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炼炉

时间过得很快。

尤其是在长安闷热的天气中,时间,只在人们注意不到的角落悄然而逝。

眨眼间,便到了天子胜新元元年,秋七月十五。

对于长安朝堂而言,这一天,是逢每月初一、十五,也就是朔望两日的朔望朝。

说得更准确些,是朔朝、望朝之中的‘望朝’。

按照往常的管理,每个月初一,即朔日的‘朔朝’,朝议的核心议题,便会集中在接下来这一个月,朝堂所需要处理的工作之上。

用后世人的话来说,朔朝,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汉室最高决策层面的月初工作安排会议;

月初的朔朝,既然是工作安排会议,那月中的望朝,自然就是总结、调整会议了。

——通过过去十五天的努力,月初安排下去的工作,都完成的怎么样了?

——月初朔朝做下的安排,有没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或者是改善的必要?

——接下来的后半个月,是要继续推进前半个月的工作,还是及时作出改变、调整方向?

当这一天却有所不同。

这一天,不单是秋七月望日的望朝,也同样是汉家,乃至华夏文明历史上,第一次由官方举行考举的日子。

在这样一个意义非凡,且必将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日子里,整个长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长安城西郊,那处已经被修缮过的废弃校场之上。

甚至就连留在长安,于宣室殿参加,或者说旁听朝仪的未冠天子刘胜,都没能耐住性子,将身边的贴身宦官:宦者令夏雀派到了考场外,美其名曰‘代天子勉励考子’;

实则,却是刘胜实在放心不下,偏偏又不方便亲自前往现场······

“卯时正~!”

“奉太皇太后、太后、陛下诏谕,开考场~!”

“凡应考士子,皆凭相府所发竹符,依序入场~~~!”

锵~~~

锵~~~

锵~~~~~~

“卯时正~!”

“奉太皇太后、太后、陛下诏谕,开考场~!”

“凡应考士子,皆凭相府所发竹符,依序入场~~~!”

锵~~~

锵~~~~~~

校场外,左右每相隔百十步的距离,军卒们奋力的嘶吼着,生怕有人听不清自己的嗓音。

而在这一声声此起彼伏的嘶吼声想起之后,方形校场各个方向的简易木门,或者说‘木栏’,也随即缓缓打开。

有那么一瞬间,考生们本能的想要往前推搡;

但在看到考场打开的一瞬间,从每一道入口涌出一伍披坚执锐,甲胃具齐的北军禁卒,士子们这才悻悻放缓脚步,后知后觉的端起‘文人士子’的架子。

“手持竹符,递与门外考官验明正身,自报名讳、籍贯、所学师承!”

又是一声声明显早就有过排练的呼号声,只惹得士子们稀稀拉拉低下头去,从怀中取出一枚枚大小一致,且明显都产自近期的竹符;

而后便翘首以盼的缓缓向前走着,似乎非常期盼接下来的考试,又或是生怕自己会无法进入考场。

“末学后进朱买臣,会稽郡吴邑人氏,略知诗书······”

···

“末学后进郑当时,荥阳陈邑人氏,初治黄老······”

···

“末学后进主父偃,齐郡临淄人氏,稍知长短纵横······”

···

“末学后进······”

“晚辈······”

“后生······”

随着一声声操持各地口音的拜喏声,原本围聚于考场之外,迷茫等待着什么的士子们,也开始徐徐走进考场之内。

走进木栏门,便见短短半个月前,都尚还破败不堪的校场,此刻已经被一方方书桉所摆满。

书桉的摆放方式,像极了军中将士列阵:十行十排,前后左右各相隔近一丈的距离,形成一个‘百人方阵’;

而这样的方阵,也同样是左右十排,前后八行有余——第九行似乎只有五六个‘方阵’。

在每个方阵的四个方向,都各有一个硕大的木板,其上写有醒目的大字,如:一至九十九号\/一百至一百九十九号等。

到最后,那位于第九行的几个方阵,依旧是同样大的木板,木板上的字体自然小了一些,也更挤了些,如:八千一百至八千一百九十九\/八千二百至八千二百九十九。

整个考场,便被这八十五、六个百人方阵所沾满,每个方阵上方,由一顶临时支起的茅草‘遮阳棚’盖顶,并由呈九宫格状分布的立柱支撑其。

除了这每个分考场的九个立柱,无论是书桉和书桉之间,还是分考场和分考场之间,便再也没有任何阻拦。

——一览无遗。

随便站在考场的某一个位置,环顾一周,都可以将整个考场的状况尽收眼底。

走进考场,再观察过木板所标识的数字,考生们自是很轻易的找到了自己所属的‘方阵’,并在到达自己的分考场之后,根据书桉角上的具体数字牌,准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个过程,大约进行了一刻钟的时间。

毕竟总有一些倒霉蛋,原本被安排在了考场西北角,却从东南角进入了考场;

于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倒霉蛋就只能焦急地捧着竹符,挨个看过每一个分考场外的号码区间,缓慢的在整个考场走了个大对角。

等所有考生都于书桉前落座,那些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考官,也就是身着官服的千石官员们,终是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来。

除了最后一个,也就是八十六号分考场之外,前八十五个考场,都是一百名考生,配备两名千石级别的官员作为考官,并有五名禁军武卒维持秩序。

倒霉蛋云集的八十六号分考场,同样是四个考官、五个禁卒,足足九个人维持考场秩序,却只有七个考生。

四个考官,原本各自于方形考场四册落座,见那为首之人站起,其余三人便也都站了起来。

此时,每一个分考场之内,便都响起那一位位分考场主考低沉,却也极具穿透力的嗓音。

“此刻,为卯时三刻。”

“奉太皇太后、太后、陛下诏谕,辰时一刻分发考卷,辰时正开考。”

“应考士子需自备笔、墨,得到考卷,需于指定位置写明名讳、籍贯、师承,及考场号、座次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