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欢而散

苏轼见章惇说得群情激奋,道:“我之前在各州做知州时对差役法和免役法深有体会。免役法虽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是较差役法来说确实好太多了。其实朝廷可对免役法的不足之处予以改善,没必要全盘否定。”

章惇道:“我就是这个意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何不妥!不光我,朝中不少之前拥护旧法的官员也认为此法应该保留,可司马君实倔的像头牛,就是不听!气死我了!”

苏轼见章惇气得喘着粗气,劝说道:“子厚别急,司马公年纪大了,一时想不明白也正常,你别和他计较。”说到此眼珠一转,道,“正好我明天打算去拜访他,不如借机说下此事。我想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总能让他改变心意的。”

章惇冷笑一声,道:“子瞻,你想得太天真了,他一定不为所动,不信你就去试试,我保证你回来和我一样生气。”

苏轼笑道:“这些年,我的性子早被磨平了,还真没有什么事能气住我。放心吧,我肯定能说服他。”

章惇道:“那我拭目以待。算了,不提他了,说多了生气。”两人转换话题闲聊起来。

翌日。

苏轼前去司马府拜访。司马光命人奉茶后,笑道:“如今我们总算都回到京师了!”

苏轼道:“承蒙官家、太皇太后垂怜,子瞻能回到京师重新为朝廷效命实乃三生有幸。”他起身对司马光拱手行了一礼,道,“这次我能回来,想必司马公也没少为我说情吧。”

司马光摆了下手,笑道:“这是官家、太皇太后惜才,不忍你在外为官,这才召回身边,以后我等定要齐心协力为官家解忧。”

苏轼道:“职责所在。”

两人闲聊许久,苏轼见司马光心情大好,想着时机成熟,不如聊一下免役法的事,于是转移话题道:“我听说司马公这几个月在罢黜新法,事情进展得可顺利?”

司马光道:“还行吧,一来有太皇太后的支持,二来罢黜新法乃众望所归,自然顺利很多。”

苏轼道:“我听说朝中不少官员因为免役法和差役法何去何从争论不休,不知有何结果?”

司马光道:“争论就争论吧,新法被罢黜总会有人反对的,无妨。”

苏轼道:“司马公之意,免役法被罢黜是势在必行了?”

司马光听其这么一说,心生疑窦,道:“对啊,势在必行。子瞻难道有异议?”

苏轼道:“依我之见,差役法问题颇多,还不如留下免役法。我们可以将免役法中不利于民的地方稍作调整后再推行,定当造福于民。”

司马光道:“我记得当年先帝刚推行新法时,你坚决反对,还向先帝上了数道奏章。先帝执意改革,你就主动请求离京外任。怎么今天反倒为新法说起好话来了?”

苏轼笑道:“司马公好记性。子瞻当年年少轻狂,不提也罢,不提也罢。正是这一任通判、三任知州的经历让我真正体会了民间疾苦,免役法确实比之前的差役法好很多,只不过后来不少官员为了政绩,在免役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免役钱和助役钱,才使得此法变了味。就免役法本身而言,还是可行的。”

司马光面色不悦,不予置评。

苏轼见状管他爱不爱听,继续将自己为官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告知,旁征博引地对比分析免役法和差役法的优劣,说到最后,他起身拱手道:“法无新旧,为善从之,还望司马公能权衡利弊,再三考虑。”

司马光摆了下手,置若罔闻。

苏轼知道多说无益,只得拜别司马光回家去了。

苏宅。

苏轼憋了一肚子气,径直来到王朝云房中,往椅子上一靠,端起茶壶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王朝云眠嘴一笑,绕到苏轼身后为他揉着肩,道:“哪有这样喝茶的?今天又受了谁的气呀!”

苏轼生气道:“还能有谁,司马公啊!”说着冷笑一声,道,“我看以后不要叫他司马公,改叫司马牛好了!食古不化!迂腐至极!”说完突然意识到昨天还在章惇家夸下海口,说自己不会被司马光气到,如今回到家中的气愤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章惇,打脸打得太快,不由捧腹大笑起来。

王朝云见其喜怒无常,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癫了!”

苏轼道:“我是癫了,既然癫了,那就癫到底!”说完起身准备离开。

王朝云道:“你要去哪儿?”

苏轼道:“书斋。”

王朝云道:“去书斋作甚?眼下气头之上,你能看的进去书才怪!”

苏轼道:“我不看书!我要向官家和太皇太后上书!”

王朝云道:“你又要请求离京外任吗?别冲动啊!有话好好说。”

苏轼道:“我不走,要走他司马牛走!我要向官家上书请求留下免役法!”

王朝云叹了口气,道:“之前先帝推行新法,你极力反对,得罪了新党;如今旧党重回朝堂准备推翻新法,你又要得罪旧党,你这是两头不讨好啊!”

苏轼义正言辞道:“我素来无心于党派之争,只要对百姓有益,我就不会坐视不理。大不了被贬官,回到原来的日子,怕什么!”

王朝云拉着苏轼的手往外走。苏轼疑惑道:“你要去哪儿?”

王朝云道:“去书斋,帮你研墨。你想写千字万字都行,纵然被贬,天涯海角我都誓死相随。”

苏轼一时哽咽,道:“朝云……我……”

王朝云笑道:“我什么我,你这性子我还不知道吗?你说司马公是司马牛,我看你就是个苏牛,想做的事谁都拦不住,我不得舍命陪君子!”

苏轼会心一笑,拉着王朝云去书斋了。他来到书斋后,写下《论给田募役状》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等明日上呈朝廷,至于是否会因为直言进谏被贬已经无关痛痒。

数日后。

傍晚,苏轼从礼部返回家中。大家围桌吃饭,自从苏轼升官后,一家人的伙食明显改善了很多。苏轼喜好吃肉,桌上放着数盘肉香扑鼻的菜肴,若是往日他早就大快朵颐起来了,今日竟拿起筷子夹了口,觉得异常油腻,又放下,叹息起来。

王闰之道:“今天厨子做的饭菜不合胃口吗?”

苏轼道:“没有,是我今天没什么胃口。”

王朝云关心道:“发生什么事了?”

苏轼道:“我官职调动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