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调兵遣将

“谢陛下!”

随后,“哗啦啦”地,所有朝臣就都站了起来。

“陛下”,在瞧见朱祁镇那满是疤痕、污泥、血渍的盔甲后,礼部尚书胡濙颤颤巍巍地问道,“可是受伤了?”

而后,只见因为隔着珠帘而瞧得不大真切的孙太后,立即跟着呼叫了一声:“皇帝?”

“朕,无恙!”朱祁镇在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娘之后,便对着所有的臣工,气沉丹田地说到。

“那就好、那就好”,胡濙拍了拍自己的老胸脯,“先帝保佑啊”

“只是,不知陛下是如何回至京内的?”

“行了”,朱祁镇制止住了诸位老大人对自己的问询,转而是挑起了其他的话头,“朕刚刚入京,发现京师居然戒严了许多啊,可对?”

“臣以为”,兵部右侍郎于谦站了出来,“此次乃为了防止我大军同瓦剌交战期间,会有歹人作乱所设,所以,理当可以。”

“好了,朕又不是不知道你们在想些什么东西,莫要再找些其他借口了。”

“臣,不敢。”于谦立即告罪到----万死不过臣民之罪,所以,他绝对不能说这是因为皇帝的任性而导致如此的。

“顺天府、兵部。”朱祁镇没有搭理于谦的自责,转而接连叫了两个衙门。

“臣在。”于谦和顺天府尹王贤回应道。

“传朕旨意,顺天府即刻张贴布告,言明,我大明同瓦剌的大战,不日即能停战。”

“并且,将京师的戒严程度,下降一半。”

“记住”,朱祁镇着重强调了一下,“是‘下降’,而非彻底取消!”

“尔等可记住了?”

“臣,记住了。”王贤和于谦回话到。

“还有,把山东、河南等地的备倭军、备操军等,即刻调动起来,命其尽快赶向边关。”

“记住,此次虽然要快,但是,辎重等事项,千万、千万要注意好。”朱祁镇省得自己之前的错误在于何处----例如,短短几日,便强令大军开拔了。

而非是等到军队做好了准备后,再做行动。

“陛下。”于谦打断了朱祁镇的说话。

“何事?”

“自山东、河南等地调动备操军、备倭军等进入京师、边防二处,此事在经过了朝堂商议,又经过了太后懿旨同意之后,已经开办了。”

“哦,这样啊”,朱祁镇补充了一下,“传朕旨意,过半的兵力去往边防,而非京师。”

“但凡守好了边防,那么,京师自然安全。”

况且,在失去了喜宁和朱祁镇这两个大杀器之后,也先可还真地打不到京师来啊----朱祁镇在心里如是想着。

“去,传朕旨意”,似是觉得这点兵力可能不够,朱祁镇又调起了兵,“从长江以北的诸多州府,调动可掉之兵,前来应战,亦或备战。”

“具体处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事后尽快拿出章程出来,送到朕的面前。”

“可是”,于谦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陛下,若是再行调兵一事的话,臣恐怕粮草难以足够啊。”

“你直接就告诉朕,哪里有粮就行了。”朱祁镇不耐烦地说到。

“通州。”顺天府尹王贤立即回答了上去,毕竟,通州可是在顺天府的地界上啊。

“那行,兵部、户部、顺天府,三司一同出力,即刻把通州的粮草,调向该去往的方向,至于具体如何去办,尔等也应拿出一个章程给朕传过来,要快!”

“还有”,深知乱世将至,必有奸人扣押粮食的朱祁镇给了自己的办事下级,一定的权限,“若有阻拦者,格杀勿论!”

“是!”这下,刚刚的三司在京主事官员,一同应了下去。

“陛下,还有武备等也需要补充了,如若不然,如此之多的将士,恐怕刀、枪、剑、戟,乃至盔甲,不够轮换了。”

“嗯”,朱祁镇同意了兵部的这一提议,“兵部之后直接把应天府,及其周围的州府,征调上一一半的武备送入顺天府即可。”

“是。”于谦应了下去。

“还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朱祁镇又点了两个衙门的名字,“即刻调动直隶及周边各州府的所有骑兵,使其立即前往土木堡,或者居庸关,驰援英国公张辅等人。”

“务必要让这一场仗,死伤人数少起来,听见了没有!”

“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答应到。

“还有,把大明援军将至的信息,想方设法地给传出去,以安民心”,朱祁镇顿了顿,“以及,也要想方设法地让瓦剌知道,让也先知道,明白了吗?”

“明白了。”大臣回到。

“行了,今日的早朝,就先上到这里吧,诸君若是还有其他的事情,等过几日的时候,再议吧”,说着,朱祁镇就摆了摆手,“退朝吧。”

“臣等,告退。”说着,诸位大臣就缓步地后移向了奉天殿外。

直至,全部离开。

------

“哐哧。”

在见到所有大臣都离开了自己好远之后,朱祁镇这才一屁股倒了下去。

自己的这具身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啊。

养尊处优了不说,居然还接连大战了一天一夜----中间可是没有丝毫的休息时间啊。

这下,真心是扛不住了。

“陛下!”

一见到朱祁镇倒了下去,四周的太监、宫女和大汉将军都顿时惊呼了起来。

“皇帝!”

孙太后一把掀开了自己面前的珠帘,并站起身子,一路小跑向了朱祁镇。

“皇帝,你可是真的没受伤?”孙太后在看见朱祁镇的这番姿态后,不免生出了极大的疑问。

“可能,太累了?”朱祁镇迟疑了一下。

“或者,昨夜雨大,朕又披甲上阵,以至于,不经意间染了风寒?”

“朕诚不知了”,朱祁镇给出了自己的答复,“待会儿就让太医来了再为朕做一个确切的诊断吧。”

“那行,那待会儿本宫就让宫里去请上极为太医来为皇帝瞧上一瞧吧”,然后,孙太后话头一转,对向了太监,“尔等这些太监,还不快些扶起皇帝,等着还做什么?”

“是、是、是。”周围的太监赶紧上了前。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