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79.陶潜诗里话东昌

且说,朱棣等人乘着漕船沿着京杭大运河,从淮安行驶到东昌(今山东聊城)。

众人下了漕船,东昌码头,山东左参政段民、东昌府知府赵耘胜等人,早来相迎。芊芸下船时,瞥见段民和赵耘胜的官服上都有一两个小补丁,与淮安知府的华服、扬州丑员外的锦缎之衣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难道这山东和江南的风气不同,以廉洁和安贫为风尚?”芊芸心里暗暗思忖。

他们一路坐着马车,从码头一路向东,穿过商街,虽然是热闹,却不及扬州的十分之一。马车驶入乡间小路,四面平原,麦苗青青,田家荷锄,乡土气息十足。

“五弟,这里离乐安城不远了吧?”朱瞻埈问道。

“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朱瞻域回道。

乐安城是朱棣二子——汉王朱高煦分封的藩地。在山东还有两位藩王,一是在青州府的齐王朱榑,他是朱元璋的第七子。二是,在兖州府的鲁王朱檀,朱元璋的第十子。

“奴婢听说,运河沿岸的码头极为繁华,南边的丝绸、茶叶、竹、木、漆、陶瓷等会北运;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等南运。不过,怎么感觉东昌府不像传说中的繁盛呢?”芊芸好奇地问。

“大抵是二十多年前的东昌之战,让这里元气大伤。”朱瞻域低声说道。

芊芸听了不言语,她方恍然,原来这里是靖难之役的主战场。如今麦苗青青,昔日却横尸百里……

待众人在田间农家小院住下,芊芸趁着朱棣小憩,漫步田埂之中,满眼的绿色,让她心旷神怡。

她走到一棵桑树下,坐在树荫下,望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好像无数只绵羊在天上漫步。她伸了个懒腰,躺在草地上,眯着眼睛,呼吸着乡间的新鲜空气。

“哎呦!”芊芸突然被一个硬物掷头,她一面揉着头,一面起身,四处张望,不见半个人影。她抬起头,却见朱瞻域坐在树上。

“五爷,也喜欢爬树?”芊芸行了万福说。

“你倒是会偷懒。”朱瞻域从树上跳下来,打趣地说。

“奴婢没偷懒,在思考一个问题。”芊芸笑着说。

“哦?”朱瞻域半信半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奴婢在想到底陶潜是自谦呢?还是真的不会种豆?”芊芸笑道。

“他会种个鬼?‘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说早起去垦荒,披星戴月才回家。这般努力,竟是‘草盛豆苗稀’,真怀疑他是不是分不清草和豆苗?”朱瞻域说道。

“当年的东昌之战,汉王爷随陛下一起出征吧?”芊芸突然换了话题。

“嗯,父王正值弱冠之年……”朱瞻域坐在树旁,若有所思地说。

“五爷知不知道当年的事?”芊芸坐在他身旁,好奇地凑过去。

“听父王提起过。”朱瞻域瞥了她一眼说。

“那,五爷能不能讲给奴婢听啊?”芊芸笑嘻嘻地问。

“你打算拿什么交换呢?”朱瞻域挑眉问道。

“奴婢也给您说个故事。古人以文会友,咱们用故事,如何?”芊芸笑道。

“你的故事还是留着哄他们吧!”朱瞻域嘴角微扬,哂笑道。

“奴婢给五爷煮茶吧?”芊芸歪着头,笑问道。

朱瞻域笑而不语。

“奴婢真是黔驴技穷了……”芊芸搔头叹气道。

“那今天没故事了。”朱瞻域说道。

“等下……行商之人,喜欢利息。不如,奴婢先借这个故事听,日后还利息成不成?”芊芸提议道。

“颜芊芸,你这脑子真是……”朱瞻域摇头,嘴角一撇,“别忘了回去写借据。”

“好好,奴婢一定不忘。”芊芸笑嘻嘻地说。

欲知五爷给芊芸讲了什么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