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写”出更美好的语言

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综合培养也越来越全面,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培养达成共识后,人们开始关注对孩子进行书写的培养,因为,在培养孩子书写的过程中,也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对他进行书写的培养,孩子年龄还太小,手部肌肉发育不全,写字的字体、笔顺不规范,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书写能力,反而会影响以后的入学学习,因此处在3岁这个时期的幼儿期不宜进行书写。其实,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它不仅忽略了孩子口语学习与文字学习之间的关系,也忽视了孩子发展中自然流露出的一种对于读写的需要和渴望,还忽略了孩子通过书写更容易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在3岁这个关键时期,要全面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

第一,孩子有书写的倾向。

一个3岁的孩子学习书写语言和学习口说语言一样,是孩子能力增长的过程。孩子在生活环境中接触文字的刺激,就会萌发假设、验证、发明和构建与文字有关的读写知识的各种想法促使孩子形成最初的写作能力。这并不同于过去传统上语言教学的阅读准备度的概念。着重从孩子本身的特征出发,强调读与写为一体,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动学习和构建的过程。但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文字经验不只是学习一个认知技巧,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语言活动。孩子对书写的萌发,并非在真空的环境中进行,社会与环境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环境中文字的分布、文字被使用的情形。

孩子本身就有书写、图画的能力,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孩子就会用他的小手在地上乱画,他随意涂写出文字的某些线条特征,如直线、曲线、交叉线等虽然看来不是有规则的书写,但是,这是孩子最早书写的表现形式。

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虽然他们没有接受过正式书写教育,但是孩子已经开始显示出他们逐渐发展中的文字概念,以及他们对语言关系的各种假设,孩子会以他们大脑中萌发的各种书写倾向来表达他们的不同书写思想,孩子最初的书写形式其实是乱涂乱画,他们会涂画出包括图形、数字、英文字母之类的符号,这也是孩子具有创作的天赋。孩子的书写作品反映出他们对中国文字特质所做的假设与发明,而在形式上有逐渐趋向传统的规范,其中大多数孩子都具有这种能力。

第二,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要全面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

书写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语言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在与语言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而自然构建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孩子语言的听、说、读、写之间的相互支持与补充。语言的形式,既有口语,也有文字,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语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用耳听、用口说、用眼看、用手写等等。书写可以说是孩子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接触到语言的书写形式,比如说广告牌、家庭测量器、报刊杂志、门牌号码甚至交通标志等等,孩子很多时候都会用笔或粉笔在纸、黑板上随意地涂写,随意地画下来。由此可见,孩子本身就有一种想写字、想画字的愿望,家长只要为其提供一些材料,孩子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书写练习。

第三,孩子有他独自的书写特点。

孩子在3岁时的书写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有其特定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孩子书写的可行性,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在学习书写时,最好配合他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用和发挥语言或文字的功能。

孩子学习书写的方式,往往都是借假设、尝试和逐渐修正有关语言运用,以及一些规范的书写系统来提高他的书写能力的。他能够正确地使用书写方式,不是靠简单教授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他不断地学习、模仿和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比如说孩子在写字的时候只是使用少数几个笔画,利用不同的组合就书写出很多不同的字,这种发现促使孩子自发地练习写字,探索字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在练习书写的时候,最好给孩子一个语言和文字被有意义地使用的环境,这样孩子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书写,他们才会知道自己的姓名是有意义的,从而萌发涂写自己名字的愿望。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学习写字的过程就像他学习说话的过程一样,不仅要有家长正确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他自己的主动性,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逐渐提高他的书写能力。

对孩子的书写培养,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这也体现了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完整教育的方法,完整教育论认为尽管3岁的孩子还处于学前阶段,他们的语言还是以听、说能力为主,但应为孩子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书写信息,为孩子日后在书写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孩子在刚刚学习书写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孩子拿笔的姿势,他们常常把笔握得很低,有的孩子几乎把手指都握在了铅笔芯上了;还有一些孩子在写字的时候,常常是让笔垂直于纸面写字。这样的情况很常见,这样的书写方式会导致孩子写字时手指挡住了视线,看不见笔尖的移动,故而不得不歪着头,俯下身去看,好像是要用鼻子去感受那些笔划,这就使眼睛与笔尖的距离过近。等孩子入学以后,每天有许多时间坐在书桌前书写,如果他们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对孩子的脊髓、胸廓非常不利,甚至会影响心肺功能。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呢?

第一,抓住书写的关键。

造成孩子错误握笔的原因有二:一是孩子还保持着握蜡笔的习惯;二是孩子的指力不够,还不能很好地把笔拿稳。所以孩子在书写过程中,让孩子抓住手指离笔尖一寸的关键,这才是正确书写的保证。

第二,引导孩子观察模仿。

孩子在3岁的时候,他的观察好奇心是非常强,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引导孩子去观察大人们的握笔姿势,让孩子仔细观察家长是如何正确下笔书写的,同时激发他的模仿兴趣,让孩子在观察、模仿中学习到正确的书写方式。

第三,教给孩子一些书写口诀。

在教孩子书写的时候,家长可以编一些书写儿歌,引起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如:老大老二紧握笔,老三笔下稳稳靠,笔杆儿紧靠老虎口,写起字来稳又好。同时我们又把“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简化成七个字:头正背直脚放平。围绕着这些形象、有趣、易理解的小口诀,孩子更容易掌握书写的正确姿势。

第四,在比较中让孩子自己区分正误。

比较是认识事物、把握本质特征的重要手段。家长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给孩子举一些例子说明因为书写姿势不正确而带来的危害,比如说爸爸的近视眼就是因为书写不正确才造成的,还有一些弯腰、驼背之类的现象,让孩子认识因为错误的书写方式造成的不美、不好、不方便的后果,让孩子在比较中领悟、把握、区分正误。

第五,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在指导孩子书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在孩子初步掌握了正确书写姿势后,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姿势,对孩子竖起大拇指,给一个小红花等等,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鼓励孩子保持这样的书写姿势,充分调动孩子保持正确书写姿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书写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书写姿势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书写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姿势,为孩子以后在语言的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