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抚洛阳刘秀扬名 镇各地安抚民心

玄汉王朝迁都东都洛阳的事宜,终于完全敲定。玄汉君臣,开始加紧准备。

司隶校尉刘秀,奉更始帝之命,带领自己的部属司隶校尉主簿冯异、护军朱祐等,即将正式到东都洛阳司隶校尉府走马上任。

司隶校尉,如同今天的首都市长,首都卫戍司令,是京师的最高地方长官。

虽然司隶校尉的品级,并不是很高,却是一个有实权,非常重要的职位。

司隶校尉可以监督弹劾文武大臣,就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常常也会几分。

原西京长安三辅地区,长安,北长安,西长安的地方官吏们,也同东都洛阳的地方官吏一样,纷纷派遣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官员,到东都洛阳的宫城外面,去排成一行长长的队列,去迎接玄汉王朝的接收大员,三公九卿等各路衙署的负责官员大臣。

看见玄汉王朝,前来接收东都洛阳的文武官员们的装束打扮和行为举止,原西京长安三辅地区的官员士绅们,一个个忍俊不禁,差点控制不住自己,大笑了起来。

只见这些玄汉新贵,那些职高位显的文武官员,虽然个个耀武扬威,威风凛凛,却大多衣冠不整,不伦不类。

他们的装束打扮,奇形怪状,几乎是人人服装各异。

多数大臣将领,都是衣衫褴褛,肮脏不堪,举止猥琐,神态狼狈。

文武官员当中,甚至有人,用布包着自己的头,穿着女人们的衣装,招摇过市。

哪里有一点,当年大汉朝廷官员的威仪呢?

等到司隶校尉(首都卫戍司令)府的官员们经过之时,原西京长安三辅、东都洛阳的官员士绅们,眼前为之一亮,不禁为之一振。

只见司隶校尉的属下官员们,虽然衣衫依然是破旧不堪,却干净整洁,服装大体统一。

各个官员的装束典雅,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和善亲切,十分得体。

来到司隶校尉府衙,看官员们办理公事,审判案件,也是有条不紊,办理事务,公正合理,有理有据,有法可依,不偏不倚,不由得肃然起敬。

年纪大一些的官员士绅,竟然激动得不能自制。

他们感动流泪,大声地赞誉司隶校尉的官员们道:

“想不到啊,想不到!想不到我们这些老不死的家伙,劫后余生,今天还有幸重新见到,当初我们大汉王朝官员们的威仪!”

从此以后,司隶校尉刘秀及其僚属,给东都洛阳以及长安三辅地区的官吏百姓,士绅士大夫,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难以忘记。

不长时间,司隶校尉刘秀,就整修宫殿、祖庙完毕,立即派人,向更始帝汇报。

更始帝刘玄听了使臣的汇报,十分满意,决定立即率领群臣,迁都洛阳。

不久,更始帝刘玄,率领玄汉文武大臣,从宛城行宫出发,顺利地抵达东都洛阳,驻跸洛阳皇城。

更始帝刘玄颁布旨意,正式任命大司徒刘赐等大臣,为三公九卿,并派出大批玄汉王朝的使节,到全国各郡县、各封国,去宣布玄汉王朝的旨令道:

“布告天下吏民:

我大汉朝廷已经复兴,定鼎中原,建都洛邑,恢复秩序,安抚百姓。

僭贼王莽,已经授首,悬首宛城。

新室已经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希望天下吏民,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回归汉室,效忠汉帝。

最先投诚,宣布归顺我大汉朝廷,效忠汉帝的臣子,朕将保持你们的封爵与官位。

胆敢对抗大汉圣朝军队,誓死效忠僭贼,与大汉顽抗到底的,诛灭九族,定不饶恕!”

更始帝的旨意颁布以后,玄汉各路使节,按照更始帝的旨意,迅速出发,前往全国各地,安抚各个郡县、封国,指导他们效忠汉室,保境安民。

玄汉王朝的使节刘钊,首先就十分顺利到达了地处北方边塞的上谷郡,宣布更始帝刘玄的旨意。

新莽上谷郡郡守耿况,是扶风郡人。

耿况顺应人心思汉的形势,表示归顺汉室,并热情洋溢地率领自己的部属,迎接和招待玄汉使节刘钊一行。

上谷郡郡守耿况,还坦诚地缴纳了自己的上谷郡郡守的印信,使节刘钊坦然接受,没有一丝推辞。

过了一夜,使节刘钊,却不依照当初汉朝廷圣旨上面的承诺,将上谷郡郡守的印信,发还给郡守耿况,任命耿况为汉王朝的郡守。

而且,使节刘钊心里,似乎根本就没有要将郡守印信,重新发还耿况的意思。

耿况能干多智,很有远见,爱惜下属和百姓,在上谷郡很得人心。

上谷郡大小官员,对玄汉使节刘钊,出尔反尔、违背承诺的行径,十分反感和愤恨。

大家忿忿不平,欲为上谷郡郡守耿况打抱不平。

上谷郡功曹(行政官)寇恂,决定给予玄汉使节刘钊一点颜色看看,提醒使节,履行自己的承诺。

于是,上谷郡功曹寇恂,带着郡里的武装部队,全副武装,气势汹汹地前去,拜访玄汉使节刘钊。

玄汉使节刘钊一见这个阵势,内心十分恐惧。

功曹寇恂义正词严,对使节刘钊说道:

“使节大人:

大汉皇帝已经有旨,诚心诚意地归顺大汉朝廷的,皇帝大大有赏,明令保持该人的封爵与官位。

如今,上谷郡全郡,上到郡守,下到僚属,大小官吏,都一致同意,归顺大汉朝廷,接受大汉皇帝的领导。

既然如此,请使节大人按照旨意的约定,立即发还郡守大人的印信,好让郡守大人,能更好地发号施令,推行大汉朝廷的政令,保境安民。”

使节刘钊,却严词拒绝,强词夺理道:

“虽然旨意如此,但陛下的意思,依然是选贤任能,量才录用,唯才是举。

岂能够让你等下属官吏,结党营私,轻易地做出判断,决定一郡郡守的任命呢?”

上谷郡官员听后,越发义愤填膺,议论纷纷道:

“使节大人:

你说这样冠冕堂皇的话,就是公然违背,大汉皇帝公示的旨意了。

你第一站,就出尔反尔,不讲信用承诺,还强词夺理,仗势欺人。

使节大人,你怎么能够让其他边郡的官吏百姓,相信大汉朝廷的诚意呢?”

玄汉使节刘钊,立即蛮横地叫嚣反驳道:

“诸位大人:

本使节是大汉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有决定官员任命的生杀大权。

你们居然桀骜不驯,派遣军队威胁,强行前来,索要郡守印信,这不是犯上作乱是什么呢?

难道你们打算,威胁本使节吗?

你们这伙人,天高皇帝远,真是无法无天习惯了。

今天,本使节要让你们知道,皇帝的旨意,本使节的意愿,是不可以随意违背的。”

功曹寇恂,见群情激奋,恐怕激起更大的事端。

他强忍心中怒火,十分委婉地劝说玄汉使节刘钊道:

“钦差大人:

我们并不敢威胁钦差大臣阁下。

而是对钦差大臣你的思虑不够周密,而为你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

而今,天下刚刚安定,阁下代表大汉皇帝,巡视各郡县封国,负责抚慰镇服各郡各封国。

天下没有一个郡县封国,不伸长脖子,洗耳恭听大汉朝廷的旨意的。

可是,贵使节你第一站,到达上谷郡,便首先毁弃了汉朝廷当初的承诺。

试想,你一来到边郡,就不讲诚信,不讲信用,不按照朝廷旨意办事,你怎么还能够有其他什么方法,对别的郡国发号施令,让他们听命于大汉朝廷的旨意呢?”

使节刘钊理屈词穷,不做正式答复,但依然蛮横地拒绝发还郡守的印信道:

“你等所言,看似有理,实则违背皇帝密旨。

等本使节确立好郡守的适当人选以后,再给你们上谷郡发还郡守的印信不迟。”

上谷郡官员,更加愤愤不平道:

“郡守耿况大人,治理郡县有方,深得士大夫和百姓欢迎,很有人望,就是上谷郡守的最佳人选。

使节大人,怎么能够摒弃贤才,凭自己的好恶喜爱,去任选他人,违背士大夫心意呢?”

功曹寇恂心里,也更加愤怒,立即吆喝自己的左右随从武士道:

“来人啊,快去将郡守耿况大人请出来,就说是使节大人有要事相商。”

左右随从,立即前去,将耿况请了出来。

功曹寇恂,请耿况上座,然后以玄汉使节刘钊的名义,强行宣布道:

“耿况领旨:

耿况治理边塞大郡上谷有方,深得民意,又能够顺应天心民意,及时归顺大汉,实堪奖励。

兹任命耿况,为大汉上谷郡郡守,着即上任,务必保境安民,安抚好一方百姓。钦此。”

功曹寇恂,召唤郡守耿况上前,接受大汉使节的命令,然后从玄汉使节刘钊的手中,夺下郡守印信,亲自交给了郡守耿况,给耿况佩戴了起来。

玄汉使节刘钊,见木已成舟,已经无可奈何,如果强行在武士们面前夺印,使命不能够完成不说,还可能性命不保。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

玄汉使节刘钊,急忙顺水推舟,开言说道:

“郡守大人:

功曹大人的意思,就是本使节的心意。

希望郡守大人,忠心耿耿,效忠皇帝,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百姓。”

玄汉使节刘钊,再次将玄汉皇帝的旨意,重复了一遍,正式下令,任命耿况,为上谷郡太守。

耿况受命大汉上谷郡太守职务后,立即率领自己的部属,恭送使节刘钊出境,回京复命。

玄汉王朝使节,任命上谷郡太守的风波,很快就传遍了北方各郡县。

从此以后,北方边塞各郡县封国,对玄汉王朝君臣的诚信和施政判断的能力,开始表现出了极度的疑虑和怀疑。

南阳宛城人彭宠、吴汉等英雄豪杰,那时因触犯新王朝的法律,也逃亡到了边塞的渔阳郡一带躲避。

大家抱成一团,互相庇护帮助,名震塞外。

恰好此时,彭宠、吴汉的南阳宛城同乡韩鸿,正担任玄汉王朝的使节,奉命来到渔阳郡,发布人事任免的命令。

彭宠,吴汉两人,耳目众多,消息灵通。

见玄汉王朝的使节同乡韩鸿到来,彭宠,吴汉两人,急忙以同乡的名义,去求见玄汉使节韩鸿。

韩鸿与彭宠,吴汉相遇以后,相谈甚欢,竭力称赞彭宠,吴汉道:

“彭宠、吴汉两位贤良士大夫:

大汉崛起,百废待兴,选贤任能,急需贤才辅弼。

君等乃济世之才,一代英杰,岂能荒废于江湖山野之间呢?

君等肯为大汉效命吗?”

一听韩鸿此言,彭宠,吴汉知道有戏,喜不自胜。

彭宠感激涕零地对使节韩鸿说道:

“使节大人:

彭宠,吴汉等,因触怒新莽,以致流落塞外,大汉复兴,是我等生平所愿。

我等理所当然,应该对复兴大汉,有所贡献,岂能置身事外呢?

感谢使节大人的欣赏有加。”

“既然如此,请君等受诏吧!”

使节韩鸿见彭宠,吴汉等,才干卓越,不是泛泛之辈,遂用更始帝的名义,下诏道:

“大汉皇帝诏书:

兹任命彭宠,为偏将军,代理渔阳郡太守;兹任命吴汉,任安乐县县长。着令立即上任,镇服百姓,效忠大汉,保境安民。”

彭宠,吴汉,大喜过望,接受使节韩鸿的圣旨和印信,带领随从的英雄豪杰,而去渔阳、安乐上任。

渔阳、安乐官吏百姓,早就深知彭宠、吴汉的才干,慑于玄汉王朝的威严,没有人敢于抗拒。

彭宠、吴汉利用部下勇士,慑服众人,没有人敢于违背命令,乐于听从指使。

自此,彭宠担任偏将军,代理渔阳郡太守;吴汉担任安乐县县令,开始在边郡执行玄汉王朝的命令。

不久,西州上将军隗嚣,也宣布归顺汉庭。

更始帝下旨,任命隗嚣为御史大夫,到京师上任。

隗氏家族的家族军队,则交由隗嚣的两个叔父隗义、隗崔为首的西州豪杰掌管。

那时,玄汉王朝也派使节前去,说服北方赤眉的首领樊崇等人,要他们归顺汉朝廷。

赤眉首领樊崇等,听到汉王朝复兴的消息,也很是振奋,听到更始帝的召唤以后,立即动身上京,去接受汉皇帝的封爵和任命。

赤眉军首领樊崇等,留下自己的部众在原地驻扎,率领二十余个首领人物,随同玄汉王朝的使节一道,前往洛阳,去朝见更始帝。

见樊崇等赤眉军首脑人物归顺汉室,更始帝刘玄大喜,立即下旨,将赤眉军首领樊崇等二十几位将领,统统封为了侯爵,等待受封封地。

可是此时,全国并未完全统一,玄汉王朝分封土地,一时间也无法顺利完成。

玄汉王朝,受制于绿林三部豪杰,鼠目寸光的争权掣肘、各谋私利,根本就无法给予赤眉这些归降的强权首领和他们的部下,分封采邑,进行妥善的安置。

留在赤眉军的基地琅琊郡等地等待的赤眉将领和部众,开始产生不满情绪。

那些没有得到封赏利益与好处的赤眉军将领,趁着首领樊崇等人,不在基地,开始谋划背叛逃离。

赤眉军首领樊崇等,得到基地琅琊郡不稳的消息,非常忧虑,担心后方产生变乱,欲尽快离开京师。

此时,玄汉王朝,完全由绿林三部的定国上公王匡、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豪杰控制。

君臣的处事越来越颟顸无能,胸无大志,缺乏远见,给予赤眉大首领樊崇等人的待遇,十分微薄,十分轻视,并竭力排挤赤眉将领。

赤眉大首领樊崇、徐宣、杨音、逄安、谢禄等,受到绿林三部将领的蔑视,很是忿忿不平,对于玄汉王朝给予的微薄待遇,也越来越不满。

于是不久,赤眉首领樊崇、徐宣、杨音、逄安、谢禄等豪杰,趁玄汉君臣忙着筹备接管东都洛阳,向西京进发,防备不严的良机,一同偷偷逃出了东都洛阳。

樊崇等赤眉将领,辗转奔波,终于回到了他们原来的基地琅琊郡,继续统领原来的赤眉部众,割据一方。

玄汉王朝君臣,收编赤眉樊崇部众的举措,不仅没有收到任何有效的成果,反而因待遇不公,将领们受到蔑视,而与赤眉将领樊崇等,结下了怨恨。

以绿林三部豪杰为主的更始帝君臣,恐怕至死不悟,一辈子也不会想到,就是因为他们的这一次疏忽和失策,最终导致了玄汉政权的覆灭。

不久,前汉王朝梁王刘立的儿子刘永,也听说了玄汉王朝定都洛阳的消息。

于是,刘永也带着亲信随从,赶到东都洛阳,朝见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大喜,下旨晋封刘立,继位梁王,首府设在睢阳郡。

10

到了此时此刻,玄汉王朝在东都洛阳正式建都,郡县封国也纷纷上书,愿意归附玄汉王朝。

玄汉王朝在名义上,已经统一了大半个中国。

但实际上,虽然全国各地的郡县封国,打着归顺玄汉王朝的旗号,服从玄汉王朝的旨意,实际上,很多郡县封国却依然保持着割据状态,自行其是。

玄汉王朝的权威,并未通达天下,令行禁止。

郡县封国的首领令长,往往组织军队,自行任命属下县邑的官吏,收取赋税,各行其是,并不完全服从玄汉王朝的命令。

统一全国,恢复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治场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