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志得意满占长安 举止失措令人叹

转眼之间,就到了更始二年(公元24年)春季。

玄汉王朝的势力日益强大,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多。

民心开始依附,呈现一幅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之境。

玄汉王朝宰相司直李松、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玄汉大将军赵萌等玄汉将领,安定西京长安以后不久,就听到了更始帝已经驻跸东都洛阳,并准备定都东都洛阳的消息。

玄汉王朝宰相司直李松、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玄汉大将军赵萌等玄汉将领,忧心忡忡,担心定都东都洛阳,会成为定局。

于是,玄汉宰相司直(副宰相)李松,玄汉将军赵萌,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等,急急忙忙派中黄门从官等使节,携带王莽的人头、皇帝印绶以及帝王乘坐的车辆和穿用的衣服,匆匆忙忙赶往东京洛阳。

中黄门从官等使节,从西京长安赶到了东都洛阳,立即去拜见更始帝,请求更始帝率领文武大臣,返回旧都长安,并声称已经做好了迎接更始帝君臣的准备。

起初,去年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王莽被杀的消息传到了宛城。

其时,更始帝刘玄,还在宛城行宫驻跸,遥观局势发展。

更始帝得到喜讯大喜,立即召集大臣,听取使节汇报汉军大捷的消息,庆贺王莽被杀,研讨定都的问题。

定都的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更始帝君臣面前,更始帝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定都西京长安,还是定都东京洛阳为宜。

散朝以后,更始帝依然为胜利的喜讯兴奋不已,难以自抑,希望有人分享。

在南阳郡守府正厅黄堂里正坐,处理了一会儿公事,思考了一会儿定都的问题以后,更始帝就按捺不住了。

于是,更始帝下旨,招来宠姬韩夫人,准备再听一下中黄门从官等使节的详细汇报,并与宠姬韩夫人一道宴乐、嬉戏,庆贺占领西京的喜讯以及探讨一下迁都西京的问题。

听到皇帝旨意,中黄门从官等使节,急忙汇报了起来,最后,中黄门从官刘奇对更始帝说道:

“陛下:

臣所讲的喜事,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句话欺瞒陛下。就

是臣所讲的,新帝王莽的长相十分奇特这些事情,臣也是没有丝毫夸张,是如实向陛下禀报的呢!”

更始帝与宠姬韩夫人,一听王莽的长相十分奇特,都十分好奇。

宠姬韩夫人在户帘后听见这句话,就对更始帝说道:

“陛下啊:

新帝王莽的长相,到底是怎样的奇特,臣妾好想亲眼看看啊!”

更始帝一听宠姬韩夫人此话,就对中黄门从官刘奇等使节说道:

“诸位爱卿:

听你们说到,王莽的长相十分奇异特别,朕和夫人都十分好奇。

诸位爱卿啊,你们可否取来王莽的头颅,朕与夫人亲自察看察看呢?”

“报告陛下和夫人:

王莽已经死去,头颅血迹斑斑,相貌凶恶,恐怕会惊吓陛下和夫人。”

更始帝刘玄,不以为然地说道:

“爱卿放心!你们不要担心!

朕与夫人,都是久经沙场之人,什么死人的场面,没有见过呢?

你们送来就是,就是惊吓了夫人,朕也不会责怪你们。”

中黄门从官刘奇,对自己所说王莽长相奇特的话,后悔不已。

但更始帝已经要求,无法拒绝,中黄门从官刘奇,只得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命人将王莽的头颅,送到黄堂。

中黄门从官刘奇没有想到,更始帝看后,不仅没有责怪刘奇,反而大生感慨,中黄门从官刘奇,终于放下心来。

只听更始帝对着韩夫人,脱口而出道:

“哎呀,爱妻啊,王莽这个帝王的长相,也不过如此貌不惊人啊!

老天保佑,我们大汉的运气真好,居然能从这个篡贼手里,重新夺回皇帝之位啊!

真是俗语所言的,当好运来临之时,门楣也挡不住啊!

更加想不到的是,朕东混西混,居然也可以从一个盗贼,混成了一个像王莽一般的皇帝!

哎呀,真是可叹可惜!

如果王莽当初,一心一意效忠大汉皇帝,不窃取篡夺我大汉的帝位,该是一个像霍光一样的股肱良臣啊!

其功劳业绩,足可以与大司马霍光大人相提并论哩!”

韩夫人呵呵大笑起来,幽默地应对更始帝道:

“陛下啊:

如果王莽不是这样胡来,不是这样胡作非为,陛下怎么可能得到他的头颅,陛下焉得做上大汉皇帝,荣登大汉皇帝宝座呢!

陛下又怎么可能,驾临西京,祭祀汉室历朝历代祖宗神灵呢?”

更始帝听了韩夫人的话,更乐了,对着中黄门从官刘奇、韩夫人等,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哈!夫人高见!天意如此!

没有王莽这个僭贼篡位,哪里还有朕这个大汉皇帝的位置呢?

夫人提醒得对,西京有汉室历朝历代祖宗的神庙。

朕不驾临西京,怎么能够祭祀祖宗神灵,请求祖宗神灵护佑呢?”

于是,更始帝刘玄,对着中黄门从官刘奇下旨道:

“刘奇啊,传朕的旨意,把王莽这个僭贼的头颅,悬挂到宛城的城门示众,以警告那些僭越篡权的乱臣贼子。

请大司徒前来,商讨迁都事宜。”

圣旨颁下,有关部门官员,立即把恶贼王莽的头颅,送到南阳,悬挂到宛城街市示众。

愤怒的宛城百姓,对王莽恨之入骨,把王莽的头颅,当做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有的人甚至还把王莽的舌头,也偷偷地割下来,以发泄心中的仇恨。

实际上,更始帝之所以对定都西京长安犹豫不决,是有原因的,只因西京长安的形势,并不稳定。

而西京长安的形势之所以并不稳定,却都是由于玄汉大臣将领,对长安的安抚措施不当造成。

最初,长安三辅的英雄豪杰,都自称大汉将军,假借汉王朝的名义去凝聚人心,聚众起兵,反抗王莽的暴政。

三辅英雄豪杰,人人都盼望为复兴汉室,立下功劳,封上一个侯爵。

想不到,玄汉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等玄汉将领,率军占据京师长安后,先是斩杀了立下夺取西京大功的校尉王宪等人,后又混淆黑白地扬言,警告长安豪杰说道:

“长安三辅的年轻人,实在事奸猾可恨。他们居然犯上作乱,杀掉他们的主子王莽,实属大逆不道!”

长安三辅的官员和百姓、豪杰,对自己的义行,被玄汉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等将领如此地曲解,既愤怒惊恐,而又感到不可思议,惊恐不安。

长安三辅的豪杰士大夫,担心受到玄汉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等玄汉将领的惩罚。

于是,他们各霸一方,拒绝与玄汉王朝合作。

宰相司直李松、西屏大将军申屠建、赵萌等玄汉将领,根本就无法恢复长安的正常社会秩序,安抚长安百姓,只得向更始帝如实汇报,请求新的安抚措施。

闻听宰相司直李松、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等人奏报长安局势不稳的消息以后,更始帝刘玄很是揪心,急谋安抚措施。

于是,更始帝下旨,任命宰相司直李松,代理丞相,率军回到长安驻守,全力安抚长安三辅百姓。

宰相司直李松受命以后,立即在西京长安迅速行动起来,他颁布更始帝的大赦令,整顿社会秩序,西京长安的社会秩序,终于渐渐安定。

见长安终于安定,代理丞相李松,大为放心。

于是李松就任命郑兴,做丞相长史,派丞相长史郑兴回到洛阳,去说服更始帝,迁都长安。

更始帝部下的以绿林三部豪杰为首的将领,大部分都是崤山以东郡国之人,更喜欢东都洛阳一些。

于是,定国上公王匡、成国上公王凤等,都劝更始帝定都洛阳,更始帝犹豫不决。

丞相长史郑兴,同大司徒刘赐一样,认为定都西京长安,更加有利,于是趁拜见皇帝的机会,劝说更始帝说道:

“陛下啊:

陛下从荆楚起兵,显明的政治和仁义,尚未在全国施行,一朝恢复大汉国号,而山西英雄豪杰,都争着杀掉篡贼王莽,打开关门,到郊外阿里,迎接陛下,这究竟为的是什么呢?

这是因为天下百姓,被王莽的虐政害苦了,人心思汉,官吏百姓思念高祖皇帝旧德的缘故啊?

现在,如果陛下,很久都不前往西京,坐镇关中,安抚天下百姓,臣下担心,官吏百姓将会离心,盗贼又会再次兴起,复兴汉室大业,将会遭受挫折。

《春秋》上面书写齐桓公即位,为‘齐小白入齐’,而不称齐侯入齐,因为齐小白,尚未朝庙祭祖的原故。

现在议论定都洛阳的人,都想先在平定赤眉豪杰之后,再行入关,这是不知根本,而争其末梢。

恐怕国家的守卫力量,将转移在函谷关一带,即使陛下睡在东都洛阳,难道陛下能够安于枕席吗?”

更始帝想到韩夫人和大司徒刘赐的意见,认为丞相长史郑兴的建议有理,赞同丞相长史郑兴的意见道:

“爱卿言之有理,朕意已决。

不祭祀祖先神灵,不安抚关中百姓,怎么能够得到祖宗神灵的庇护,得到关中百姓百姓拥戴,镇服四夷呢?

朕已下定决心,一致向西了。”

更始帝遂下旨道:

“布告天下:

西京乃社稷根本,祖宗神灵的祭祀所在。

兹下诏,定都长安,择日进京。

兹拜丞相长史郑兴,为谏议大夫,派谏议大夫安集关西和朔方、凉州、益州等地,拱卫京师。”

至此之后,谏议大夫郑兴因献计献策,得到更始帝信任。

安抚西部郡国回来以后,更始帝又下旨,拜谏议大夫郑兴为凉州刺史。

后来,听了丞相长史郑兴等人的意见后,更始帝终于下定决心。

如今,在洛阳行宫里得到宰相司直(副宰相)李松等人恭迎圣驾的消息,更始帝心动大喜,定都长安的心,终于打定,于是准备择日起驾,前往西京长安。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更始帝率领文武百官,自东都洛阳向西而进,向西京长安进发。

李通的堂弟,代理宰相李松,回到洛阳,迎接更始帝回到西京,亲自在更始帝的车驾前面,为更始帝的御驾奉引马匹。

不料,更始帝的车驾,刚刚出发,马儿受到惊吓,突然发狂奔驰,触撞在洛阳北宫的铁柱门上。

四匹御马受伤倒地,四匹马中的三匹马,都当场活活撞死了。

更始帝也受到惊吓,惊恐不已。

代理宰相李松,更是惶恐不安,担受受到更始帝惩罚。

更始帝君臣,感到极为扫兴。

一种不祥之兆,笼罩在更始帝君臣的心里。

好在更始帝兴致很高,不太在意,并未责备代理宰相李松等亲信臣子。

代理宰相李松等亲信臣子,才长舒了一口气。

当初,王莽败亡之时,只有皇帝居住的未央宫等宫殿受到将士们攻击,被战火烧毁。

而长安皇宫其他的宫馆,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毁坏,基本保持完整。

更始帝的圣驾,来到长安皇宫之时,数千宫女,都列于后庭,迎接更始帝,仪式十分隆重。

皇宫所有钟鼓、帷帐、舆辇、器服、太仓、武库、官府、市里,都和从前一样。

见到这些前所未见的盛大场面,更始帝意气风发,洋洋得意。

入住长安的皇宫后,更始帝的心里很是畅快惬意,踌躇满志。

不久,更始帝听从大司徒刘赐、代理宰相李松等大臣的建议,立即下旨,宣布大赦道:

“布告天下:

汉室复兴,以吊民伐罪、安抚百姓为上。

除王莽的直系子孙外,其他人所犯罪行,一律赦免。

请官吏百姓,儒生士大夫,各色人等,各就各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玄汉王朝的大赦令颁布以后,就连王氏家族人,也得以保全。人们的困惑和忧虑,渐渐消失。

长安三辅的紧张局势,终于宣告重新得到缓解。

更始帝定都长安以后,常居住在长乐宫里。

那时,除未央宫在火攻王莽的三天战斗中,被战火烧毁、遭到毁坏以外,其他宫殿完好。

府库,仓库,官署,仍然保持原状,西京长安街市繁华,亦如往昔。

更始帝的御驾降临西京长安第二天,举行入京后的第一次朝会。

更始帝意气风发地登上长乐宫的金銮宝殿,接受群臣的朝见。

文武百官,依照尊卑顺序,分班次依次排列。

郎吏也按照班次,依次排列在庭中。

朝见时的气氛庄严肃穆,仪式隆重盛大。

文武百官鱼贯进出行礼,监察官审视着文武百官的仪态举止,提出纠举。

朝会时的礼仪,完全按照当初司隶校尉刘秀等大臣修订还原的大汉礼仪典章制度。

但在西京长安举行的第一天的朝会,更始帝就落下了一个大笑话,让朝廷文武百官,宫廷侍臣暗笑不已。

朝会开始,更始帝刘玄,从未见过如此庄严肃穆的盛大场面,不由得有些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更始帝惴惴不安,不敢直接面对群臣的凝视。更始帝只是一味地低着头,用手刮着他的坐席,暗自叮嘱自己要保持冷静镇定。

国三老刘良、大司徒刘赐、代理丞相李松等文臣拜见完毕,军队高级将领们,稍后觐见皇帝。

这些军队高级将领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等,大多是更始帝当初十分熟悉的绿林兄弟。

更始帝刘玄,与他们这些绿林豪杰出生的高级将领见面,还是那么随便随意,用的是从前在绿林之时,相互调侃的习惯口吻。

见到王匡、王凤、陈牧、朱鲔等江湖大哥前来拜见,那些江湖的话语,不禁从更始帝的口中冲口而出道:

“各位大哥,各位兄弟:

你们今天,在西京长安的各处角落里,又抢了些什么好东西、好宝贝?能不能也给朕分一些?”

侍从宦臣听了,众皆惊异不已,面面相觑。

皇帝左右的宦官、侍从、郎吏,如弄臣肉墩等皇帝侍臣,大都是王莽宫廷中的旧人。

他们听见大汉的更始皇帝,居然像江湖强盗头脑一般地向大臣将领问话,个个瞠目结舌,惊愕万分。

然而不久,他们就不再惊异了。

玄汉将领们的绿林强盗的本性,已经显露无遗。

不久以后,社会秩序混乱的悲惨场景,再次在西京长安出现。

那些令长安市民百姓切齿痛恨的事件,不断发生。

长安市民百姓,只过了片刻时间的安宁生活,就再遭劫难,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进入西京长安以后不久,玄汉王朝的大多数大臣将领,自以为大功告成,开始忘乎所以,得意忘形。

很短时间,他们就已经完全忘记了当初举义时吊民伐罪的诺言,开始恢复自己的本性,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抢掠财物,侮辱妇女。

玄汉王朝大臣将领,不仅正大光明、堂而皇之地把王莽后宫的妇女,带回自己的军营中,甚至把长安市民百姓的妻女,也抢回大营中,去欺凌侮辱。

玄汉大臣将领们,穿着玄汉王朝文武大臣的朝服,驾着皇宫的车驾,在西京长安的街市上,招摇撞骗,四处游荡,冲撞路人,横行无忌。

数月之后,西京长安的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

市民百姓,纷纷视玄汉官吏将士为寇仇。

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良好的西京秩序,顷刻间荡然无存。

玄汉有识之士,国三老刘良,大司徒刘赐,司隶校尉刘秀、廷尉大将军王常等士大夫,无不对玄汉王朝的未来,忧心忡忡,叹息不已。

而以定国上公王匡、成国上公王凤、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为首的更始帝君臣,认为大局已定,汉室江山已经固若金汤,无人能够撼动。

更始帝君臣,对西京长安,皇帝眼皮子底下发生的暴行却不闻不问,熟视无睹,不加制止,只是忙于分享胜利果实,大封功臣。

殊不知,当初新莽灭亡的悲剧,已经在玄汉王朝酝酿之中。

而此时,玄汉王朝君臣,浑浑噩噩,却无人能够警觉,警醒。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