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杨县令:要不要本官为你们做媒

中秋佳节。

临安府各县都变得热闹起来,街道上灯火通明。

舞龙,赏花灯,观潮,说不出的热闹。

钱塘湖,也叫西湖。

此刻的湖畔,正有一艘画舫停靠在那里,这画舫正是钱塘湖诗回的举办地。

能来这里的,非富即贵。

一处贵宾间内。

“陈员外,你怎么将你女儿也带来了?”

“佩蓉这丫头倒是越来越标志了。”

“陈兄今日准备为其找个如意郎君不成?”

众人笑着打趣。

而听到如意郎君四字,佩蓉心中不由浮现出陈亮的声音起来。可想到对方已经与别人有婚约,心中便没来由生出几分愁绪。

“诸位今年可知道有什么好的诗词?”

陈德影并未将话题将自己女儿身上引,反而是询问几人起来。

闻言,几人纷纷说起见过自己的诗词起来,不过这些诗词大都稀松平常,和陈亮所著的完全没法相提并论。

“杨大人到。”

就在几人谈论时,一道声音忽然想起。

众人回过头,只见一名身穿华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见过杨大人。”

见到来者,众人纷纷上前行礼。

“免礼。”

杨县令挥了挥手,却是说道:“今日咱们只谈诗词,不论其它。”

“杨大人请坐。”

几人将杨大人请到主座上。

“说起诗词,本官倒是得到一首不错的诗。”

杨大人笑眯眯地开口。

闻言,几人连忙请杨大人分享。

随后,杨县令拿出卷宣纸。

宣纸展开,一首诗映入众人眼帘: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梅风烈烈临霜绝,竹品昂昂仗节坚。一颗红心尘不染,满腔浩气史堪传。人生最贵持清范,留得荣光耀九天。

此诗正是陈亮之前写给杨县令的。

“妙啊,梅风烈烈,竹品昂昂,这说的不就是杨大人吗?”

“杨大人为官清廉,人所周知。”

“杨大人,不知此诗是何人所创?”

众人看罢,都纷纷称赞起来,甚至还有人询问杨县令创作此诗之人起来。有才华,自然招人喜欢,不过他们却不喜欢那种恃才傲物,针砭时弊的文人。

和这种文人扯上关系,受到牵连可就麻烦了。

他们更喜欢的是那种知进退,明事理,人情练达的文人。

比如眼前这一首诗,先甭说他质量怎么样?

哪个当官的看到不高兴?

而能让上位者满意,诗的水平还重要吗?

并且这首诗写得也不赖。

“哎。”

杨县令叹了口气,十分感慨地说道:“本官自得到此诗以来,总觉得为钱塘县百姓做得还不够,实在是有些愧对此诗啊?”

“杨县令谦虚了。”

“如今我钱塘县万家灯火,户盈罗绮,都是杨大人治理有方。”

“没错,陈大人谦虚了。”

几人纷纷称赞起来。

而陈德影看到此诗,不由眉头微皱,他原本想与众人分享《水调歌头》。可没想到杨县令却是拿出了一首诗,这首诗虽然不错,但却无法与《水调歌头》相提并论。

如果将这首词拿了出来,抢了杨县令风头,恶了对方可就不好了。

“咳!”

杨县令轻咳了一声:“至于说作此诗的人,那就是陈家庄的陈亮公子了。”

陈亮?

众人闻言,都是微微一愣。

“可是那《三字经》的作者?”

“此人大才,非但创作出《三字经》这种传世之作,诗词竟然也写得这么好。”

“等有机会可要拜访此人一番。”

写出《三字经》,又懂得写诗给杨县令,可见对方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人情练达,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宋员外,本官听说你有一女唤作婉仪,如今正待字闺中,要不要本官拉拉红线?”

杨县令看着眼前的宋员外,笑着开口道。

“那就有劳杨大人了。”

宋克满心欢地说道。

“杨大人,小女仙梅也是温柔贤惠,还与杨大人乃是本家,杨大人可莫厚此薄彼。”

“你们家那女娃子就算了吧,我家芸儿知书达礼,与陈公子正是良配。”

其余几人闻言,纷纷向杨大人说叨起来。

陈亮家世本就不比他们来得差,又有如此才华,自己女儿能与对方结为连理,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求鲜花,求收藏,求评价票。)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