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初逢陈季常

翌日。

苏轼忙完公务在府衙四处转着,见不少同僚在围观石匠雕刻碑文。工程基本已接近尾声,苏轼猜想陈希亮昨天看了自己的文章必然发怒,另寻他人做记,于是好奇心起,凑上前去看是何人所写。他刚看了一行,大惊,这不是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吗?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认真地读完碑文,竟和自己所写一字不差。同僚们纷纷议论着此文是何人所写,苏轼悄然离去……

苏轼回去的路上反复思量此事,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昨天陈希亮太忙,没看文章就让人刻上去了?他正纠结着,忽然看到昨日负责传送《凌虚台记》的衙役路过,快步上前一把拽住对方,问道:“昨日陈大人没有看我写的记吗?”

“看了呀!”衙役回答道。

“看了!”苏轼震惊道,随即思索片刻,问道,“他没有认真看吗?”

衙役见苏轼从石碑那边过来,猜想他应该是看到碑上文字,心中存疑,笑道:“不仅认真看了,还让小的一字不差地刻上去。”

苏轼愕然,抓耳挠腮,自言自语低声道:“陈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duwo.org 比奇小说网

衙役将昨日和陈希亮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苏轼。苏轼听后大惊,没想到对方几个月来如此为难自己竟然是爱之心切,不由自惭形秽,再回想自己所做之文,恨不得挖个地缝马上钻进去。衙役还有公事要办,解释完便告退了,留下苏轼一人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

苏宅。

晚饭时,王弗见苏轼茶饭不思,关心道:“可是今天的饭菜不合胃口?”

苏轼摇摇头,道:“不是,昨天我被罚铜八斤,一时冲动写了篇《凌虚台记》讽刺了一下陈大人,结果他竟然一字不差地把那篇记刻于石碑之上了。”

王弗先是一愣,随后摇摇头,无奈地笑道:“早叫你凡事三思而后行,后悔了吧!”

苏轼点点头,道:“不光后悔,更羞于见人。今日问了衙役得知,陈大人这几个月来之所以对我百般刁难,是怕我年少成名、骄傲自满,所以对我严苛些,以磨练我的心性,我竟误会于他,还写文讽刺他,实在没脸见人了。”

王弗听后感慨道:“陈大人不愧是陈大人啊!这堂课上的可好?”

“什么课?”苏轼问道。

王弗笑道:“还能是什么课?以德报怨的课呀。他明知道你以文讽刺他,还让人一字不差地刻上去,这份胸襟气度着实令人佩服啊!”

苏轼自惭形秽,恨不得现在去将那石碑上的文字尽数刮去,估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石碑竟千古流传,至今仍屹立于世……

几个月来,苏轼除了完成判官的日常工作,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监督木材的砍伐及运输。自从宋仁宗三月底去世以来,修筑皇陵之事便被提上日程。修筑皇陵所需要的物料被安排到各个州县。凤翔府的各州县被安排的任务是供应木材。宋仁宗预计十月安葬于永绍陵,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只得征用上千名民夫参与砍伐树木及运输的工作中。如今数月过去,砍伐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巨大的树干运送汴京。

秋风瑟瑟,天气凉爽,苏轼却感觉浑身焦躁闷热,终日食不下咽。他看着上千名民夫拖着巨大的树干缓慢前行,心中难过至极。日积月累的拖拽工作,早已使民夫们肩头衣衫渗出血来,伤口未愈又再度磨伤。圣命难违,他虽为一方官员,却不得不督促民夫干活,心中极为惭愧。更糟糕的是赶上旱季,渭水干枯,除了完成伐木、搬运工作外,还要召集人手一边挖土一边修筑沿岸的堤坝。

苏轼每日看着凤翔府的百姓痛苦不堪,胸中悲愤难忍,确有无可奈何。他第一次感到了做官的无助,之前改革衙前制度得到了韩琦的支持,后来改革税收又得到了蔡襄的支持,如今此事关系修筑皇陵,除了奉命行事,别无他法。

终于,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努力,永绍陵所需的木材尽数运走,凤翔府及下属州县的官员们纷纷松了一口气。

这天,苏轼休息,带着阿正一同去山中游荡,顺便平复一下几个月以来压抑的心情。山中秋意正浓,景色奇佳,苏轼在山中闲逛着,或吟诗作赋,或游走赏玩,心中好不快活。阿正牵着两匹马紧随其后。

两人走了许久,忽见一人身着白衣、策马疾驰,身后两名随从紧随其后。马蹄声惊起林中喜鹊,只见那两名随时弯弓引箭,一边策马行进,一边朝那鹊儿射去,连发数箭未中。再看那白衣青年双腿夹紧马腹,一骑绝尘而去,追赶喜鹊。苏轼好奇心起,急忙上马追了过去,只见那人左手握弓,右手引箭,顷刻间满弦之箭飞出,鹊儿坠地。苏轼连连拍手称赞。

白衣青年看了眼不远处的苏轼,将马儿驾至苏轼身前,下马拱手道:“兄台过誉了!”

苏轼下马还礼道:“非也,非也,阁下箭法了得,令人好生佩服。”

“老爷你箭法不比他差呀!”阿正突然插嘴道。

“休得胡说!”苏轼呵斥道。阿正低头退后,不敢言语。

白衣青年见苏轼举止儒雅,不像个练家子,将弓箭递给苏轼,道:“要不,这位兄台也试试?”

苏轼摆手推辞道:“不行不行,我多年未练,早已生疏了。”

白衣青年听到“生疏”二字,豪爽地说道:“那就是会喽,我这人最烦婆婆妈妈之人,来,会就试一下!”

苏轼却之不恭,只得接过弓箭。他闭目倾听,忽闻右侧鸟儿振翅腾起,转身飞箭而出,鸟儿应声而落。

白衣青年拍手喝彩道:“兄台好箭法!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苏轼将弓递给家仆,拱手道:“在下苏轼,字子瞻。”

白衣青年笑道:“原来是子瞻兄啊,我常听家父提起你。”

苏轼惊奇道:“你认识我?”

白衣青年道:“我不认识你,但我爹认识你。”

“你爹?敢问兄台是?”苏轼疑惑道。

白衣青年笑道:“在下姓陈,名慥,字季常,我爹是陈公弼。”(陈希亮,字公弼)

苏轼听后惊呼:“陈大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