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一些想说的话

过三十万了,在诸位看官的愛抬和鞭策中这个月就请假了一天。

难得这么专注于一件事感觉也还不错。

感谢诸位的打赏、催更、评论以及各种建议与意见。

每条评论我基本都看,但逐条回复肯定做不到,还请诸位见谅。

说点和书有关的吧。

我对女官的想法之前那篇废话已经说了,有个朋友说的很对,在汉末这个年代女性当官看得是才能、身份而不是性别,我肯定不会去追求什么噱头而刻意组建女性官府。

其次就是开局毒点那个问题。好吧,其实前几章和后面根本就不是一部小说。

这本书原本应该叫《三国:在江湖中浪荡的日子》写的是一个穿越来的人在汉末三国时期游走于各个世家和势力之间的故事,和争霸没有半毛钱关系。

单纯是个日常搞笑文,大纲我都写好了。

后来改成写争霸的原因是灵感火花的一次激荡,在汉末那个混乱的后宫中那位清澈纯净的王美人和忠君爱国的吕强要是产生出一些联系会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改变一些什么?

一位宦官和妃子肯定不会有什么爱情,那么忠诚就是唯一解。以忠诚为媒介加入穿越者这个催化剂的反应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所以这篇争霸文就诞生了。

再说说刘宏这个人,个人认为刘宏是一个手段很强的皇帝,他的政治手腕而对外战争都值得称道,可这两个和明君没什么关系。

他在位二十二年,大赦天下二十次,其中有一半是因为天灾。

或许他运气真的不好,那段时间真的天灾不断,易子而食其实在汉末就已经发生了,而且发生在相对富庶的冀州、青州和兖州。

一个贤明的君主首先要贤,刘宏肯定是不贤的,其次就是明。

我认为刘宏也不明,窦武是个什么身份就不谈了,新皇帝想要收权,他无论好坏都得死。一众朋党跟着倒霉也没什么。

宦官作为刘宏的工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政治权力的纷争很难分辨谁对谁错。

但刘宏最终并没有将宦官当作工具,而是当作信任的亲人。

这就间接导致了很多真正有能力却不愿意付出好处的官员死亡。

也正是因为宦官的攻击力,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刘宏到底有没有平衡朝局?

我相信刘宏是想要平衡的,不然也不会想着收权。

可他平灭了外戚这个怪物却扶植起了宦官新怪物。

汉末世家的谋划庞大而又繁琐,宦官不仅仅是刘宏的刀,也是世家的刀。

这柄刀很好用,以至于出了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和弘农杨氏的三朝太尉。

袁家很恐怖的,在洛阳流血夜那晚你光听官职就明白了。

袁隗是录尚书事,录尚书事是霍光开发出来的词汇,负责在皇帝太小不能理政时总览朝廷政务。

袁绍是西园军校尉,直接掌管兵权。重点来了,大将军何进对他言听计从。听从到什么程度?袁绍建议何进绑架自己的妹妹来获得权势,何进答应了。袁绍甚至能不经过何进的允许调动北军。

最后一个人是袁术,他当时的官职是虎贲中郎将,统领禁军。

这就是袁家的布局,袁绍负责搞阴谋让宦官弄死何进,因为何进必须死,何进也是录尚书事。

何进死了袁隗负责总览朝政,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

袁术的任务则是负责打扫战场,何家当时还有男人掌权,何苗。

何苗和何后是亲近宦官的,袁术就带着禁军以为大将军报仇的名义干掉了何苗。

这就是袁氏的计划。

袁氏都有这样的计划,同样在宣传三朝太尉的杨氏能没有?没来得及罢了。

所以说刘宏没有平衡朝局,而是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这种超级世家平衡了朝局,平衡到一切利益都向他们倾斜。

我甚至怀疑党锢都是他们的手笔,很多大士族都在那一场动乱中覆灭,就连颍川荀氏的荀爽也被党锢了……

扯远了,所以说我认为刘宏不值得同情,他甚至加剧了土地兼并,汉末兼并最厉害的除了士族就是宦官。就别提他卖官和号称后宫博尔特这种事了。

这里面的问题想要理清其实很容易,只要记住一点,在大汉,除了刘氏家族是合法的,其他所有世家都是违法组织,无论他们的外衣有多么光鲜。

接下来说一说内容的问题,不少人都觉得主角一会儿聪明一会儿不聪明,其实这很正常,前期聪明那是因为他知道历史,现在历史轨迹已经完全转变,主角已经没多少优势了。

还有一点就是感觉我跳的很快,内容不连贯。肯定不是很连贯,很多事情我都一笔带过了,不然说多了就是水字数,没啥意义。就像上一章三袁之战,我水个十几章问题不大吧?整个汉末的地图我都有,一座城一座城的打呗。

一城打一章我能水上千章,再加上一件新装备水一章,收服一个厉害的谋士将领水一章,哪个名人名士死了我再水几章前因后果,这本小说写个六七百万字,写上两三年没什么问题吧?

另一个问题就是谋士的问题,真正意义上来讲,三国前期的谋士只有那个求贤若渴的曹老板和刘皇叔,因为他真正经历过战争,大战。

两人都是善于思考的人,谋略肯定不错。

群星耀眼的时代其实已经是前中期了,该打的都打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所以才能成长成那种傲视天下的人才。

他们那么厉害聪明是肯定的,最关键的一点个人认为是善于总结思考,看待事物透着,思考内容有深度。这些人研究了一些案例,从中得到灵感与启发,才能有那种程度。

最后一点就是我个人写作的一些习惯,我不太擅长写这种文,有时候会表达的不是很清晰,我不太喜欢把一些深意直观的表达出来,而是习惯于用一条非常长的线索在最后揭晓答案。

奈何现在网文真的不允许我这种写法的存在,看我的资料们会发现我写了三部书。

第一本整部书都是一个局,只有一个局。从不同视角,不同任务,不同线索最终归拢出这个局的答案。嗯……我没写完就凉了。

第二部我不死心,打算尝试用多个主角来描述一个局中各个势力的不同阴谋,那一本我准备写至少六百万字,还是凉了。因为五十万字主角才接触到阴谋的边缘,铺垫太长没什么人看,我目前的经济条件也不支持我硬耗。五十万字我就切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不自觉就想布一条长线,在我没更新出来会让人看得很迷,唉……诸位多担待吧。(最近几章会出现一个开头露过脸的人,猜猜是谁?)

最后,我写的其实不是三国,而是汉末,这点我很清楚。三国嘛……蹭个热度……勿怪!

最后的最后,听说三十万字以后能书册?作为起名困难户诸位帮忙想想办法呗……人名我能自己想到很好听的,书名嘛……章节名我都是乱起的……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天气转冷,是真的冷了。大家注意保暖啊,特别是南方的小伙伴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