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立储

八月。

汴京。

宋仁宗颁布诏书,立赵宗实为太子,并为其改名赵曙。此处立储对于宋仁宗来说甚为悲痛,这些年来他顶着百官的压力迟迟不肯立储,就是希望后宫嫔妃们能诞下一位皇子延续香火。怎奈世事难料,自从三位皇子去世后,数年过去,后宫嫔妃们只诞公主,无缘皇子。如今他已年过半百,久病缠身,只怕命不久矣,在群臣一次又一次地上书中,终于向命运妥协,立兄长之子赵宗实为太子。赵宗实幼年曾寄养于曹皇后宫中,后又送回其父允让身边抚养。

凤翔。

朝廷立储的诏令很快下发全国。诏令一经送达,整个凤翔府衙从早到晚谈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子一事。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大臣为了太子一事不惜得罪官家,无休止地上书,如今此事总算尘埃落定,大家纷纷为此庆贺。苏轼白天虽附和着同僚们,但心中甚为烦闷,回到家中,只觉忧愁并未减少,于是径直朝书斋走去,准备看点书缓解下情绪。王弗见其神色有异,连苏迈和他说话都显得不耐烦,急忙追了过去,并嘱咐阿文带苏迈先去别处玩会儿。待两人走远后,她走进书斋,关上房门,对苏轼道:“你这是怎么了?衙门出什么事了吗?”

苏轼摇摇头,道:“衙门今日无事。”

王弗疑惑道:“那你有何心事?”duwo.org 比奇小说网

苏轼叹了口气,沉默许久,道:“官家立储之事你听说了吗?”

王弗点点头,道:“听说了,今日城中都传遍了,连家仆们都在私下议论此事。官家年迈,早该立储,如今也算顺应天意。你是因为立储一事发愁?”

苏轼点点头,道:“正是。之前两次殿试曾见过官家,觉得他甚为慈祥仁厚。如此仁厚之人竟膝下无子继承宗庙,实在令人惋惜。今日大家都在庆贺太子之事尘埃落定,大臣们再也不用苦口婆心地上书劝说。可是我的脑海中却浮现出一幅容貌沧桑的老人凭窗而立、不得不将皇位拱手想让的凄凉之景。”

王弗惆怅道:“是啊,想必官家一定很难过吧!”

苏轼长叹一声,道:“寻常百姓膝下无子尚且觉得愧对祖宗,更何况是天子?”

“是啊!这也就是他这些年来一直不立太子的原因吧。也许他一直在期盼上天赐下一名皇子,了却他的这桩心愿。只可惜世事难料,终究只能向命运低头。”王弗道。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小念在门外传饭。王弗站起身来,拉着苏轼的手,道:“如今木已成舟,就别给自己徒增烦恼了。走,我们去吃饭吧。”

苏轼点点头,随王弗一同离开了书斋。

腊月。

宋朝的官员三年一调动,不知不觉宋选的三年任期已满,即将离开凤翔。两年多的朝夕相处,苏轼早已对这位和蔼可亲的上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宋选将府衙之事全部做了收尾工作,见这几日苏轼闷闷不乐,便约其到自家官舍饮酒赋诗。

两人畅饮许久,苏轼感觉杯中酒水竟然食之无味。他一想到下月初宋选便要启程离开,便哽咽不能语。

宋选知其不舍,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两年多的相处,他对苏轼愈发喜爱,如今一别,今生不知是否还能相见。他拍了拍苏轼的胳膊,将忧伤藏起,对苏轼笑道:“别这么难过,我这不是还没走嘛!”

苏轼点点头,道:“这些年,子瞻从大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为官之道,受益无穷。大人走了,我以后不知该向何人讨教。”

“当然是向新任太守讨教了!”宋选笑道。

“不知下一任太守是谁?”苏轼道。

宋选道:“据我京师的朋友传讯,有可能是京东转运使陈公弼。不过朝廷的诏令还没下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数。”(陈希亮,字公弼)

“陈公弼?”苏轼震惊道。苏轼眉州眉山人,他的夫人王弗眉州青神人,与陈希亮是同乡。

宋选笑道:“对呀,你们以前见过吗?”

苏轼摇摇头道:“不曾见过,但曾听岳丈提起过此人。”

宋选笑道:“我听说此人为人正直,处事公允,是个好官,就是待人严苛了些。不过你俩既然同为眉州人,应该会好些,不必太多担心。”

苏轼点点头。

嘉佑八年。

正月。

整个凤翔洋溢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而苏轼此时的心情却与这氛围格格不入。城门外,他和宋选骑马并行数里,久久不肯离去。宋选停下马来,对苏轼道:“子瞻,回去吧。”

苏轼伤感道:“我再送您一程吧。”

宋选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到这儿吧。以后想念我了,可以书信往来。”

苏轼点点头,翻身下马,对宋选拱手道:“这些年来承蒙大人教诲,子瞻感激不尽。如今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望大人此去一路平安,好生珍重。”

宋选下马走到苏轼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既然不知何时再见,临行前老夫还是要嘱咐你几句。”

苏轼再度拱手道:“还望大人赐教。”

“子瞻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但为人过于心直口快,要知道祸从口出,以后还需谨言慎行啊!此外,你心性善良,又喜结交朋友。若是结交君子还好,若是结交了小人对你百害而无一利,以后还要仔细甄别,慎之又慎啊!”

苏轼点点头,道:“贱内也常这么说我。每次家里来客人,她都会藏于屏风后,听我和宾客的谈话,待其走后帮我分辨此人忠奸。我常觉得世上皆为好人,但她仅凭只言片语便可分辨出此人品性优劣、是否可以结交。”

宋选笑道:“你那位夫人,老夫虽仅见过几次,但内人常夸她聪慧机敏,说得此贤妻是你的福气!以后还要多听听她的意见啊!”

苏轼点点头,抿嘴一笑。两人闲谈片刻,宋选翻身上马,携家眷踏上了离别之路。苏轼目送其背影消失在视线中才转身离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