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8 章 桃花源

在当地百姓介绍下,也在革命军战士陪同(看押)下,田梁二人来到了渭河大桥修建处,他们虽然没有见到大桥修建成功之后是什么样子,但是看到渭河两岸铺展开来的工地规模时,他们二人更为震惊了。

根据目测,未来的渭河大桥建成之后,整个桥最少有三里长。

三里长的桥,田梁二人还从来没有见过!

革命军、革命军,田梁二人心中的革命贼真正成为了革命军!

能够制作出铅笔、香皂、水泥,并且还能够建造出三里长的大桥,这样的一群人,还能称之为革命贼吗?

除了这些,自从在中卫见到革命军和宁夏军打仗时,田梁二人便觉得革命军的旗帜别具一格。

五色彩条旗,中心位置是个太极图。

后来听说,那样的旗帜叫太极五行旗,太极代表的是天皇伏羲,也正是天皇伏羲点化了革命军头领姬国卿,才让姬国卿创建了革命军。

在革命区,人人都相信头领姬国卿经过古神伏羲的点化,知道了很多世人无法想象的事和东西。

铅笔、香皂、水泥等,都是姬国卿指导革命区其他人制造出来的。

在革命区,不但到学堂读书识字免费,到医院医馆看病吃药同样免费。

如果某个人活到了七十岁,每个月还有半两银子的养老银。

达到了七十五岁就提升为每个月一两,八十岁后,每个月就是二两。

在革命区,行政处的所有长官都是百姓们推选出来的。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是地位平等的普通百姓,革命区没有贵族百姓之分,不允许行磕头礼。

革命区的女子不允许裹脚,只有不裹脚的女子才能参军成为革命军战士,也只有革命军战士才能被推选成为各级行政处官员。

可以说,只要参军成为革命军战士,就相当于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和进士。

在革命区,所有的革命军战士必须要学习识字和算术,革命区的新字非常简捷易学。

都是姬国卿将原本笔画繁杂的汉字进行简化,革命区使用的汉字全部都是简化字。

在革命区,有一种奇怪的发音符合叫汉语拼音。

六七岁的孩童进入学堂后首先要学的就是汉语拼音。

只要学会了汉语拼音,就算是不认识的字,通过学堂里教授编纂的字典,就能够查出该字读做什么音,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听说,等到明年革命指挥部搬迁到兰州城后,就会建造什么印刷厂,不但要印刷钞票,还要印刷报纸和字典。

届时,革命军要保证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字典。

......

革命区的新奇或者说神奇之事实在太多,听得田梁二人都有些迷失自我了。

这哪里是贼窝呀,这分明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甚至比桃花源还令人向往。

这个革命区,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离开天水市,进入西秦岭山中后,每经过一处都让田梁二人感到不可思议。

西秦岭山中的村镇,几乎全部都是砖瓦房或者是青砖水泥粉刷的房子。

这里的道路,平坦而宽阔,虽然没有用水泥铺设路面,但是马车行走在上面一点儿都感觉不到颠簸。

沿着西汉水河,全部都是高大坚固的堤坝,堤坝外侧是郁郁葱葱的各种豆类和许多连田梁二人都叫不出名字的作物。

打听之后,田梁二人才知道长着跟谷子差不多,叶子比谷子宽得多的叫玉米,地上爬满了藤蔓的叫红薯,叶片上有些毛茸茸东西的叫土豆,长着指头粗细尖尖头的叫辣椒,同样贴着地面生长,开着小黄花的叫花生。

这些作物当中,田梁二人吃过花生和玉米,但是从来没见过花生和玉米长得什么样。直到今天,他们二人才真正见到了花生和玉米的植株到底是什么样子。

至于红薯、土豆和辣椒,二人根本就是数次见闻,打听之后,连革命区的百姓都没有尝过红薯、土豆、辣椒的味道。

因为这些新奇的庄稼都是去年才从福建广东一带买来种子在革命区种植的。

只有等到秋收后,这里的百姓才能尝到这些新奇庄稼到底是什么味儿。

福建和广东一带有花生和玉米田梁二人是有耳闻的,可红薯、土豆、辣椒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革命区的首领姬国卿是怎么知道的?

或许,这就是上古大神点化的不凡之处。

来到西汉县这个革命区的核心城市后,田梁二人被安排住进了革命指挥部内部的宾馆(客栈)中。

听说,要见的人姬国卿这九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根本没时间接见田梁二人。

田梁二人想要见到姬国卿,只能等到第十天,而且还是晚饭后。

这九天里,田梁二人可以自由出入走动,但必须由革命军战士陪同着。

在西汉县,很多地方是不允许参观的,那里衣着整齐的革命军战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显然那些地方都是革命军的机密所在。

很可能革命区的铅笔、香皂都是在那些地方生产的。

时刻由革命军十一名战士陪同着,田梁二人也不便打听,只能是走马观花地大致看个热闹。

田梁二人早年就跟满清做买卖,此时都已入籍成为了“旗人”,他们也都跟旗人一样留着金钱鼠尾。

可是到了革命区后,发现这里的人发饰更怪异,最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留着各种各样的短发。

即便是一些少女,也留着齐耳短发,不再绑辫子和挽发髻。

在革命区,穿长袍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穿着类似于革命军战士所穿窄袖束腰的“夹克式”服装。

在革命区,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蓬勃向上的笑容和神情,几乎看不到愁苦和哀怨、麻木无助的表情。

这种现象,即便是在繁华的北京城都不曾出现过。

最让田梁二人感叹的是,革命区的任何村镇县城,都是干干净净、几乎一尘不染,街道上、道路上时常能见到拿着扫帚和撮箕清扫路面的人。

干净是一方面,没有异味更是一方面。

就算是当今的京城,到处都还充斥着腐臭味。

旱厕、污水、垃圾等随处可见,不像革命区,即便是旱厕,也用石板或木板遮盖着。

家家户户使用的污水都经过暗渠排到了远离村镇的田间地头,垃圾都被集中在了一处发酵腐熟成粪,成为地里庄稼的肥料。

陶渊明的“桃花源”是凭空想象的,革命区却是实实在在的。

田梁二人家财万贯,不愁吃穿,可他们在真正的旗人面前,或者在各类官员面前,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人家不高兴了随时收拾自己。

在穷苦人面前,田梁二人道貌岸然、高高在上,可这些都是用无穷的点头哈腰、奴颜婢膝唤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