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金玉良缘的幻灭

我们前面不止一次提及一部好的小说特别要讲究情节的“起承转合”,尤其在故事的安排上不能大起大落,要给读者层次感。《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一个情节编排的高手,第三十三回讲宝玉挨打,这属于高潮的部分,高潮平息之后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展现的依旧是生活常态,而就是这些小细节也写得颇有趣味。

故事进入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这一回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前三十五回是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到了这一回一切都将尘埃落定,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都对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了新的体悟,曾经未解开的心结也将慢慢消散。从这一回往后大观园的故事也从“情感”转向了“情趣”,那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金玉良缘的幻灭”,第二部分叫“宝玉的情感体悟”,先看第一部分“金玉良缘的幻灭”。

其实在读这几回《红楼梦》故事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好像贾府这些天发生了好多事,但是每一件事又似乎都没有一个结局,而就在我们纳闷的时候作者在第三十六回一一给出了答案。

首先就是宝玉挨打的后续。贾母见自己这个孙子一日好似一日,心中非常欢喜,可又怕自己的儿子继续为难宝玉,于是老太太就把贾政的小厮唤来给宝玉增加了一个“保护伞”,说是一来贾政把宝玉给打重了待好生养几个月;二来宝玉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要过了八月才许出门。这下宝玉可是高兴了,他本来就不喜欢和贾雨村那些士大夫交谈,更怕见他父亲贾政,今儿老太太既这样说了索性连晨昏定省都随了便,天天在园中游卧。老太太发话贾政、王夫人也只得遵从,不敢再生事端了,宝玉挨打之事到此也就结束了。

其次还有一件事也急需解决。金钏儿投井自杀之后王夫人房中少了一个丫鬟,近几天有几家仆人常来孝敬凤姐儿,时不时就来请安奉承,凤姐身边的丫鬟平儿道出了其中的缘故。这些人都是王夫人房里的丫头,太太房里的丫头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四个大丫头一个月一两银子,剩下的都是一个月几百钱,那眼看金钏儿死了大丫头当中出现了空缺,底下的就想着借机上位,多拿些银子。凤姐儿作为头号大管家心中自有分寸,一方面将那些奉承照单全收,一方面还要请王夫人的示下。

王夫人是个榆木脑袋,心中自然不会考虑这些事,见凤姐儿问便说自己的丫鬟够使不用补人,把这原来金钏儿的一两银子就给她妹妹玉钏儿罢,这样对王夫人来说是心中的一种慰藉,对玉钏儿来说也是一种补偿,两全其美,也算是金钏儿之死的结局。

最后还有一件好事落在了袭人身上。经过袭人的劝谏王夫人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与感动,于是王夫人决定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自己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袭人这一分从自己的分例上匀出来。此话一出在场的大家都明白了袭人从此以后可就从丫鬟摇身一变成了宝玉的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宝二姨娘”,袭人成功上位。

到这里是作者给前边故事交代了一个结尾,这一回真正的故事要从“宝钗绣鸳鸯”说起。众人开始都在王夫人房内吃西瓜,又说了一回闲话,各自方散去。宝钗本来想着约黛玉一起去藕香榭,可黛玉说要洗澡,便各自散了。宝钗顺路就走到了,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此时的众人都睡着了,就连宝玉也在床上睡着,袭人在旁边做针线,一旁还放着一柄白犀麈。

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了“宝钗向来都是以大家闺秀著称,怎么好端端的这几天频繁出现在呢,况且此时还是午休时间,这样做是不是有失规矩呀?”如果从当时社会伦理的角度讲一个女生独自来到一个男生的卧房确实不太合适,但别忘了这是小说,每一个情节的安排都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作者要在这一回当中理清宝黛钗三人在情感上的纠葛,如果宝钗不来下边的情节就无法开展。

当然还有人认为宝钗是别有用心,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是不妥当的,作者已经交代了宝钗来的原因是为了“解午倦”,也就是说宝钗不喜欢睡午觉,想着来和宝玉、袭人聊聊天把困意给躲过去,没想到宝玉居然在午睡。

宝钗见状就和袭人搭话,看她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宝钗道:“嗳哟,好鲜亮活计!这是谁的,也值的费这么大工夫?”袭人向床上努嘴儿。宝钗笑道:“这么大了,还戴这个?”袭人笑道:“他原是不戴,所以特特的做的好了,叫他看见由不得不戴。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戴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罢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