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1 章 我们不是奸细

“咦?”

赵鹏翼诧异道:“是啊,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到,萧师长可以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写出你的看法,我回军部时将之带给军长。

“还有,新的军装估计五到十天后运送到兰州城,我只是提前跑过来给师长捎个信儿。

“战士们夏□□服容易脏,军部还以班为单位,给各师发放肥皂,每个班两块肥皂每个月。

“军长说,按理是每个战士都应该发一块肥皂,眼下革命区各种物资都异常匮乏,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革命军战士都是觉悟最高的革命者,望战士们能够谅解革命指挥部的苦衷。”

“谅解,谅解!”

萧凌双目中泪光泫然道:“这话我一定传达给每个战士,如果他们听到军长说他们是觉悟最高的革命者这话,每个人都会勇力倍增。

“不错,作为革命军战士,能够不顾性命地保卫咱们的家园,这本身就是革命者的最高觉悟。

“军长强调以后革命区各级行政长官的推选,只能从革命区退役战士中选择,这就是对革命军战士的充分肯定。

“有一个问题我已经觉察到,那就是当今很多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到革命军队伍中来了。为什么呢?

“不知道赵营长发觉了没有,咱们革命区各种企业的蓬勃发展,很多人到企业里做工,领到的工资堪比咱们的排长、连长。

“在企业里做工,没有性命之忧,又能拿到高工资,他们为何还要到革命军队伍中来受苦呢?

“军长提出的,行政长官必须出自于革命军战士,是不是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是啊!”

赵鹏翼更是诧异地看着萧凌道:“萧师长比我大了十多岁,又跟着军长时间长,受教时间也长,领悟的问题就是不一样。

“之前,我只以为军长这么做是有意庇护咱们革命军战士,就跟护短差不多。

“今天听萧师长这么说,看来军长这样做另有深意。

“如果没有制定这样一个规矩,以后谁还愿意来参军当革命军战士?

“没有了革命军战士,谁来保卫咱们的家园?

“革命军战士工资不高,但是地位非凡,想当管理者,就必须先到军队中来,这一招着实高明啊!

“不愧是被古神点化之人,人家早早地就想到的问题,都过了两年多了,咱们才领悟到其中深意。

“萧师长,还有一个问题军长要我问你,你待会儿用书面呈报方式写好交给我带回军部就行。

“这个问题就是,兰州城的百姓具体安置问题、秋粮播种问题、白银那边厂矿修复问题,何时能够开工。你好好总结一下,写好之后封好交给我。

“口头上交待的基本就这些了,军部需要用书面方式指示给三师的东西,我这便全部交给你,你抓紧时间阅览。

“这些天,军长正忙着安置汉中军,看样子不久之后就会对他们进行编制。

“萧师长说的每个师配置一个旅的备用军装问题,估计要搁置一段时间。

“贺珍、罗岱、郭登先、孙守法他们三十多名汉中军的首脑和将领全部集中在革命指挥部大学堂进行强化教育。剩余的汉中军一万多士卒暂时由五师和七师管束着。

“等到贺珍他们完全接受了革命思想后,革命指挥部就会对汉中军进行整编。

“我想,这日子不会太久,毕竟清兵很快就要进入四川,等到清兵入川,跟张献忠大战一场,等他们分出胜负之时,咱们再抄清兵的后路就晚了。

“军长推测,大西不是清兵对手,张献忠应该也命不久长,如果等到张献忠被清兵杀死的那一刻,咱们刚好抄了清兵后路,控制了整个汉中,豪格就哭天无泪了。

“三师暂时作为建设兵团,职责就是将兰州这一带建设好。具体的细节,军长在书信中应该都有交待,师长这几天好好阅读军长指示并领悟精神就行。”

——

“军爷,我们不是奸细,我们是正经的商人。”

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从战火纷飞的中宁、中卫两地通过,随行上百家丁,如今只剩不到五十人的田生兰和梁嘉宾来到了同心县,却被衣着怪异新奇的守城军士给抓捕了起来。

梁嘉宾连连解释:“我们是来革命区经商的,听说革命区的铅笔、香皂好用,我们想买些铅笔和香皂回去经营,我们真的不是朝廷派来的奸细。”

“不是奸细?”

守卫同心县城的革命军一师三旅三团三营一连连长杜占魁道:“穿着满清异族服侍,留着金钱鼠尾,还说自己不是清妖的奸细?你说你们都是汉人,是汉人为何学着清妖的打扮装束?

“像你们这样数典忘祖的汉奸,就得见一个杀一个,见一双杀一双。

“若非军部有令,见到所有清妖入境全部收监关押、留后查看的话,哪里容得你们汉奸狗奴才们多说一句话?

“弟兄们,都给我听好了,他们谁再多嘴,一个字就是一巴掌,打到他们不能说话为止!”

“你,”啪——

“我,”啪——

田生兰和梁嘉宾都不敢说话了。

革命贼还真是贼性不改,怎么就这么蛮横不讲道理呢?

怪不得江南的商贾都不敢到革命区去进货,都托一个叫刘允荳的四川富商将货物运出革命区,然后再通过刘允荳将之分配到江南。

看来,革命贼还只认得刘允荳,连大名鼎鼎的宣德洲八大富商之二的田生兰和梁嘉宾都不认识。

可能是革命贼将消息封锁的厉害,他们什么时候跑出了大山,竟然出现在了宁夏,外面还没有一点风声呢!

封锁消息,革命贼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革命军根本就没有怎么封锁消息。随着革命军名声大噪,周边的百姓纷纷涌入到革命区,革命区成了只进不出的区域。

进去的人,自然了解革命军的最新动态,没有人出去,就无法把革命军的最新动态带出去。

对于那些革命区之外的敌对势力,他们对革命军也是一知半解,能够听到的,都是经过革命军侦察兵“艺术加工”之后的话语。

其中不少的地主老财,架不住革命军舆论攻势,纷纷投靠到革命军旗下,剩下的顽固分子,只能是四下了逃命了。

要他们到满清阵营中,学着吴三桂的“借虏平寇”,他们却没有吴三桂那样的资本。

在满清眼中,他们根本不够格!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满清对革命军同样没有看到眼里,满清关注的对象除了南明(革命军称谓,满清成南明为“伪明”或“明孽”)就是大顺、大西,革命军在满清眼中同样不够格。

正因为不够格,满清也就没有关注过革命军,一直以为革命军只不过是盘踞在西秦岭山中的一群匪贼,成不了什么大事。

等到平定了“伪明”、“大顺”、“大西”之后,革命贼完全可以“传檄而定”。

正是因为满清的不关注,导致满清阵营中对革命军了解的甚少。

满清不大了解革命军,也跟革命军的作为有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