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惊蛰(二)

中国通商银行迁往京城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刚内,光绪便皱着眉头沉沉的问道。

东暖阁内那几位屏息静气的军机大臣,正坐在锦凳上面想着各自的心事,猛然间看到皇上大步走了进来,顿时齐齐的站了起来,一甩马蹄袖恭谨的跪在了地上。

“都起来吧,今日不是朝会,用不着讲那么多规矩………”光绪走到暖榻上坐下,顺手拿过桌上的茶碗狠狠的喝了一大口,才转头望着杜怀川说道,“杜怀川,你兼管着户部,你先说说大清通商银行的事情。”

“回禀皇上,中国通商银行从上海迁往京城的事情,微臣已经办理的差不多了。中国通商银行在京城中的地址已经选好,正在着人修缮扩建,林启兆和席立功也正在赶往京城的路上,有关中国通商银行下一步的展布筹谋,要等到他们两人到了后,方能拟出一个详细的章程呈皇上阅览………

另外,按照皇上将来由中国通商银行施行改革币制,统一行大清银元的方略,微臣已着手将户部钱法堂的宝泉局和工部钱法堂的宝源局,正式划归中国通商银行管辖,相关人员和机构正在裁撤调整中。”

“这件事情要紧办,万不可推诿拖延,事关我大清未来财政体系的建立,多少事情都指望着在这上面使银子,出不得丝毫的纰漏啊!你把手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先给朕放下来盯着这件事情上,有什么情况随时进来禀朕。”

光绪站起身来走了几步,中还是感到有些不放心,杜怀川虽然机警聪明,但是对于这项事关国家金融体系改革的举措,恐怕未必了解的透彻明白。想了想光绪又说道。

“这件事情绝想象当中的那么容易,朕今日召你们进来口就问这件事情,还是因为中国通商银行未来的举措展布,涉及利益格局的方方面面,没有一个稳妥可行的法子,将来是断然推行不下去的。比如将来一旦由中国通商银行统一行银元,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行接各省汇兑业务,势必会对现在的钱庄和票号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要是这些钱庄和票号纷纷倒闭关门面一乱,展布经济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只是其中一桩,头痛的事情还有很多。总之,事情要办得妥妥当当是大局绝不能乱,这个意思你要和林启兆、席立功他们讲清楚,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报给朕,明白吗?”

“微臣明白,请皇上放心,微臣要是好这件事情臣就请皇上革去微臣军机大臣之职。”杜怀川望着光绪斩钉截铁的说道。

光绪静静的看了杜怀川会儿,点了点头说道“你有这个决心是好的,但是这件事情没有个一年半载是打不开局面的见到实际的功效恐怕还要更长,不要急只要用心,懂吗?你兼管着户部,经济上面的学问可多问问林启兆…………”

说这里。光绪似乎想到什么。转头望向李鸿章说道。“李鸿章。朕一直想调盛宣怀到户部给杜怀川搭一把手。前些日子忙于中日之间地事情没顾得上。朕今日想听听你地意见。你以为盛宣怀能够胜任吗?”

鸿章微微一怔。想了想说道。“盛宣怀一直帮着微臣打理北洋地事务。他地才具见识都是没有问题地。微臣只是担心皇上将他调到京城。北洋那边又当以何人来接替?”

李鸿章这一问倒是真把光绪问住了。沉吟了片刻脸上也是一阵苦笑。转头问道。“奕。让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地旨意下去了吗?”

“前几日军机处就已经了。日本在山东地军队一撤完。袁世凯就从威海赶往了津门。接手北洋地相关事务。”奕赶紧起身回禀道。

“那就算了。朕也是心急了点。把事情想岔了。还是让盛宣怀留在北洋帮帮袁世凯吧。”光绪情不自禁地摇了摇头。心里也是忽然涌起一股无奈。

自己纵有万般举措,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到一条,人才!没有人才就算雄心万丈,也终究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眼下大清那些官员是断然指望不上了,能够淘的出来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在历史上叫得出名字来的人物,拆东墙补西墙终究不是个办法,也只能慢慢掘了。

想到此,光绪收起了心中刚刚浮起的那一层感慨,转头望向众人说道,“还是老规矩,从奕开始,把最近朝局中的事情理一理,朕呆会儿还要到总参谋部去,你们捡着要紧的事情简明扼要的说一下,朕就坐在这里听听。”

虽说是简明扼要,可从奕开始每人这么轮流把手中的事务说下来,也是花了一个多时辰,这都还算是好的了,要是遇到朝会,那些个官员捡着一件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就能争论半天。所以光绪现在基本上不召集朝会,有什么事情就把军机上面几个人召进来议一议,省得和那些迂腐守旧的官员纠缠半天,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光绪一直静静的听着,没有插话。直到众人都说的差不多了,才捡着要紧的几件事情问了问,也都是朝局上面的日常事务,处在他现在这个位子,面对着百废待兴的一个开局,想要面面俱到一竿子插到底是根本行不通的,只要不是动摇朝局的事情,也就让奕牵头施行便可了。

此刻见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便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都退下,只留下李鸿章一人独对。

“外交上面的事情,朕刚刚没有提,就是为了和你单独谈谈说伊藤博文已经从日本启程了,大约再过几日便会到达津门,李鸿章,你的这个老对手来了,你又是我大清和谈大臣,打算怎么接待伊藤博文啊?”光绪有些疲惫的靠在暖榻上面,似笑非笑的望着李鸿章问道。

“微臣倒还没有想过这件事情体上按照外交礼仪即可,日本这样的国家,微臣觉得倒是不必给他们太多脸面,不过是些个忘恩负义的宵小之徒………”李鸿章沉着脸说道。

他自己辛辛苦苦历经半生建立起来的北洋,在甲午一战中

云,就这样生生的毁于日本人之手到对待日本,这位李中堂恐怕恨不能将日本人剥皮抽筋,方能解心头之恨。

“不可人那么远赶过来,我大清礼仪是断断不能少的,就这么着,把迎接伊藤博文的仪式搞得越热闹越好隆重越好,再把西方各国在京的公使们,还有那几个西方的记者都请到津门去,既然是和谈,总还是要有一点和谈的气氛嘛。”光绪轻轻一笑说道。

李鸿章不觉一怔,有些捉摸不透光绪话里的意思见到光绪眼中闪烁的点点笑意,心头不觉一动。

自从朝鲜事变后清一直都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局面,如果真按照朝鲜新政府在公告中表明的态度那样谋求国家的**自主,那么大清在朝鲜平壤的驻军将怎么办?继续驻防平壤外交上面将处于相当尴尬的地位,如果就这样撤退,恐怕大清从此就会失去对朝鲜的控制力。退一万步讲,即便朝鲜暂时还不敢有这样过激的表示,可马上就要和谈了,涉及朝鲜的问题,又该怎么去谈。

这些日子里面,皇上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李鸿章心中除了焦急万分之外,也是感到些许的诧异。眼前的皇上可不比寻常之人,心思手段都是出人意料,以他对皇上的了解,越是不动声色,背后就越是隐藏着惊人的大手段。

当初朝廷和日和谈的时候,皇上不就是这么不动声色的摆了朝廷和日本人一道,生生的借势而起,赢得天下的民心人望,连带着让日本人都吃了不小的暗亏。难不成此刻皇上心中,早已经对朝鲜的事情有了成算?

想到此,李鸿章心中多日的焦急郁闷顿时一扫而空,精神气一下就上来了,目光炯炯的望着光绪说道,“恕微臣鲁莽,皇上对于朝鲜事变的态度,到现在微臣还没有想明白,皇上今日又让微臣如此,莫非皇上在背后已经有所展布?”

光绪默默的>着李鸿章神情的变化,过了会儿后,才轻轻的吐了口气,嘴角的笑意转瞬即逝,冷冷的说道,“李鸿章,你瞧朕是个会吃亏的人吗?尤其是吃日本人的亏?日本人玩的这套把戏还能瞒过朕的眼睛?他们要玩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朕索性就陪他们玩大一点,况且是伊藤博文这样的主客来了,朕还不能给他好好准备几道菜?如今先让他们风光显摆一下,把台面上的戏份唱足…………

和谈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就照朕才说的办,把场面搞得越大越好,要让西方各国都看到我大清的礼仪和诚意。至于和谈嘛,慢慢谈就可以了,要是伊藤博文提到朝鲜的事情,你就和他拖下去,等到朕的那几道菜准备好了,朕倒是要看看是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伊藤博文又怎么下得了这个台阶!………”

李鸿章起初还有些困惑解,听到最好心中已经是一阵心潮起伏,原本愁眉紧锁的脸上猛地闪过一丝古怪的神情。他是何等聪明之人,又是从多少风浪里闯过来的,刚刚光绪的这一番话,隐隐的已经让他猜到了些许深意,不由得试探着问了一句,“皇上的意思,莫非指的是那个下落不明的朝鲜国王?难道他在我们大清手里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