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2 章 游说李成栋之二

姬国卿前世记忆中知道李成栋最后时刻反叛了满清,重新投入南明怀抱。

这个人之前不管怎么样,此时毕竟手握重兵,不管他投靠谁,只要不继续为满清做事,这对满清就是一个沉重打击。

如果李成栋能够投身革命,眼下用人之际,姬国卿不会翻旧账对李成栋怎样怎样。

等到革命军初步统一了华夏大地,想“拾掇”李成栋,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劣迹斑斑的李成栋,毛病一抓一大把,想收拾李成栋时,只需要自己一个暗示,天下人会将李成栋千刀万剐的。

姬国卿不能确定的是,李成栋到底会不会投身革命。

不过,这一点不重要,只要李成栋不再帮着满清,这对革命军来说就是喜闻乐见之事。

对付满清鞑子,可以毫不留情地动用武力,对付南明势力,可以通过政治手段逐步解决。

此时的姬国卿对“领土”和“人口”的需求都不是太大,对“和平发展”的需求倒是最为迫切的。

在这个档口,能不动用武力,姬国卿就绝对不愿跟任何人动武。

满清也好,南明也好,他们的体制已经定型,想做出一些改变非常困难。

尤其是病入膏肓的南明,对他置之不理,他有可能自己病死了自己。

革命军发展太快,许多体制需要做出调整,并让民众逐步去接受、适应。

宁夏回人长久不接受革命,就是因为他们的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贵族很难接受革命军的平等制度。

这样的问题,在宁夏之外的其他地方同样非常突出,若非革命军的强力表现,汉中、四川等地不会表现得如此稳定。

要知道,汉中表面上的稳定,其实就是汉中代表地主阶级最大的地主贺珍投身于革命。

贺珍成为革命军师长以来,表现得非常不尽人意,有点混日子的意思,姬国卿害怕贺珍某一日又反叛了革命,及时作出调整,夺取了贺珍的兵权。

明面上晋升贺珍到军部当参谋,实际上贺珍手中已经没有一兵一卒的掌控权了,还不如当个旅团长有权势。

跟贺珍相同的还有杨展、詹天颜、马应试、贾连登、曹勋等,他们此前都可谓是代表了一方的大地主。

他们投身革命后,只是将他们家中的田地平分了,房产、粮食、银钱等都分毫未损,成为革命者之后,无一不是革命区的“寡头”。

由于这些人手中的财产是投身革命之前所得,革命司令部无法通过收税的方式将他们手中的财产逐步抽取,只能劝说他们对企业进行投资,从中抽取他们的税金了。

可是,这些人将财产用于投资后,资产滚动越来越大,家产积累得比之前更多。

像杨展、贺珍、罗岱等这些稍早一些投身革命的人,都还具备有非常强烈的兴办公司的愿望,多次央求姬国卿,让姬国卿答应将一些生产机器的项目交给他们。

姬国卿一直没有答应他们,不是害怕这些“寡头”越来越富有,而是很多的东西还没有考虑成熟。

比如说谢椿谢家创办的蒸汽机公司,大到水箱、小到螺丝,基本上都是蒸汽机公司根据需要自己生产的。

革命区目前的所有公司,基本上都是一家全能的企业,几乎所有的配件都靠自己来生产。

这样的公司,不但效率低下,而且生产出来的配件标准不一,长久以后,还容易形成独立的“小王国”,公司之间的关联度不高。

还以蒸汽机公司为例,谢家的蒸汽机公司其实主要掌握核心的气缸和曲柄、曲轴生产就足可以了,其他的辅助配件,完全可以交给其他的专业的公司进行生产。

这样的话,会在革命区形成一个产业链,每家公司都是产业链中的一环,相互依存度非常高,谁也离不开谁,这就便于让“革命司令部”对这些“寡头”进行控制。

年初,专业生产螺丝的公司已经独立创办,革命区所有公司使用的各型螺丝都要从这家公司购买。

可是,眼下只有一个专业的螺丝公司,这对工业的发展制约太大,接下来必须有更多更细化的专业配件公司。比如说轴承公司、刀具刃具公司、量具公司、活塞公司、阀门公司、管件公司等等等等。

在各类公司还没有细化之前,细化办法还没有出台之前,姬国卿是不会将一个完整的机器生产交给某家公司。

最后,就是华夏科研中心跟各家公司和姬国卿之间的关系。

华夏科研中心在姬国卿指导下,摸索研究出来了很多技术。

这年头愿意投资建厂的人很多,只要华夏科研中心的研究员愿意,他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交给某个人来创办公司。

这样一来,华夏科研中心不就解散了吗?

最初,连姬国卿都想用自己的名义创办所有的公司。

由于姬家可用的人实在是太少,姬国卿又需要更多的人到自己身边协助管理整个革命军和革命区,哪里还能分出去几个人管理公司?

因此,姬国卿与华夏科研中心之间的利益分割关系,华夏科研中心跟企业之间的利益分割关系,至今还没有一个合理的办法,这也是姬国卿暂时没有答应杨展、贺珍等人创办公司的原因之一。

在政治上,姬国卿没有给这些人足够的地位,在经济上姬国卿又没有给这些人足够的施展空间。

相比与早期跟着革命军闹革命的人,一群山里娃,如今要么身居高位,要么创办了自家的公司,一个个在革命区混得风生水起。

长久以来,杨展、贺珍这样的人心中对革命的热情就不那么高涨了。

革命军在四川开展工作已近两年,四川南明阵营的樊一蘅等,大西阵营的孙可望等,一直没有更多地跟革命军接触,就是因为贺珍、杨展等人投身革命后“混”得并不怎么样。

革命军此时连四川还没有完全“解放”,马重僖就跑到阻隔着广西和贵州的广东去劝说李成栋投身革命。

就算李成栋答应了,广东作为革命军管辖的一个飞地,对革命军的建设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有人自告奋勇去劝说他人投身革命,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革命司令部必须给与充分肯定和赞同。

经过十五天时间的短暂“政治培训”,马重僖代表革命司令部来到了广东。

天下地方这么大,马重僖不去劝说革命区周边的人投身革命,反而远到广东去劝说李成栋,原因就是马重僖和李成栋都是回人老乡,两人有着不少的共同语言。

见李成栋提出疑问,马重僖道:“先时,我也弄不明白,为何革命军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呢?这其实都是司令姬国卿告诉我的。

“他说,革命军发展太快,吃下去的东西太多,一时难以消化,故而显得营养不良,太过瘦弱。

“他说这话时,我真是不懂得什么意思。

“他说,革命军进行革命不是推翻一个王朝,建立另外一个王朝,这样的话换汤不换药,革命就容易得多。

“革命,不但要推翻现今的王朝,还要创建一个没有王朝的平等世界,这一点就非常困难。

“革命创建初期,组成革命军的人都是穷得没有饭吃的赤贫人,这些人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为革命卖命都可以,因此这些人是革命队伍中最忠诚、最可靠的人。

“随着革命军的发展,队伍中多出了许多原本丰衣足食的人,在这些人意识中,他们理应得到很多的钱粮物资,理应受到穷苦人的服侍和尊敬,穷苦人此时跟他们平起平坐了,他们便心生怨恨。

“由于当前革命军中穷苦人太多,而且都还手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些富贵出身的革命者不敢对革命不忠。

“等到日后革命军的组成都是富贵人时,他们就会趁机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

“按照眼下发展形势,革命军当中的富贵人会越来越多,因为随后会有很多的人归顺革命军,而这些人都是巡抚一方的诸侯、总督一方的将军等等。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不管跟着谁,都少不了他们的荣华富贵,他们是不会为了国家人民利益牺牲自身利益的。

“他们到了革命队伍中后,由于自身本来就拥有足够的财富,到了革命区那里根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吃穿无忧。

“虎子,你可以这样去想,咱们的一日三餐,咱们穿的衣裤鞋袜,都是咱们自己制作的吗?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姬司令说,这些东西都是其他人通过劳动,用双手或者双腿创造出来的。

“不管是在哪里,通过双手或者双腿不停劳动的,吃穿都不是太富裕。反而那些不需要通过双手或双脚去劳动的,却丰衣足食,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公平的,革命者要尽量将之均衡,达到一个相对的公平。

“而要达到这样的公平,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中和这里的矛盾。

“最简单的问题,就是粮食。

“对穷苦人来说,他们能得到几十斤的粮食,就可以延续他们好几个人的性命,粮食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的性命。

“对富贵人来说,从来都不用担心粮食。

“在革命区,粮食的问题同样最为重要,为了照顾绝大多数的穷苦人,革命司令部必须严令革命区各地在收获季节不能过分降低粮食价格,在冬春季节不能过分抬高粮食价格。

“同时,革命司令部每年甚至每个月都要从其他地方购买大量的粮食去赈济革命区内挨饿的百姓。

“对身无分文,又缺吃少穿的穷苦人来说,他们希望革命区的粮食非常便宜,便宜到一个铜钱就能买到一车的粮食。

“对那些辛勤耕种的人来说,他们希望革命区的粮食非常贵,贵到一车的铜钱只能买到一斤的粮食。

“对那些富贵人来说,他们希望革命区的粮食差价非常之大,收获季节一个铜钱可以买到一车粮食,青黄不接时一车铜钱只能购买一斤粮食,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利用手中的银钱去赚取更多的银钱。

“同样的粮食,在不同的人群中,就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造成不公平的矛盾,这样的矛盾是最需要解决的。

“可是,粮食的收获,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像那些镰刀、斧头之类的工业品,只要投入了劳动,很快就可以有收获。

“由于当今天下不单是革命区缺粮,革命区之外的地方更加缺粮。

“如果革命区严把死守,不让外界任何一人前往革命区,革命区只需要等到下一个粮食收获季节,就可以解决粮食带来的最初步问题,这就是不再有人饿死在革命区。

“可问题是,每天都有很多的穷苦人涌入革命区,革命者又不允许拒绝这些穷苦人到革命区去避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