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陇右议事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

金城郡守府议事厅中,云集了新组建的陇右军大半中高级将校文臣。

一众人等以文武分作两队,列于大厅的左右两侧。

在谋士文臣一列的首位,赫然正是刚被拜为长史的李泌。

他是杨错专门请回来帮忙的。

尽管位居群僚之首,但李泌并无半点志得意满之色,面上仍如往常一般的淡然自若。

李泌之下,则分别是别驾张延赏、治中董晋、主簿崔祐甫、金曹从事杨炎等。

在武将一列中,田神功意气风发,昂首挺胸地立于第四位,仅位于杨天佑、曲环和刘玄佐之下。

因奉天一战中的奇功,田神功被破级擢升为折冲都尉,从而成为目前陇右军众将中仅有的四位“上府都尉”之一。

田神功以下,则是升任偏将的李抱玉以及李晟、李抱真、安太清、田神玉、高升、郝玭、野诗良辅等一众军校尉和副校。

列于最后一位的,却是第一次参加正式军议的马燧。

马燧现在仅任县尉一职,他是追随李抱玉来的。

原本李抱玉还不愿让他参加军议,认为他的军职和阅历还达不到参加军议的资格,但最后在杨错的一力劝荐下,李抱玉这才答应了。

此外,崔宁、哥舒曜、周鼎因领军驻防在外,正在努力赶回金城。

“当今之世,叛军未灭,而吐蕃又觊觎我大唐疆土。他们已经鲸吞了陇右节度使下辖大面积的土地,如果纵容下去,则会危及到长安。陛下命我挥师抵御吐蕃,收复失地。”

杨错神情凝重,沉声将大军面临的严峻形势摆了出来。

“长史!”杨错将目光凝聚在李泌身上,恳切地问道:“今后,我军该当如何进取,还请长史赐教?”

“大帅,列位!李泌不才,姑妄言之,不当之处,还请指正!”李泌出列向杨错躬身行了一礼。

他从容自若地说道:“方今之势正如大帅所说叛军未灭,而吐蕃又觊觎我大唐疆土。于陇右而言,群雄之中有只可为敌者,如吐蕃;但亦有可引为盟友者,如南诏国、吐谷浑、回纥等。我军进取之道,必要善于引援而制敌。”

“长史!那南诏国、吐谷浑、回纥,论及实力皆胜大唐,如何肯为我军所用?”崔祐甫有些疑惑地问道。

“崔大人,我并非想让南诏、吐谷浑他们听从我军调遣支配,只是要以他们来牵制吐蕃。”

李泌淡然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吐蕃势力愈盛,非但对我军是莫大的威胁,对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便以河套地区而言,吐谷浑与吐蕃之间水火难容之势,绝对不下我军之于吐蕃。吐谷浑两次大败于吐蕃,使双方之间绝无和缓之可能。”

“若我们能引这三方为援应,协力牵制吐蕃,必能一阻吐蕃之势,从而为我军之进取大唐旧地,赢得时间和机会!”

“长史,南诏与回纥确可以为援应,但吐谷浑还能指望得上吗?如今吐谷浑之主慕容铎已亡,大本营已失,剩下的地方恐怕不用多久便会落入吐蕃之手。以慕容铎那几个儿子的能耐,能够抗得住吐蕃吗?”李晟剑眉微挑,出声问道。

李晟当年在王忠嗣麾下时,与吐谷浑多有交锋,对吐谷浑目前的情况颇为了解。

“良器,若是莫离驿一战中慕容铎第三子慕容琦未亡,吐谷浑的确支撑不了多久。但如今袁慕容琦已死,吐谷浑反而不至于速败!”

“长史,这又是为何?”听了李泌的话,不但李晟一头雾水,连杨天佑都有些好奇起来,急切地问道。

“二将军,我昔日四方游学之时,听闻慕容铎在其三子之中,最喜幼子慕容琦,曾有意传位于他。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李泌回问杨天佑一个问题。

“不错,确有此事!长史为何有此一问?”杨天佑点了点头,但仍然不明所已。

听到这里,杨错已经领会李泌的意思。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吐谷浑之所以会在慕容铎身死后迅速败亡,主要原因是慕容铎长子慕容瑾和幼子慕容琦争位内讧,致使臣属离心、军力消耗,从而给了吐蕃以可乘之机。

如今慕容琦已死,次子又性格儒弱、无心于争位,慕容铎名位的继承权毫无疑问地归属了慕容瑾。

避免内乱的吐谷浑尽管面对吐蕃仍处于劣势,但毕竟在西海一带尚有较高的名望,绝对不会在短时间内便兵败如山倒。

所以,只要吐谷浑能在某一地挡住吐蕃军的进攻,站稳了脚跟,就很有可能由此进入僵持状态。

如此一来,慕容瑾固然没有能力击败吐蕃,而吐蕃在背后有唐军与南诏、侧翼回纥的牵制下,要想收拾掉吐谷浑也不会那么容易。

这种僵持状态正是陇右军最需要的!

好一个李泌!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杨错自认为能够想通这些,还是凭自己借对历史的了解,以及李泌的提点。

而李泌依靠自己掌握的一点点情报,竟然就能够分析得如此深远准确,的确厉害!

论大局观和战略能力,李泌要比他强太多了!

不过,这样的李泌才是陇右军最需要的。

想到这里,杨错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大帅,您似已有所悟,可否请大帅来解说一二。”李泌恰好看到了杨错微笑的表情,和声道。

“哦?大帅,你已领会长史的意思?说与大家听听!”杨天佑既惊又喜向杨错问道。

杨错知道李泌这样做的意图所在,刚任要位,太过出风头难免会招人嫉!

虽然认为他这样的想法是没必要的,但杨错还是笑着说道:“无非就是慕容铎死后的长幼嫡庶之争。慕容琦不死,必与慕容琦争夺名位,一旦内乱吐谷浑必然速亡。但慕容琦身死,慕容瑾继位再无疑问,如此反而继续支撑下去。”

“原来如此,长史所言甚是!若我四方联手,确可一阻吐蕃之势。但拖住吐蕃之后,我军又该向何方?是复夺旧地,还是另下新城?”杨天佑面色欣喜地点头说道。

“二将军,以我之见,短期内我军进取方向,可以八字概之。”

“哪八字?”杨天佑急声问道。

不光是杨天佑,厅中所有人包括杨错在内,都不约而同将目光聚集在李泌身上,凝息静气地倾听。

“西不可图,南不可守!”李泌从容不迫地朗声说道。

西不可图,南不可守!

杨错将这八个字反复低喃了几遍,随即问道:“长史是说我军不宜向西进取,而应当是避敌锋芒向南发展。可是这个意思,这却又是为何?”

“正是如此!”李泌点头道:“吐蕃在没有内乱的情况下,坐拥大面积的土地。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已为天下之最。我们以一郡之力,数万之军贸然向西,莫说进取,连金城根基能否稳住,尚存疑问。所以,在我军实力得以壮大之前,西面不可图!”

“那‘南不可守’又是何意?莫非是要兵进剑南?”

“正是要兵进剑南。剑南西道被吐蕃占据大半,剩下来的部分,以郭英乂为首的企图割据蜀中。两方虽不能说势同水火,但将来恐难也免刀兵相见。”

“郭英乂早有意与吐蕃结为盟约,只是坐观成败没有实行罢了。若我军不取剑南,郭英乂迟早亦会引军攻我金城郡。”

“但郭英乂已盘踞蜀中数载,可说根深蒂固。我军若要兵进蜀中恐非易事!”杨炎疑惑地说道。

杨炎在蜀中也有不少商会,所以他对剑南道的情况也算比较了解。

“表面看来虽然如此,但蜀中也并非无懈可击。以我看来,蜀中其实身处内忧外患之中!”

李泌自信地说道,“先说内忧,蜀中之地士族林立,若说根深蒂固,蜀中四大族甚至要胜过郭氏一族。若我所料不差,没有三到五年,蜀中士族之心绝难尽归郭英乂。”

顿了一顿,李泌接着说道:“再说外患,山南诏与郭英乂是世仇,两家积怨极深,近年来大大小小战了不下二十次。再者,蜀中之南,南蛮诸部对郭家亦是深怀不满。郭英乂有这些内忧外患,大军南下夺取蜀中虽说不易,但却非没有可能。”

听到这里,杨错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陇右军被吐蕃、剑南西道两方包夹在中间,处于要两面作战的不利态势,而且还缺乏拓展空间。

要想摆脱这种恶劣局面,只有寻找一边作为突破口。

在吐蕃势大难敌的情况下,蜀中郭英乂实际就成为陇右军扩大的唯一选择。

原本杨错对进军蜀中还有所顾忌,但李泌的一番分析逐渐打消了他的疑虑。

的确,只要能够利用好这些内忧外患,夺取蜀中并非没有可能。

而且蜀中最为依仗的山地优势,在崔宁投靠陇右军之后,其实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

“大哥,长史言之有理,南取蜀中确是我军最佳选择!”杨天佑兴奋地说。

杨错有些迟疑,因为郭英乂好歹是朝廷命官,这样攻伐似乎不妥。

但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郭英乂竟拥立永王之子在蜀郡登位,竟举起了为永王报仇的旗号,公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叛唐自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