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初到惠州

十月初二。

苏轼一家终于抵达惠州,看着眼前的景致不由眼前一亮。他回想起乘船路过清远县时一名姓顾的秀才大谈惠州风物之美,当时虽心生质疑,但还是赋诗一首以记之: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如今看来,顾秀才所言非虚,南国别样的景致一扫苏轼心中阴霾,抚平流放之痛。

苏轼等人行船进了惠州城,下船后打听了好久才终于打听到衙门所在。并非州衙难找而是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找了好久才终于找到会说正音(官话)的人。

苏过抓耳挠腮,情绪焦躁地对苏轼说道:“此地会说正音的人这么少吗?而且有的人说的正音听起来也太怪了吧。”

苏轼道:“岭南一带交通不便,人口流动性差,除了官员及获罪流放之人,大多数人为本土之人,不会正音也正常。”

“爹爹任职的其他各州虽说语言不尽相同,但起码大意听得懂,而且会说正音的人很多,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交流会成为问题。”

苏轼感慨道:“是啊,我也颇为震惊,岭南一带的语言和正音差别挺大的。不过仔细聆听会发现其实有很多音是相通的,等我们在此住久了应该就能听懂了。”duwo.org 比奇小说网

苏过长叹一声,道:“但愿吧。”

惠州衙门。

知州詹范正在知州厅看书,一名衙役轻敲房门,道:“詹大人,京师来人了,此刻正在衙门外候着呢。”

詹范放下笔,震惊道:“京师之人为何千里迢迢来此?”

衙役道:“说是奉旨押送一名罪臣来此。”

詹范道:“可有问清是哪位罪臣吗?”

“问了,是苏子瞻苏学士。”

詹范猛然起身,震惊道:“你确定是苏轼苏子瞻?”

衙役道:“确定是他。苏学士名满天下谁人不知?我起初也以为是重名,还特意确认了一下,没想到真的是苏学士!也不知他犯了什么事竟被流放至此。”

五十多岁的詹范拖着年迈的步伐走出知州厅,一路“疾行”。州衙的官员、衙役们听闻大名鼎鼎的苏轼来了皆跑去围观,由于围观人数众多引来了路过的百姓驻足。百姓们听说此人正是苏轼,纷纷奔走相告,于是等詹范慢吞吞地来到衙门口时发现苏轼已被人山人海的官吏、百姓团团围住,远处仍有部分闻讯而来百姓朝此处狂奔着。大家争相询问苏轼为何来此,还不忘热情相邀他去家中做客。苏轼没想到当地百姓如此热情,感动不已,陌生的惠州城仿佛变得亲切起来。

詹范看了眼苏轼身边的差役们,脸上挂着笑瞬间收回,表情严肃地说道:“外面太吵,我们进去再说吧。”说完将苏轼等人请入衙门。

差役们将苏轼交给詹范,并转告了朝廷的旨意。詹范命人带差役们下去休息、用饭,此时仍有两名差役站在苏轼身旁并未离开。他端出知州的架子对二人道:“既然朝廷命我负责监管,这里就没你们什么事了,下去吃饭吧。”

苏轼替两人解释道:“他们和刚才那几位不一样。他们是我的学生张文潜派来护送我去英州赴任的,结果还没抵达英州,朝廷又命我来惠州,他们就一路护送过来了。”说完对那两人道,“你们一路辛苦了,也快去吃饭吧。”(张耒,字文潜)

詹范命衙役带二人下去用饭,好生招待。待二人走远后,他开心地对苏轼说道:“之前总听君猷夸赞你,如今可算见到真人了。”

苏轼神色震惊地看着詹范:“君猷?不会是徐君猷徐大人吧!”(徐大受,字君猷)

詹范道:“对啊,我和君猷相交多年,他经常写信向我夸赞你呢,只可惜他已故多年……”说完伤感起来。

苏轼感慨道:“当年流放黄州,承蒙徐大人照顾,没想到如今来到惠州竟然又遇到故人的朋友。”

詹范道:“当年君猷身为知州照顾你,如今换做我来关照。以后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别和我客气。”

苏轼道:“岂敢麻烦大人。”

詹范笑道:“哪里麻烦!君猷若在世也一定希望我能对你多加关照。”说完看了眼眉眼和苏轼十分相似的苏过,问道,“这位是?”

苏轼向詹范介绍了苏过。苏过行了一礼后,詹范看着苏过笑道:“少年才俊,气度不凡啊!我家就在附近。走,去我家,我让厨子做几道当地的名菜为你们接风洗尘。”

苏轼道:“这样不太好吧,别耽误了你的公事。”

詹范笑道:“你这是把惠州当成那些繁华的大州了,这里清闲的很,没有那么多公事要处理。”

几人朝詹范所住的官舍行进着。苏轼回想起刚才官民对自己被贬之事茫然不知的情景,疑惑道:“你们都不知道我被贬之事吗?”

詹范叹息道:“此地山遥路远,交通不便,很多消息不过岭,自然闭塞了很多。我只知道官家亲政了,别的事就不知道了。”

苏轼道:“不知道也好,清静,也少了很多烦恼。”

几人来到詹宅,詹范命人置备好酒好菜招待苏轼一家人,然后又派人将苏轼等人的行李搬去三司行衙的合江楼。三司行衙的合江楼是用于接待位高权重的官员的官驿,苏轼没想到詹范竟然要把自己安顿到那里,连声拒绝:“不行不行,我不能住这里!若是让朝廷知道此事,定要连累于你,你还是给我找间寺庙的禅房居住吧。”

詹范道:“合江楼空着也是空着,你就住下吧。再说了,天高皇帝远,不会有人知道的。”

苏轼坚持不去合江楼居住,在詹范的强烈劝说下,只得勉强答应:“要不这样,我们暂且住下,等大人帮我们找到合适的寺庙,我们就搬出去。”

詹范随口答应着:“好,你们先住着,等我安排好了你们再搬。”

晚上。

苏轼独坐房中,回想起今日发生之事,提笔写下《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一诗: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王朝云推门而入,边走边说着:“我刚才让小惠、小善拿出来一些必需品,其他的还放在箱子里,也省的我们搬家的时候再收拾。”

苏轼点点头,道:“你看着办就行。”

王朝云来到桌边,看了眼苏轼写好的诗,知道他又心生感慨,在桌边坐下,对其说道:“没想到詹大人竟然是徐大人的朋友,惠州的百姓又如此热情,看来以后在惠州的日子也不至于太差。”

苏轼感慨道:“是啊!感谢神明护佑,让我能够有幸遇到他们!我今天见詹大人似乎有敷衍之意,你明天让叔党去打听下哪间寺庙愿意收留我们,我们就搬过去。如今乃多事之秋,万不可因为我连累了詹大人。”

王朝云点点头,道:“好,我明天就让叔党去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