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9 章 备战大清之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世书城]

https://www.最快更新!无广告!

由于不确定清廷可能从哪个地方作为突破口对革命军动手,姬国卿只能把天水市及以南的西秦岭山的革命军根据地作为防御重心。

调集四师、三师共四个旅火速驻防在天水及天水以北陇山西侧的各县、镇。

同时,调集四川各师招募的辅兵两个师驻扎在天水市,后来更是把成都的詹天颜、马应试、曹勋、贾连登等刚刚投身革命的川军精锐调集到天水,对天水市进行重点防御。

在姬国卿看来,宁夏这个地方虽然是西北地区的粮仓和草场,但是那里的回人一时之间很难跟革命军形成合力。

让那里的回人彻底忠心于革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毕竟,革命军跟甘凉和宁夏地区的回人血战了一年多,这里的回人可以说对革命军的恨是多于爱的。

因此,必要的时候,革命军可以战略性放弃宁夏,收缩防守,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姬国卿的这个想法,只是在自己头脑中有过考虑,不但没有让苏横等司令部的核心人员知道,更没有让驻守在银川的第四军军长袁宗第知道。

在没有跟清军开战之前,将心中这样的想法透露出去的话,会极大影响前线革命军的战斗意志。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危机,作为革命军精神支柱的姬国卿绝对不能表现出一丝的怯懦和紧张。

革命军用刀枪弓箭等冷兵器跟清军作战,需要以五倍于对方的兵力才能取胜,因此革命军在生死之战时,还必须倚重枪炮。

正月中旬预感到清廷要对自己动手时,姬国卿就嘱咐西汉县的兵工厂和卧龙川的兵工厂加班加点打造枪炮和制造弹药。

同时,下达指示给四川的各师,配发给各师的枪炮弹药各师必须做好使用一年的准备。

在未来的一年内,也就是革命二年(1657年)这一年,很可能不会给四川的各师追加配置枪炮弹药了。

新编制的第十二师和第十三师,只能保证每个师配置一个营的火.枪和一个连的火炮及相应比例的子弹、炮弹和手榴弹。

自从卧龙川制造出第一支秦岭二号燧发枪后,西汉县兵工厂的火绳枪便停止生产,西汉县兵工厂以生产手榴弹和炮弹为主,卧龙川兵工厂以生产燧发枪和相应子弹及革命二号火炮为主。

把大量使用钢铁的制造任务交给卧龙川,是因为革命军解放了兰州后,迅速恢复了兰州北部白银地区的各种采矿业和冶炼业。

当今白银地区的采矿量和冶炼产量,是西秦岭山地区、天水地区产量的近两倍。

姬国卿来自后世,知道在陇山东部的平凉地区、宁夏西北部的石嘴山地区都有大型的煤矿,石嘴山地区还有铁矿和铜矿。

目前革命军刚刚控制这些地区,平凉地区还没有完全被革命军控制,自然不能在这些地区采矿冶炼了。

姬国卿还知道,后世的四川广元地区也有大型的煤矿和铁矿。

乐山地区的铜矿早在西汉文帝时期,就被汉文帝的宠臣邓通进行大规模采挖和冶炼。

在川南泸州地区,有着储量丰富的硫磺矿,重庆和江油地区的山区中有丰富的硝石。

可以说,四川不管是粮食,还是矿藏,都是一块福地,得到了四川,就等于掌控了一个聚宝盆。

出于这个目的,姬国卿才决定让革命军进入四川。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四川是当前人口最多的地区,几乎占到汉人所在区域总人口的三成。

考虑到清军在华北地区、华中地区、江南地区、两湖两广地区的用兵,对汉人的杀戮,致使上述地区人口锐减。

目前姬国卿就这些地区不大了解,也没有进行过统计。

不过,从后世的了解中,大致清楚清廷自崇祯末年入关到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死,大明宣告彻底灭亡的这十七八年间,战争造成的汉人死亡人口占到了汉人总人口的一半到六成之间。

有人说,这期间死于战争,或者说被清军杀死的汉人,大约在六千万左右,也有人说有一亿。

总之,纵观中国历史,清军入关后,对汉人造成的杀伤是最多的。

这一点,连后世的日本鬼子都自愧不如,因为后世的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时对中国人造成的杀伤才三千五百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包括汉人之外的少数族裔。

满清入关,取代明朝之后,将封建制度“发扬”到了极致,等级森严、奴化教育、八股取士、禁锢思想、闭关锁国、傲慢自大、残酷镇压、不思进取等等。

让中国错过了西方的工业革命,导致曾经领导世界的中国没落到人见人欺的地步。

曾一度,中国人落了一个“东亚病夫”的称号。

如果没有清朝,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很难说。

但从汉人的宽容和积极向上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性格上可以看出,汉人接下来继续掌控中国的话,在未来的二百多年内,汉人最少会赶上工业革命这班车,不致后来被西方列强骑在脖子上拉屎。

不管怎么说,封建制度是必须消除的。

就算没有满清,大明的江山也持续不了多久。

甚至于,一旦李自成的大顺掌控了天下后,不一定就能把华夏治理得多么好。

抛去满清不说的话,李自成掌控了天下之后,短期内很难解决张献忠和南明问题,华夏很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分裂。出现一个“三国演义”或者是“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的混乱局面。

不过,只要有某个政权统一了天下,绝对会将中国推向另一个繁荣时期。

可惜,满清崛起太快,打破这种割据分裂局面,统一了天下的成果交给了不怎么开化的少数族裔。

在大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与利玛窦便合作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

彼时,大明朝廷的部分人便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了。

满清取代大明后,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

到了后世道光皇帝,竟然不知道英国在什么地方,还问大臣走陆路能否到达英国。

连皇帝都这么愚昧了,清朝的大臣和百姓该愚昧到何等程度?

姬国卿开创革命的最早期,便让身边的人,比如说二哥姬国栋、李家二兄弟、曹忠等人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

只有让这些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见识才能上升到一个高度。

只把眼光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一小片的地方,华夏很难取得进步,迟早遭人暗算,被人欺压。

早期,跟随姬国卿闹事的人,都是甘心情愿的,对姬国卿极为忠心的,不管姬国卿说什么他们都毫无异议去执行。

因为,那时候跟着姬国卿闹事的,都是处于赤贫线,几乎被饿死的人。

只要给这些人一口饭吃,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随着身边的人不断增多,尤其是大顺阵营的李过、李来亨、袁宗第投身革命以来,革命军便没有先前那么单纯了,他们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

他们投身革命一则是受政治利益驱使,二则也是迫于无奈。

再到后来,贺珍的加入,让革命军变得更复杂,内部出现了派系和难以觉察的裂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