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北非战役(一)

隆美尔用锡瓦峡谷一战,再次向英美两国证明了,‘沙漠之狐’就算已经到了筋疲力尽,也是可以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的。

因为第三装甲师的突然被歼灭,蒙哥马利不得不下令第八集团军群停止追击,与此同时,中华帝国的第12装甲集团军突破了苏联第58装甲集团军群一部的包围,从阿什哈巴德方向向西挺进,兵锋直指德黑兰。

为了保住伊朗,英国首相丘吉尔又不得不下令蒙古马利的第八集团军群派一部增援。同时,来自于新西兰,印度,澳大利亚的英联邦志愿军团也开始放弃即定的与苏联第58装甲集团军群换防的计划,转而由喀布尔向西增援目前位于德黑兰的英国第三集团军群。

英国第三集团军群虽然拥有四十个步兵师,但是装备落后,没有任何的装甲力量。虽然在开战之后,英国加强了第三集团军群的武器装备,但是,因为北非战役吃紧,英国不得不将有限的装备先给处于北非的英国第八集团军。

有鉴于中华帝国的强大的装甲突击能力,以及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丘吉尔以及罗斯福不得不重新确定在中东以及北非的军事布局。

中华帝国的第12集团军孤军深入,进占阿什哈巴德之后,陷入了苏联红军的包围之中。

这个时候,丘吉尔与罗斯福都认为,中华帝国的第12集团军已经不能对中东地区的产油国造成太大的影响了。

然而,中华帝国的第12集团军又突然突出重围兵进德黑兰,这让丘吉尔与罗斯福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

首先,虽然美国国内拥有很多的石油产地,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扩大,油料的消耗量急剧上升,虽然足以支持美军在北美以及北非的军事行动,但是,却无法给予苏联支持。

以苏联目前的战局来说,如果没有英美的大力支持,工业区几乎全部失陷的苏联,将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失败。

到那个时候,英美两国就要面对中华帝国以及德国的强力入侵,这是罗斯福与丘吉尔都不愿意看到的。

如此,中华帝国在中东地区有一个第12集团军,而德国拥有一个北非军团,总兵力,加起来不足四十个师,然而就是这不足四十个师的军队,却让英美联军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

还好,隆美尔的北非军团没有充足的物资补给,如果有的话,那北非战局,基本上已经失败了。

因此,丘吉尔与罗斯福命令英美联合舰队保持对马尔它岛的压力,以尽快的占领马尔它岛。同时,要尽可能的封锁住北非军团的物资补给线。

一旦中华帝国的联合舰队进入大西洋海域,那以中华帝国联合舰队以及德国公海舰队还有意大利地中海舰队组合起来,那英美联合舰队将不得不退走。

地中海的运输线,以及整个北非战局,将会快速的朝中华帝国与德国方面倾斜,毕竟,现在整个战局依然是中华帝国与德国是进攻的一方,但是,在北非,英美联军还是可以组织一些局部的进攻的。战局是僵持中,英美联军占有优势。

而英美联军占有优势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拥有着相对安全的海上运输线。而这个相对安全的海上运输线,将会在中华帝国联合舰队到来之后变得非常的不安全。

就在丘吉尔与罗斯福准备对德国北非军团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的时候,中华帝国驻阿尔萨斯最高指挥官刘家棋将军下令,以第七轻型装甲集团军为先锋,发动加拿大战役。

而在中东,中华帝国的第12装甲集团军虽然是孤军深入,但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大的空中运输能力以及空中力量,使得第12装甲集团军的补给一直很充足,也因此,进攻的势头非常的强劲。

而中华帝国的狂风,暴雨,迅雷三大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距离莫斯科不足五百公里的地方。

德国的南方集团军群,以及古德里安所率领的装甲集团军也迅速的朝基辅方向转进,目标是包括并歼灭处在乌克兰的苏联第25集团军群以及乌克兰方面军群。

面对中华帝国与德国的强力进攻,斯大林不得不下令第58装甲集团军群立即朝莫斯科方向增援。

苏联战场已经成为英美苏以及中德意的主战场。

无论是斯大林,丘吉尔还是罗斯福,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明白,如果苏联能够支撑到43年的冬季的来临,那战争的胜负还不好说。

因为苏联又可以得到一个将近半年的恢复期,在这半年的时间内,英美两国的强大的生产能力,又可以重新武装几百个苏联步兵师。

这样,苏联又可以支撑一年至两年。只有这样,美国国内才能准备足够的兵力,对处在阿拉斯加的中华帝队发动强大的攻击。

虽然取得了锡瓦峡谷的胜利,但是隆美尔知道,自己的北非军团,依然没有能力对英国第八集团军进行有效的压制。

因为,他目前只有十二个师的意大利陆军,一个航空大队以及一个机械化师,根本无法对英国第八集团军造成太大的伤害。

就在隆美尔一筹莫展之际,来自于德国参谋部以及皇帝李峰的召回命令传达到了他的手中。

轩辕历1943年6月15日,隆美尔回到柏林。

刚一到柏林,隆美尔就向李峰提出了增兵北非的意见,得到了李峰的同意。

轩辕历1943年7月5日,中华帝国联合舰队与德国公海舰队还有意大利地中海舰队汇合,英美联合舰队全面后撤。随后,在庞大的舰队的支持下,德国十二个装甲师,意大利五十五个步兵师,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登陆。

登陆地区由法国维希政府军队驻守,总兵力约20万人,在法国政府的授意之下,编为法国北非军团,加入隆美尔所率领的北非军团之中。

轩辕历1943年7月8日当日傍晚德意法北非军团,在统帅隆美尔的带领下到达阿尔及尔,9日到达奥兰。随后兵至突尼斯,将意属北非殖民地以及法属北非殖民地完全控制在了一起。

实力空前增强的隆美尔在完成登陆作战之后,便将五十五个意大利步兵师远远的抛在身后,率领着十二个装甲师向穿过利比亚沙漠,目标直指托卜鲁克。

与此同时,在锡瓦休整的原北非军团向南推进。打算再一次合围托卜鲁克。

虽然得到李峰的支持,隆美尔很高兴,但是,李峰在摩洛哥登陆,让这个陆军元帅非常的不解,同时,也让德国参谋部的参谋们也不解。

毕竟,这些地方已经算是占领区了,为什么不在强大海军力量的支持下,在亚历山大港登陆,反而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呢!

对于军事上而言,这明显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计划,但是,在政治上,李峰达到了以军事整合来达到整治整合的目的。

毕竟,这个时候的法国,还是一个实质意义上的国家,维希政府虽然全面靠近德国,但是,却并不是德国的一部分。

因此,此次大军在法国殖民地登陆,同时,将维希政府的法军编入德国率领的北非军团,就是向法国政府,又或者说,是向中华帝国,德国,意大利三国政府表明了一点,三国已经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随着法国北非军团的加入,中华帝国,德国,意大利,三国最高参谋总部于轩辕历1943年7月8日成立。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总参谋长有三人,分别是:德国陆军元帅曼斯坦茵,中华帝国阿拉斯加集团军群司令长官刘家棋,意大利陆军元帅巴多格里奥元帅。

三国最高参谋总部拥有绝对的军事指挥权,他们只向皇帝李峰负责。

最高参谋总部成立之日,便任命隆美尔成国北非军团的统帅,意大利陆军元帅巴尔波与德国陆军元帅威廉-亚当为副统帅,共同统帅北非军团近一百个师的军队,展开对英国第八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其皇帝李峰的统一全球的,最高参谋总部下令,将全球分为七个战区。

第一,苏联战区。将中华帝国狂风,暴雨,迅雷,以及德国在苏军团编为苏联方面军。由最高参谋部统一指挥。目标是占领整个苏联,完全打通中华帝国与欧洲的联系。

第二,北非战区。由隆美尔任最高指挥官。指挥整个北非军团。目标是占领非洲,并兵进中东,将石油产地完全控制在手中。控制苏伊士运河。

第三,美洲战区,由中华帝国阿拉斯加集团军群统一负责,卫俊如及李小仁,白阿禧任最高统帅,目标,限制美军的行动,并且保持对美军的最大压力。使之不能全力支持英国。

第四,南洋战区,由中华帝国新组建的南洋集团军群负责,由杜聿明将军任最高统帅,下辖十个装甲师,六十个步兵师。并得到中华帝国第一舰队的支援,一旦部署完成,即刻发动南洋作战。完全控制南海以及印度洋,打通海上通往大西洋的通道。并相机兵进印度,整扫南亚次大陆。

第五,大西洋战区,由中华帝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联合舰队负责。主要目标是,保证北非战役期间,封锁英国第八集团军群,以及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方面的海上退路。保证英美无法对上述军队进行补给。上述舰队由中华帝国巨龙舰队司令黄腾,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法国海军元帅达尔朗负责。

第六,太平洋战区,由中华帝国第二,第三舰队负责。主要目标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诸岛群。

第七,西欧战区。由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将军所率领的二十个装甲师负责,主要目标是,占领西班牙,葡萄牙。完成整个欧洲的统一。

最高参谋部制订完计划之后,便是始全面的部署。

首先,古德里安将军回到柏林,带领新组建的装甲集团军随时准备兵进西班牙。中华帝国的第二,第三舰队从台湾岛出发,与南洋战区的南洋集团军一起南下。

其次,三国联合舰队在占领直布罗陀之后,开始封锁大西洋,并偶然性的炮击英伦半岛。

再次,卫俊如,李小仁,白阿禧三位将军开始兵进温哥华,将战线向美国本土推进。而北非军团,则全力东进,占领埃及之后,兵进中东与整个非洲,控制波斯湾以及整个非洲。

随着军队的大规模动作,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公路,空中,海运输送到前线。进一步刺激了三国的经济。尤其是中华帝国的经济,更是以迅猛的势头飞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自然带动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喷气式战机的定型与开始量产,新型的武装直升面也纷纷走向工厂,充入前线的作战部队之中。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第一座核电站开始正常运作,远程火箭已经能够突破三百公里的距离,并准备组建远程火箭部队。

在得到了美国开始着手研究核子武器的情报之后,李峰立即下令,三国的科学家全力开展核子武器的研究,一定要赶在美国人之前,将核子武器造出来。

同时,李峰也请求幽兰研究防辐射及能够吸收辐射的农作物,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核战争。并且,全面加强空中防御力量,导弹防御计划开始提上日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