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3 章 精益求精

连续几天忙,没有时间更新,今天努力抽空两更!

关中接二连三出现的胜利,短时间各路人马归附到拥兵十万,加上汉中原本的三四万人马,贺珍麾下兵马接近十五万。

先时,罗岱率兵两万被革命军三四千人打得惨败,那是因为革命军拥有精良的火器。

通过从革命区购买的精铁和铅铜,细作也打探到了革命军火器的部分秘密,比如说定装纸壳弹、颗粒火药、三段式射击、菠萝外壳手榴弹等。

贺珍拿到了这些秘密后,也让技术高超的、以蔡怀礼为首的匠工数十人进行仿制,汉中造火.枪的射程能够达到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米),这比之前的火.枪射程提高了许多。

有了定装纸壳弹后,装填速度提升了一倍,汉中军有了汉中造火.枪后,瞬间跃升为当世强军行列。

由于没有见识到革命军菠萝外壳手榴弹实战效果,汉中仿造了革命军的手榴弹后,爆炸效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

试爆的结果,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手榴弹能在爆炸力作用下四分五裂,三分之二的手榴弹爆炸后都是开裂了数条缝,起不到多大的杀伤作用。

革命军已经为各师配置了五个营的火.枪、火炮、手榴弹了。

革命军的组成都是各地百姓中的青壮,其中不乏外来涌入的人,里面究竟有多少人是敌对势力的奸细,谁也说不准。

定装纸壳弹、颗粒火.药、三段式射击、菠萝外壳手榴弹,不用那些奸细们仔细打探,随便在各师都能亲眼看到,这可以说根本不是革命军的秘密。

革命军要想保守这些秘密非常困难,因为这些东西他人看一眼就能学会,技术含量太低。

革命军火器的核心秘密,是不可能从外观和杀伤效果上来打探到的。

比如说铅铜比例的配制,枪管厚度具体数据,枪管长度具体数据、定装纸壳弹火.药的重量,手榴弹最薄处尺寸数据,一颗手榴弹上面有多少个凸起和多少道凹槽等等,这都是在姬国卿指点下,华夏科研中心经过十几次甚至是几十次实验得出的。

能够进入兵工厂的劳工,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并且几乎是被软禁在西汉县兵工厂的(兵工厂的生产车间和家属区、学堂、单身宿舍等全部建造在一个大院内,经常有革命军战士把守着)。

革命指挥部给了他们宽敞舒适的砖瓦房,优厚的待遇补贴,崇高的地位,他们生怕犯了小错被兵工厂辞退,有谁愿意离开兵工厂?

再说,单单一颗定装纸壳弹,就有包括火.药配置、称量、铅弹合金配置、制造等五个大项。

其中比如说火.药配置这一项,又分为精选炭粉、溶解提纯硝粉、精炼硫磺等三个小作坊,三种原料全部制作出成品后,再由配置作坊按比例配置火.药,然后交给晾晒车间制作成颗粒火.药。

铅弹制作前,先由称量车间将提纯的铅铜称量出来,冶炼车间按比例将铅铜熔炼成锭,切削车间将铜锭分割加工成相应的铅铜合金弹丸。

最后,颗粒火.药、铅铜合金弹丸交给组装车间,组装车间按照比例称量出火.药数量(已经实现机械称量,不再是人工用戥子一一称量),与铅铜合金弹丸加上一段火绳包裹在油纸中,定装纸壳弹才最终成型。

至于手榴弹,程序就更复杂了,铅铜合金配比跟枪弹又有区别,配置了铅铜并熔炼为合金后,是机械冲压(最早期是制模浇铸,每造一颗手榴弹,就要制作一个模具,工作量非常大,效率非常低。后来,在姬国卿提议下,董庭扬等人制作出了碳钢模具,模具设计为两半合拢结构。将硬度较低,延展性较大的铅铜合金先滚压成圆筒置于模具内,靠机械力量如同液压机一般冲头插入铅铜合金圆筒压入钢制模具内,松开模具后,就是成型的手榴弹外壳),然后是火.药填充,钳压封口,安装木柄、火绳等。

由于大部分工序都是机械加工,可以做到各部尺寸、重量的相对统一,端的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有什么差别。

汉中造的手榴弹,遵循的自然是模子浇铸法,不但制作起来非常缓慢,而且无法保证质量,比如说铸造砂眼、缺陷等。

冲压成型,速度堪称浇铸的上百倍,冲压出来的手榴弹外壳,经过检查有伤痕、裂痕、缺损、缺陷的全部回炉返工。

浇铸出来的外壳,发现有什么缺陷,毁掉之后重新制模浇铸就更加费时了。

因此,对于汉中的“质检员”来说,稍有缺陷的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合格。

这样一来,汉中造怎么能跟革命区造相比?

在革命区现在的兵工厂,全部的员工算在内,达到了八千二百多人。

八千多人,每个月才只能制造出二百四十多支火.枪,一千三百多颗手榴弹,十三门虎威二号,九十多发炮弹。

工作效率如此低下,就是因为“质检员”的严格把关,任何有瑕疵的产品,都不合格,必须回炉重造。

正是因为革命区兵工厂的严格质量把关,才造就革命军火器的精良非凡。

姬国卿是为兵工厂出了不少点子,让兵工厂的研发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是,能制作出精良的武器,就跟姬国卿关系不是太大了。

一道道的把关验收,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实验、总结,精益求精的要求,是革命区兵工厂乃至姬家、曹家等私营企业的核心。

外观,可以随便模仿,关键是想阻止根本无法做到。

核心的东西,任何人都无法获得,这也是姬国卿答应“出口”给贺珍钢铁、铅铜,让贺珍大肆制造火.枪火炮的原因。

姬国卿知道,就算自己对技术封锁做到极致,这个时代也不乏机械、冶炼方面的大师,他们只需要见到了革命区火器的外观,就基本上能够仿造出来。

除非,姬国卿将天下所有能工巧匠都弄到革命区来。

比如说在汉中为贺珍仿造枪炮的蔡怀礼,初始水平就比董庭扬高。如果将蔡怀礼聘请到革命区,学习了革命区的先进理论知识,并得到姬国卿指点后,董庭扬只能是望其(蔡怀礼)项背了。

显然,这暂时是不可能的。

既然无法杜绝让他人制造火.枪火炮,更无法让许多的“工程师”都到革命区来。那么,何不敞开胸怀,大大方方地帮助他人制造火器?

革命军靠的是火器致胜,刀枪骑射功夫跟人家不能比。

如果让他人都学着革命军重视起火器来,他们的火器制造又不如革命区,那不是让他人扬短避长,放弃了自己优势项目,选择了自己劣势项目吗?

不知道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与不对,反正姬国卿是这么想的。

贺珍不但得到了关中多方的响应和支持,而且还制造出了自己的火.枪和火炮手榴弹,除了手榴弹杀伤效果不尽如人意外,火.枪和火炮都还比较不错。

在关中作战的汉中军,没有体会到汉中造火器的威力,贺珍的亲随军算是见识了汉中造火器的不凡之处来。

别的不说,单单是从革命区“进口”的钢铁就不是其他地方精铁所能比的。

锻打、浇铸等,不管怎么折腾,革命区冶炼的钢铁都堪称极为上乘。

打造出的枪管,即便是厚薄不一,试射了超过六十次才出现裂痕。

这在之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虽然从革命区购买的精铁比江南、四川的贵一倍,但是其效果比江南和四川产的精铁好上五倍以上。

怪不得传闻革命军的火器多么多么精良,单从精铁冶炼上面,革命区工匠已经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