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治理西湖

开掘疏浚西湖很容易,就是将淤泥挖出来,再将水里滋生的茭草铲除干净,就可恢复湖面。只要钱财、人员到位,工程也就是数月之事。苏轼之所以头痛,是因为疏浚容易,维护难,茭草生长太快,只要两三年不维护,湖面就会恢复治理前的模样,相当于钱白花了,所以对于他而言,要不就彻底治理好,要不就不干。

数日后。

钱塘县尉许敦仁来到州衙献策,对苏轼道:“其实很久之前就有人议论想要开掘疏浚西湖,从当年的知州郑公戬,再到后来一些想要为民办事的官员,大家都认为开掘疏浚西湖迫在眉睫,然而大多官员用工草率,又不去善后。西湖水浅,茭草生长旺盛,虽尽力开掘疏浚,然而只要两三年不维护,就会变成葑田,和没有开掘疏浚时没什么区别。”

苏轼附和道:“是啊,难就难在根治。”

许敦仁道:“当年吴越国人在水中种菱,每年春天必须将水中杂草割除打捞,使水中寸草不留,然后种下种子。如果将葑田变为菱荡,就永无茭草肆意生长而堵塞湖面的隐患了。我们可以参考吴越国人的方法在湖上种菱。朝廷拨付的赈灾钱米还剩了不少,不如用这些钱雇人疏浚西湖,等湖面疏浚完毕,就将部分容易滋生茭草的地方租给百姓种菱。百姓想要种菱,就必须除草清淤,如此,衙门既能获得丰厚的租金,又能防止西湖堵塞,一举两得。”

苏轼惊叹道:“此举妙啊!现在湖面有二十多万丈已变为葑田,就是因为茭草肆意蔓延滋长,我们只要将湖内的淤泥和形成的葑田尽数铲除,再在部分容易滋生茭草的区域种些菱,使茭草没了源头不再生长,就可保整个湖面清爽,一劳永逸。”duwo.org 比奇小说网

许敦仁道:“正是。朝廷之前拨付的赈济钱米如今还剩一万贯钱和一万石米,大概可以雇佣十万民夫,如果每人清理葑田一丈,十万人就可以露出十万丈的水面。由于这次工程量太大,钱款又不足,如果用剩下的钱米随意召募饥民干活,必然不能成事。所以我们需要在灾民中雇佣强壮汉子,每日给他三升米、五十五文钱,使其在灾年能够自食其力,也是一种赈济。”

苏轼道:“如此甚好。”

翌日。

苏轼将杭州的众多官员们召来州衙开会,将许敦仁的计策详尽告知后,对众人道:“大家对此可有异议,但说无妨。”

众人皆觉得此计可行。

苏轼点点头,道:“既如此,那就按照此法来办。现在已经四月了,我们必须赶在茭草疯狂滋长之前尽快开工。”然后对一名下属道,“你等会儿加派人手去丈量一下湖面的葑田到底有多长,我们好估算所需的人员、经费。”

那人道:“属下这就去办。”

苏轼又将各项工作部署了一下,等预算一出来,稍作规划调整后,便可大干一场。

数日后。

下属来报,经测算,西湖葑田共二十五万余丈,总共需要民夫二十余万人。苏轼愕然,剩余的钱最多够雇十万人,看来必须要给朝廷要钱了。

四月二十八日。

苏轼先差遣了捍江船务楼店务兵士共计五百人铲除葑草、清除淤泥。

四月二十九日。

苏轼写了封《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将西湖的现状、必须要治理的理由,以及缺钱的情况详细告知,乞求朝廷再赐度牒百道,以开掘疏浚西湖。

四月三十日。

苏轼带着下属们来到湖边视察,见五百名兵士先行除草、清淤,感叹道:“希望朝廷能尽快拨款,我们就能大干一场了。”

许敦仁道:“此利民之事,朝廷一定会同意的。”

苏轼等人乘船来到准备规划种菱的地方视察。周围茭草滋生,形成了广阔的葑田,行船十分困难,苏轼命船夫停船,看着周围的景色,突然陷入了深思。

许敦仁见苏轼眉头微蹙,若有所思,关心道:“大人有何疑问?”

苏轼道:“将部分湖面租给百姓种植是好,可是人性贪婪,恐怕日久年深,租户会逐渐侵占湖面种菱。”

大家听后纷纷表示有这个可能。

一人道:“湖面太大,偷偷侵占一点根本看不出来啊!等看出来的时候也晚了。”

苏轼思索片刻,道:“那就在湖面设立三五个小石塔,作为边界,命人不得越界。湖面太大,衙门不可能一直看着,我们可以发布公告,让百姓们互相监督,一经发现侵占种植,罚钱五贯,并赏给告发者。这样百姓们为了得钱就会时时监督,租户为了不被罚就不会越界。”

大家不由赞叹苏轼此举甚妙,既减轻了衙门的监督工作,又避免了租户侵占湖面,一举两得。

苏轼又对许敦仁道:“我准备设立开湖司负责开浚西湖事宜。既然钱塘县尉厅就在西湖上,那就由你们部门兼管开湖司公事,经常派人巡湖检查,一旦发现有水草就命人铲除,以绝后患。”

许敦仁道:“好的。”

苏轼点点头,一边带领官员视察西湖,一边规划着其他事宜。

五月初五。

端午节。

苏轼在家中过节,全无心思,总觉得前几天写的奏章不太全面,怕朝廷不批,于是回到书斋将这几天规划的事情在脑海中做了梳理,然后又写了封三千多字的奏章《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将之前治理河道之事、西湖治理迫在眉睫的诉求、以及准备如何治理西湖、后期如何维护、准备收西湖菱草荡课利钱四百五十四贯以充公使库等事详细告知,乞求朝廷再赐度牒,以治理西湖。

就这样,苏轼一边先行开工,一边等待着朝廷的拨款补给。好在朝廷终于同意了此事,于是治理西湖的工作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