自尊心或者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那些工匠至少会毕恭毕敬地喊一声县尊,毕竟在这里学了手艺,平日里,工匠也会整点心意,弄点小礼物来,例如青菜呀,野物呀什么的,这个沈海很看重。

沈海贪心不足,竟然梦想着搞个厨师培训班,可惜,现实让他打消了这个梦想,卢氏县人本来就很会吃,而且当地很多食材的特性,他还是不了解,说不定弄巧成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