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车盖亭诗案(2)

欧阳静曾听欧阳棐说过,苏轼因为被人弹劾诗文讥新法而被贬黄州,虽然名义上是被贬黄州,还给了个“黄州团练副使”的官职,但“不得签书公事”几个字预示着这个官职名存实亡,实际上就是在黄州监禁。欧阳静嫁入苏家以来,很少听王闰之等人回忆黄州的岁月,想来是太过艰辛,不忍回忆,就算偶尔提及,也是一带而过。她见王闰之、王朝云如此惊愕,问道:“蔡持正是谁?”

王闰之生气道:“当年害得我们一家在黄州受难的那些恶人之一。”

范烟霏的祖父范镇作为苏轼那场诗案的受害人之一,范烟霏对此可谓记忆犹新。她常听父亲范百嘉提及范镇当年案发时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为苏轼上书求情,甚至被李定等人诬陷说其与苏轼往来的诗文也涉嫌讥讽。范烟霏生气道:“我祖父当年也被这些人害惨了呢!”然后对苏轼道,“爹,您忘了他当年怎么害您的了吗,您为何要救他?”

这时苏过拿着一本书走了进来,听家仆说苏轼回来了,准备向其请教读书遇到的问题,结果刚一进门就听到新婚妻子范烟霏情绪激动地说着救人,正要询问怎么回事,苏迨也走进屋来。

苏过转身对苏迨震惊道:“你在我后面?”duwo.org 比奇小说网

苏迨笑道:“对呀。”他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刚回来,见前方不远处苏过进了苏轼的房间,也快步追了过来。苏迨笑道:“是啊,见你进来,我就追过来了。”

苏轼见家人全部聚齐,对众人道:“正好大家都在,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最近的安排。学士院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按理说,明日我去拜谢圣恩,咱们一家就可以启程前往杭州了。不过朝廷这几天出了点事,有人从外地上呈一道奏章,弹劾蔡持正诗文讥讽朝廷,借着吟诗发泄心中的不满。我想要上书营救他,所以打算推迟几天再动身。”

苏过生气道:“当年蔡持正弹劾爹诗文讥讽新法,如今他也因诗文被弹劾,真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苏轼道:“报不报应,自有天定。朝中众臣但凡进士及第的,哪个不是略有才华。大家平日里吟诗作赋更是家常便饭,不说诗文优劣,单说诗文数量官员们家藏百篇也是再正常不过。先帝之事不必再提,官家登基后,理应是另一番景象,决不可再让人以诗文获罪。不然一旦开了这个先例,他日谁想整人了,随便拿出仇人的诗文穿凿附会一番,便可将其治罪,如此,后患无穷啊!”

苏迨道:“所以爹打算救蔡持正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大家?”

苏轼点点头,道:“我大宋立朝以来从未有人因为文字获罪,是因为太祖建立我大宋后立下祖宗家法——不以言罪人。我是获罪的第一人,也希望是最后一人。咱们一家人在黄州吃的苦已经够多了,我不希望哪位官员再步我的后尘。朝廷如要治官员的罪,应是以他为官有失之类来治罪,而不是以诗文讥讽来治罪。”

苏过道:“爹爹心胸宽广,是过儿毕生学习的楷模。可是蔡持正树敌太多,只怕大家会趁机群起而攻之,爹爹势单力薄,想要营救可谓杯水车薪。”

苏轼道:“那也要尽力一试。”

四月十一日。

苏轼前来向太皇太后辞行,表示过几天就要启程出发了。

太皇太后虽不舍,但知道苏轼去意已决,道:“苏卿都收拾妥当了吧。”

苏轼道:“启禀太皇太后,妥当了。”

太皇太后道:“苏卿此次出任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杭州知州,分管六州,责任重大,工作之繁重不比京师啊。”

苏轼道:“臣不惧繁重,定当尽心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

太皇太后叹息道:“好吧,你就去那待上一段时间,就当散心了。吾听闻杭州景色不错,你又在那儿做过通判,想来对那儿环境也熟悉,正好去那儿散散心,所以特安排你兼任杭州知州。等你心情舒畅了,任期一满,就早点回来。”

苏轼心头一惊,心念着,我可再也不回来了,但嘴上仍恭敬地回答道:“承蒙太皇太后圣恩,体谅臣的疾病,特许臣外出为官。臣受恩深重,不敢随大众有所耳闻目见而不尽言,故而臣有一事要禀。”

太皇太后道:“何事?”

苏轼道:“臣听说有臣僚上交蔡持正的诗暗含怨恨毁谤。此事干系重大,不可随意定罪,还望太皇太后三思。”

太皇太后震惊道:“你是想要为他开脱?吾没记错,他当年应该害过你吧。”

苏轼道:“承蒙太皇太后挂心,确有此事。臣与蔡确不是知交旧友,实在厌恶其为人。臣不是想要为蔡持正开脱,只是考虑到事关国体,十分重要,天下之人都在观望二圣所作所为,若处置不当,损失不小。臣作为侍从,理应上书论奏。若朝廷减轻蔡持正的罪责,那么天下之人必定会说官家见到有人毁谤圣母,竟然不忿怒憎恶,对其严惩,这对于孝治来说,害处不浅。如果对其严惩,那么议论者又会说太皇太后圣量宽大,如天地一样,竟然不能忍受一名小人的谤怨之言,这对于仁政也是不利的。臣希望官家降旨,令有关部门置狱,查究蔡持正一案,然后太皇太后内出手诏,手诏上就写:‘吾之不德,常欲听闻谤言以自我告诫。如果现在治蔡确的罪,何以招来天下不同的言论。况且蔡确曾经做过辅臣,当知臣子大义,今所上交的诗文,未必真是蔡确的诗。其一切不再追究。张榜朝堂以公示。’官家置狱调查,以示官家孝道;太皇太后予以宽恕,以示太皇太后仁政。如此处置,则二圣仁孝之道就能两全。天下有识之人,自然心服口服。臣不胜爱君忧国之心,越位妄言,谨伏诛杀。”

太皇太后思索许久,道:“就依卿所言。”然后对内侍道,“把龙茶银合拿来赏赐给苏卿。”

苏轼受宠若惊,急忙跪谢圣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