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将军之女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个小宦官尖着嗓子在大殿中宣道。

卫云坐在殿上,卫山海和曹齐惠分坐两旁,卫山海虽为少主但依然坐在下首,地位被曹齐惠压了一头。

带少主上朝是卫云继位之后的习惯,因为身体不好,担心自己不知哪天就一命呜呼了,害怕卫山海变成能够说出“何不食肉糜”之人,让卫家就此万劫不复,所以从来都是带着他一同听政。

不过国主没有实权,很多时候都是曹齐惠拿主意,国主只是一个图章工具。所以卫云让卫山海记住殿上每天的奏报,下朝之后再向少主讲解应该如何去做。他希望卫山海能够从中学习一些东西,以后上位做一个好国主,最好是找到机会干掉曹家叔侄。

这些当然逃不过曹齐惠的眼睛,不过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自信迟早会让卫家在锦国消失掉,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

“启禀国主,北荆庸国大将军送来国书,称其女向来喜好诗文。而我锦国文风昌盛,慕名已久,故欲到我文昌院之中择名师以教,不日将到达。”鸿胪寺官员上前启奏。

“我锦国执天下文坛牛耳,文坛大师居天下之半数,能够传播圣人微言大义也是善事啊。不过,既然是杜大将军的女儿,鸿胪寺做好准备不能让别人觉得我锦国失了礼数。”卫云对此事表示了肯定。

“是,陛下,鸿胪寺自当尽责。”

“还有...”

卫云正准备再嘱咐几句却被打断了。

“这确是一件好事,不过老奴要问一下,这大将军的女儿是哪一位啊,杜大将军可是儿女不少啊。八子七女,这七个女儿被称“七仙女”,可是她们的地位却各有不同啊。”曹齐惠端起了茶杯拨着飘起来的茶叶。

“回...回禀总管,这大将军国书中没有提到。”鸿胪寺的官员在国书上又翻了好几遍,确实没看到提及身份的话,才战战兢兢的回答问题。

“那你们还不快去弄清楚?”曹齐惠依然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淡定的喝茶,声音很平静,却让人冷汗直冒。

“是...是。”隶属鸿胪寺的众官员立刻跑出大殿,完全不在乎这一国之主还有话要说。

“唉!”卫山海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也无能为力。

“好了,还有其他要上奏的吗?”卫云倒是波澜不惊,也是,他已经习惯了。

殿中众人默不作声。

“无事的话退朝吧。”卫云率先走出了大殿,卫山海跟在后面。

“还愣着干什么?退朝。”曹齐惠公鸭嗓出了声,原本无人动弹的大殿立马变得熙熙攘攘。

“哼!”曹齐惠也不知道是对谁轻蔑的哼了一声。

待大殿中人离开,杯中茶饮尽之后,曹齐惠在身边的小宦官的搀扶下站起身来,睥睨着这大殿。

说来也是可笑,宫中除了这座用来朝会的大殿是金碧辉煌的之外,其他的如少主寝宫,墙漆都快脱落殆尽,许多地方早已生苔,庭院杂草丛生,无人打理,一国少主竟受如此欺辱让人倍感唏嘘。反倒是曹大总管所居的宫城之外的曹府可与他国皇宫媲美。

环视着金碧辉煌的大殿,让人顿感雄姿英发,野心不断滋长。

“这一切早晚都是我的,早晚都是我曹家的。”曹齐惠坚信着。

“我们走!”曹齐惠背着手得意的哼着小调,带着一帮子跟屁虫打道回府。

“气死我了。”卫山海回到卫云寝宫一掌拍在桌子上。

“父亲你看看曹太监从头到尾的态度,恨不得直接把我们父子二人从台子上踢下去,只剩他一个人。”生气归生气,分寸还是知道的,发泄了一通之后,卫山海压着自己的声音像父亲诉说自己的不忿。

“唉!忍忍吧,现在我们虽有国主之名却无国主之实,这怪不得谁,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卫云嘴上说着忍忍,可是咬牙切齿的样子表示着,这口气不好咽下啊。

“我锦国立国近两百年。昔日,我卫家高祖何其勇武,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之臣各个舍生忘死,北斗七将、朝中三相名震列国,高祖之子亦各个是人中之龙。奈何承平日久,武者贪生、文者怕死,我卫家人才亦是凋零,才落得如此下场。”

卫云一念及此忧从中来,又急火攻心,让他本就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

卫山海看着情况也是心中难受,安抚着父亲。

“也怪为父身子骨差,怕是活不了几年了,为父走了之后,中兴大任就要交到你手上了,你是我卫家最后的希望啊。”卫云平静了下来,平静的显得有些落寞。

“对了,我还要吊唁西凉王,扶为父起来。”

卫山海将卫云搀扶到了书桌子前。

卫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可能就是这文坛大师的身份了,所以曹齐惠为他准备了一套上等文房用具,这倒是唯一能安慰卫云的事情了。

卫云拿起站好了墨汁的毛笔,开始在宣纸上笔走龙蛇。只见:

“忽闻西凉雄主战死沙场,余心惊不已。忆往昔,如昨日一般,御敌东原外,三,退(这是个敏感词?)雪原虎狼;攻伐北地城,两收百年失地。雄主之名,实也......”文章雄壮写出刘享征战的一生,文章悲戚写出了卫云的委屈,动人、感人。

宫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文一出,国中又是一片赞扬,被封为神作,慢慢传向邻国。

锦国边境,荆州秭归(庸国城池)通往益州临江(锦国城池)的官道,这里是锦庸两国之间来往最方便的一条路,其他的要么翻山越岭,要么驾船渡江,临秭官道可谓是两国往来之咽喉要道。

官道上有一支商队,为首的骑马之人留着络腮胡子,看上去极为健硕,肩上扛着一个用布包裹的长条状的东西。身后跟着的一队骑手,各个精气神十足,整个队伍有近百人,马匹只多不少。

位于商队中间的是一辆精美的马车,车帘被掀起露出了一个留着黑长直头发的女子,而这支商队名为“杜庸商队”。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