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 章 给粮天水

腊月二十三,小年。

成县东南山区煤矿中第一炉焦炭炼制出成品,同日革命军民兵部队抽调二百人组成运输队,把焦炭装入荆筐中,用骡马或驴驮往黄渚镇的炼钢厂。

趁着时下结冻,在革命区的嘉陵江、西汉水河等十几条大小河流上狭窄处建造了数十座木桥。

从炼焦厂到炼钢厂,骡马驮运只需四天就可以把焦炭驮运到炼钢厂。等到连接各处木桥的山道全部修成,还能最少缩短一日的路程。如果把所有的山路都扩宽,能够通行牛车的话,虽然不能缩短多少路程,但是运量肯定会成倍增加。

百姓们居家闲着要吃饭,让他们出来干活同样要吃饭。既然绕不过粮食消耗,就必须让消耗掉的粮食发挥最大效能。

农闲时节的这个冬季,姬国卿动员了近五万百姓以每天管足两顿饭的代价,安排到煤矿、炼焦厂、铁矿、炼钢厂、铜矿、铅矿、架桥、铺路等等各个工地中。

革命军战士无战事时,除了训练,就是到各处山中去打猎,同时把打猎作为考评的一种,督促革命军战士多多获取猎物。

有了一定量的肉食,不但可以缓解粮食储量的不足,还可以让战士们、劳工们得到应有的营养,让他们干劲更足地投入到各种劳动中。

此时,还不是考虑什么生态平衡的时候。

人的肚子还填不饱,哪里还容得上那些野生动物逍遥自在?

自十一开始,商贸公司从汉中、四川购买的粮食就不再运输到西和县、西汉县和礼县,而是全部留在了成县、徽县和凤县、两当四地。

嘉陵江上游流域四地,大约七万人口,除了到各处厂矿、工地做工的人能混个肚子圆外,其他近四万人仍生活在濒临饿死的边缘。

几个月来革命指挥部花费了近二十万两银子购买粮食,仍不能保证革命区百姓的温饱。好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比较富庶,有大量的粮食卖给革命区。

虽然革命指挥部储存的银两只剩下了四十四万多两,但是姬国卿仍打算拿出二十万两来购买粮食,保证革命区十几万百姓支撑到来年麦熟。

革命军战士、各县镇公职人员、兵工厂、议员、学堂等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支付工资。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革命指挥部很快就会拿不出银两来支付相应的工资。

姬国卿知道,大明甚至是后来的大清,都不缺少银子。

华夏这块儿土地上,如今存放着数十亿两的银子。

比如说李自成到了北京后,一连串的输银助饷和各种名目的搜刮,《明季北略》记载有“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锭皆五百两……”由此大致可以推算出李自成的大顺此时最少掌控着四亿两白银。

这么多的银两,很快就会随着大顺的灭亡,很大一部分的银两流入满清。可以说,此时的满清,储存的银两数额更大。

总的来说,当今这个时代华夏所拥有的财富数额非常大,估计可占到全世界财富的三成。

面对这么多的银两,不去设法弄一些控制于自己手中,这本身就是一大失败。

纺织服装厂生产的布匹供不应求,机制的布匹,幅宽质密,质量上乘。

十一月底,商贸公司试着将两车二十匹布运往四川后,当即被富人抢购一空。

在四川几大富商的串联下,商贸公司跟他们签订了一系列商贸合作协议。

首先,四川的粮食、棉花、蚕丝、茶叶等源源不断地通过富商们运往革命区,革命区把成品的棉布、混纺棉毛布、丝绸再返销回四川。

有了固定的贸易往来,就可以继续扩大商贸经营规模和品类。

四川的富商刘允荳,在四川尤其是川北一带势力甚大,经常到江南去经商。姬国卿便嘱咐商贸公司总经理冯葵园,恳求刘允荳到江南或福建一带购置玉米、花生、土豆、红薯、西红柿、辣椒等作物种子。

这些新奇的作物,不管价格有多高,革命区都要将之引进。

眼下,革命区“进口”的物资远远大于“出口”,这主要还是革命区敢于“出口”的物资并不多。

比如说仅有的布匹,还是强行挤兑出来的。这样的宽幅细密布匹,在革命区也非常受欢迎,基本上刚刚购置进棉花,就有不少人给纺织服装厂“下订单”预定布匹。

单单纺织服装厂和商贸公司,每个月眼下就可以缴纳税金近两万两。

两万两银子,基本上可以支付革命贼战士和各类公职人员的工资。不过,革命军如果继续扩编的话,革命指挥部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再说,革命区此时各个工地上的劳工,只是提供给两顿饱饭,还没有承诺给他们工资。如果这些人都发工资的话,革命指挥部目前存的二十多万两银子就不够用。

腊月二十三,凤县的牛家军终于支撑不住选择了投降后,把其中一个姬国卿最为关心的人袁宗第带到了西汉县。

跟李来亨的“特使”身份不同,袁宗第于十一月底潜入到凤县后,一直没有露面,此时是作为“俘虏”被押送到西汉县革命指挥部的。

对于这个大顺的前营制将军,三品大员袁宗第,姬国卿是不打算将之放走的。

暂时革命军还跟大顺保持着“暧昧”的关系,私自扣押大顺的三品制将军,显然是不合适的。好在革命军在此前已经在姬国卿说的红花铺、黄牛埔等各驻扎一个营的兵力进行布防。

嘉陵江上游流域四地跟关中宝鸡之间的交通、信息被阻断,只要革命军不主动把袁宗第扣押在革命区的消息透露给大顺,大顺暂时是不知道袁宗第近况的。

考虑到革命军跟大顺的“特殊”关系,姬国卿把袁宗第看管在革命指挥部后,派人到天水县,送消息给天水的大顺军。

称袁宗第、牛俦、牛贞等人,由于战时不慎受伤,长途跋涉害怕他们伤势加重而出现不测,故而暂时留在革命区将养数月。待这些人身体痊愈后,革命军自后将这些人完好无损地恭送回西安朝廷。

不出意外的话,满清辫子兵及汉奸绿营兵会在正月初十左右攻破潼关,同时陕北的阿济格大军也会顺势南下。

届时,李自成就会如同丧家之犬般逃往襄阳、武昌一带。

到那时,李自成自顾不暇,哪里还会理会得袁宗第等人是否痊愈?

留住袁宗第或者李来亨,不是因为这些人武力值多么的高,多么的有智慧,而是这些人特殊的身份。

等到李自成死后,群龙无主的大顺阵营,需要这样的有着特殊身份的人来收拢。

这些跟满清辫子兵真刀真枪拼杀过的将士,是未来革命区成长起来之前抵抗满清的主力军,姬国卿不想放弃这支抗清队伍。

为了表示革命军对大顺的诚意,得知天水县严重缺粮后,同样缺粮严重的革命指挥部,慷慨地拿出小米、大米、各种豆类共计十万斤粮食送到天水县。

未来的几个月,姬国卿不确定满清的辫子兵会不会前来,留着天水县的大顺军,可以将满清辫子兵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由天水县的大顺军正面跟满清作战,革命军就可以动用灵活机动的骑兵,动用火.枪和手榴弹跟满清展开游击战。

在满清逼死李自成,渡江攻入南京,俘虏了红光朝的皇帝朱由崧后,凡是敢于跟满清作战的势力,会得到广大汉人的拥戴。

革命军跟大顺和南明政府都保持“暧昧”关系,尤其对革命区朱家皇族的人有着特殊关照,没有杀死一个被俘者,目的就是在未来得到朱家皇族的一些谅解甚至是拉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