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虎将生的圣贤子

华汉已定天下,定都长安,恢复汉制,仍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设立刺史州牧。

司隶、冀州、徐州、豫州、为中原腹地,地位重要,此四州设州牧,而其他九州都只设刺史。

伪燕即灭,海内安靖,唯有四夷需要提防。朝廷以骠骑大将军王腾驻守幽州,以防东夷。以车骑将军封驿领并州刺史,坐镇并州,以防北胡。镇国大将军独孤虎辅佐凉州刺史颜芝,驻守姑臧,以防西戎。交州刺史赵安国病卒,左将军楚月代之,楚月能征善战,有文韬武略,坐镇交州,能威慑南蛮。

四面边疆都有重将把守坐镇,于是四夷皆不敢轻动,华汉建立之初数年,国家安定,海内清平,经济迅速恢复,国家逐渐兴盛。

唯有东南徐州,局势不宁。因为前州牧伍文忠倚仗徐州本地豪强势力治理徐州,遂让本地豪强势力坐大。后伍文忠长孙伍玄即领徐州牧,本地豪强势力尽然凌驾于州牧之上,往往不遵上令,拥有私兵,大行私货贩卖,又与海上盗贼连结,运货出海买卖等都不缴纳赋税。不法之行,由来已久。

至华汉建立之初,因为要安定人心,稳定局面,所以也对本地豪强采取宽赦之策。

然而徐州豪强势力愈加不法,朝廷逐渐不能容忍,徐州牧伍玄不能弹压。昌武四年,朝廷下令徐州各郡都得缴纳赋税,不许拥有私兵,以彭遵为首的徐州豪强,多有不法之行,恐朝廷今番治罪,将罪责难逃,遂联合徐州四郡豪强势力,聚众抗命,准备作乱。

驻守徐州卫将军武策,恐徐州豪强作乱,率兵前往彭城监督震慑,彭遵等已经密谋反叛,欲要废伍玄重立徐州牧,于是赚取武策入城相谈,却伏兵准备拘拿,武策从城内杀出,因用力过猛而引发旧伤,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徐州豪强趁机举事,聚众数万,前来围攻下邳,徐州牧伍玄告急于朝廷。

华武帝便又命潜龙丞相率军前去徐州平乱,大将军陈功也请求为国效力,于是汉军至徐州,迅速弹定叛乱,彭遵等已经事先有所准备,事若不成,便乘船出海,今见朝廷大军至,事败,遂率众出海,东渡夷州。

夷州孤悬海外,除了本地居民之外,便是海上盗贼的栖身中转之所。汉朝虽然将益州纳入扬州刺史部,却一直疏于管理。

前番伪燕余部曾逃遁夷州,据岛抗命,达数年之久,后来伪燕又令云出日胜率军联络得夷州伪燕残党余部,于是夷州便归于伪燕。伪燕已灭,夷州因为海洋隔绝,年余才知道消息。岛上大酋长,本受伪燕敕封,今便仍以伪燕封号自居。

华汉此番也有准备顺带收取夷州之打算,所以潜龙丞相亲自前来徐州处理此事。见徐州反叛豪强逃往夷州

,潜龙便命海师大都督张宠,率海师收取夷州。

张宠从建安率海师出发,渡海袭击夷州,数战之后,夷州本地守军不能敌,张宠又反间夷州大酋长,令其擒拿彭遵等叛贼来献,于是平定夷州,将彭遵等豪强尽行捉拿,押解回徐州。

七月,夷州已定,海师上将军张宠押解战俘还朝,收降夷州降俘,诛徐州豪强彭遵等首犯作乱者七人,余者皆流放边疆,其妻子家属三族赦罪为良民。海内初定,夷州归服。孝正帝遂以厚德政令布施天下,赦免犯罪。只将徐州豪强彭遵为首作乱者七人诛杀,以谢天下,余者二十余人,流放边疆为军。其三族眷属等都赦罪不诛,令其安居为民。【~…爱奇文学!最快更新】

昌武四年夏六月,华武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年70岁。

潜龙在华武帝驾崩之前已经从徐州赶回长安,便主持大事,拥立太子刘治为新皇帝,改元靖治。

征召徐州牧伍玄入朝为官,又以青州刺史赵山为徐州牧。只将彭遵等徐州豪强为首作乱者七人诛杀,其次数十人流放,余者不问。

自此,汉又一统四海,天下为一,海清河晏。

纵横在幽州蓟城,见天下终于太平,慨然叹道:“吾本渔阳一布衣,生于乱世,起于微末,征战一生,至白首之时能够见天下又太平,当不负驰骋沙场三十余年之功也!大丈夫之志愿,今日得遂!”

便对其妻赵如霜道:“若当年不曾遇卿,让我决议南下,只恐没有今日!”

赵如霜笑道:“夫君今日,也是天所赐,妾身不过是顺应天意,偶尔协助夫君罢了。妾身如不遇夫君,只恐不能亲眼看见公孙仇敌败亡。”

纵横自知自己性情优柔,遇事不决,辛亏得赵如霜相助,才得以激发男子汉大丈夫豪情,驰骋四方,建功立业,除贼扶汉得以成功,贤内助功不可没。

纵横心下感激夫人赵如霜。今天下承平,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可以暂时坐享太平,夫妇二人情好密切,不胜欢乐。

一日,纵横与赵如霜饮酒之间,忽然想起前妻甘兰,不禁黯然伤神,赵如霜怪之,便问纵横为何伤悲?

纵横叹道:“我想起前妻甘兰,正值青春韶华,却为贼所害,真为可怜可悯。每想起此事,我都心痛如绞,她与吾夫妻三年,却不曾享得一日富贵!”

赵如霜便道:“夫君不必自伤自责,缘分皆是天定。况且都过了数十年了,想必她在泉下得知夫君能有今日,也当含笑欣慰吧!”

纵横转念片刻,便对赵如霜道:“今值国家太平,吾想将吾那孩儿唤到幽州来,与吾团聚。你意下如何?”

赵如霜微微笑道:“夫君孩儿,便是妾身的孩儿,有什么见外呢?你若要让他来,他愿意来就成,我

只怕他不愿意来呢。”

原来纵横与甘兰所生的孩子甘安,自12岁那年纵横见过一面之后,此后便再没见过。

纵横现在都五十知天命之年了,其子甘安也到而立之年了。父子却鲜有见面,今战事停歇,纵横自然想念甘安,欲要接来幽州团聚。

甘安随甘成夫妻长大,自12岁那年见过其生父一面,后来入学,因为是奋威将军之子,所以甘安颇受照顾,只是时逢乱世,战事不断,波及常山井陉县,甘安少年时候并不顺畅。但纵横军务倥偬,也无暇顾及。

甘安长成,相貌随其母,性格随其父,并不爱刀枪军事,却爱读诗书礼仪。长成之后,学识渊博,通达明理,又道德高洁。被举为孝廉,时常山属于伪燕,甘安自知为奋威将军之子,而其父又得罪公孙霸,所以不愿为官,于是便闭门读书,隐居乡间,每日耕作,隐姓埋名生活,其情操道德高洁如此。

数年后,外祖父母甘成夫妻年高,相继逝世,甘安悲伤如丧考妣,在外祖父母坟前筑庐而居,守孝年余。

时公孙霸又征召贤达,井陉县令几番举荐甘安,甘安都不就,燕相归海卫得之甘安是纵横之子,便派人前去看视,欲要请到朝廷为官,甘安见官军前来,便逃跑山中避之,官军终不能得。

公孙霸闻知此事,大为诧异道:“王腾之子在井陉县,此事朕居然现在才知!”便令人去寻,甘安却已经逃出井陉县,变姓名,躲过盘查,一路游学向西,至关西张掖,遂就在此地居住,拜关西学者为师。

时汉中王率军攻取凉州,凉州复归为汉之后,汉中王用金城太守颜芝治理凉州,颜芝也是儒生出身,推崇仁孝礼义,复兴儒学,征召儒生,甘安已经在张掖居住年余,小有名声,于是被举荐为孝廉,甘安这才受之,便来到姑臧,在凉州刺史部官署任职书记。

甘安并不言明自己是纵横之子,只说自己是常山人氏,因为躲避战乱而来凉州,凉州官府人等见甘安并不姓王,都未曾想到其是扬名四海的奋威将军王腾之子。

甘安品德高洁,秉性纯良,为人十分正派,在官府做事又十分认真尽责,颇受好评。

颜芝惊奇甘安品德,认为其是君子的典范,欲要加授甘安姑臧督学官职,甘安推辞自己才学不够,不足以任用。颜芝更加称赞甘安品德,于是便将自己女儿许配给甘安,甘安与颜芝女儿成婚,时年27岁。颜芝仍不知道甘安是纵横之子。

然天意凑巧,时有井陉县五水乡甘安家乡之人,来至凉州姑臧,偶然无意之中见到甘安与颜芝女儿在城内集市上,于是上前相问甘安,问甘安为何在此?

甘安他乡遇见故人,心中倒是也很高兴,只是此

番便不能守住秘密了。甘安与家乡那人言谈之间,其妻颜芝的女儿发现异样,便追问甘安身份来历,甘安不得已,只好坦承相告。

颜芝女儿便将此事告诉父亲,颜芝闻知后也不甚惊疑,道:“此子果然是品德高士!不想用心良苦乃至如此。”

于是便问甘安:”你是奋威将军之子,为何要隐姓埋名呢?”

甘安答道:“我固然知道我父名声,天下人皆知,然我父与公孙氏有仇怨,现在互为敌对,我在常山便不能住了,恐公孙氏将我执下以此要挟我父,为避嫌疑祸患,才来凉州,故此隐姓埋名。而我又知我父威名扬于四海,人皆敬之,我若亮明身份,则有借父之名方便之嫌,此为君子所不为也。故而不将身份告诉岳丈,还请见谅。”

颜芝闻言,叹道:“贤哉!吾女婿可谓颜回复生也!”于是便向汉中王禀报此事,汉中王已经入长安,闻知甘安是纵横之子,甚喜,于是征召甘安入朝,聘请其为世子伴读。

而此时世子刘政尚在成都,甘安来到长安,觐见汉中王,汉中王令其坐在身侧说话,甘安通达礼仪,言谈举止皆符合圣人之道,建夏甚喜甘安,对其道:“如你未娶,孤当招你为驸马。”甘安称谢,因为世子刘政还没来长安,甘安便请于建夏道:“甘安不过一文弱书生,此时大王为平定天下,正夙兴夜寐,日里万机,甘安此时留在长安,无益于大王,徒增麻烦累赘,待大王复兴汉室之后,以诗书礼义治理天下之时,甘安再来,可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建夏称赞,便准许甘安之请,于是甘安又回到凉州姑臧,暂不来长安。

汉定天下之后,华武帝即位为皇帝,立世子刘政为太子,昌武元年,便又下达求贤令,于是甘安奉召来到长安,为太子洗马。

太子刘政见甘安,也十分敬重其学问道德人品,虽然甘安年龄小于太子,太子仍然以师礼相待。太子又出任冀州牧,甘安便随太子来到邺城,辅佐太子治理冀州。

甘安辅助太子,将诗书礼仪,冀州儒学又幸甚。百姓见之,皆纷纷夸赞。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