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炼心5

就这样,宁兴平或化身贩夫走卒,或化身市井商贾,在不知不觉之中便已经历经近百世人生。而随着经历越多,他苏醒的也越快,虽然一旦苏醒,便可运用自身混沌元力,冲破那方天地,再次开始新历练,但他却是一旦清醒,便封闭自己原本的记忆,耐着性子,一步一步走到此生的尽头方才离去。

一旁的人看着他经历近百世却无倦怠之感,在离开之前,无论什么情况出现,都不会动用超过所经历之人的力量,不由暗暗点头。自己给宁兴平的这份机缘并非如其他三人一般,可以对自己的力量有极大的提升,而是着重磨练他的内心,让其看清世间百态,看他能否在芸芸众生之中无论高低都可守护本心。本心越固,则清醒越快,看着他由初始的极慢,再到极快,他便知道此子心性极佳。而他那清醒之后不急于离开,反而更加投入到当下的人生中的那份坚持,则让那人看到了他那份坚韧不拔的求道之心。

此时的宁兴平,则是守着内心的一点通明,于这近百个世界中感受着别样的人生,这其中的喜乐、悲伤、艰难、豁达,无不带给他对于人生新的感悟。于是他便更加用心地感受着世间每一个人物的悲欢离合,进而磨练自己的内心,汲取他们对于这世界的认知和想法。

随着经历越多,宁兴平对天道、修行、人生的认识越加深刻。尤其是其中有两世让他印象极为深刻。

一次是自己化身成为猎户,一生从未走出过大山,生活之地也如当年他所生活的青阳村一般。自己每日劳作,娶妻生子,又看着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再到自己年迈,儿孙满堂,一生奔波劳碌,却是幸福安宁。直至最后寿终正寝之时才清醒过来,这也是他少有的几次清醒较慢的情况。

另一次则是自己化身为一名魔邪,于幼时便天资聪颖,在师父的栽培之下,习得无上魔功。但他为人却不似一般魔修那样嗜杀,更不屑以屠戮众生来修行,因而魔功进展缓慢。因其所为与魔教中人格格不入,最终被师父逐出师门。之后他便发大宏愿,要以正道修行方法来修成魔功。于是隐居在深山之中,历经寒暑,生生将魔功练到极致。再次出山,正值魔教祸乱人间,他以魔功克魔功,救众生于水火。最终一役,他用尽毕生修为,与魔教教主同归于尽,到了身陨那一刻,他终于明白,功法如同利剑,在侠士手中便可斩妖除魔,在恶人手中便是屠戮众生,功法无对错,更无正邪,只是修行的人心不同,所用之途不同而已。

这两世之所以让宁兴平难以忘怀,便是因为在猎户一世中,他明白了天道自有循环,众生皆有定数,若不修行,便只能沿着天道安排的道路直至寿终正寝,但这种平淡却也是最易让人生出安宁幸福之感的人生。

而魔修一世则让他明白万事皆可改变,只要循着自己的内心所向,勿行恶事,即使是天道安排的道路也可活出另一番天地。尤其是当他与魔教中人同归于尽之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天道在他身上降下了一丝极其神异的东西,便是他真的身死,也将护佑他来生不凡。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在宁兴平心中形成了强烈对比,是顺着天意,求个平淡人生,还是逆天改命,活个壮怀激烈。

带着这些疑问,宁兴平终于历经百世,神识回归。当他睁开双眼,身边的人正面带微笑地盯着自己,问道:“百世轮回,所悟如何?”

宁兴平连忙跪倒在地,向着那人深深一拜,说道:“前辈术法通神,晚辈在百世之中受益匪浅。只是还有一问,望前辈指点。”

那人笑道:“哦?不妨说来听听。”

宁兴平思索片刻问道:“这百世之中,有善有恶,或顺应天意,或逆天改命。因此晚辈想问,这天道是如何定众生之轨迹,又是如何判定善恶,这世间是否真有轮回之报?”

听了这一问,那人脸上收起了笑意,转为凝重,思索良久之后才答道:“你的问题,说易行难。先说善恶,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性生于情,有情然后善恶形为,情当于理,则善;不当于理,则恶。而性不可以善恶言也。”

“人性本是趋利避害,而生存环境,自身修行,方是性成善恶的关键。所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便是这诸天神佛,也是如此,之所以神佛被人景仰,万世传颂,乃是其修行天道,利己利人,故为之善。而妖魔之众被人唾弃,乃是其专一利己,不求施善于人,故为之恶。”

“再说轮回,天道本是公正,但世间有正邪,无论修者或是凡人,若是行事刚正,造福万民,天道自有赏赐,若是骄奢淫逸,遗祸一方,则天道也有惩罚。至于如何判定,却是难说,虽然天道公正,但受俗世众人气机牵动,便会略有偏颇,若有修为极高的修行者,更是可以短暂蒙蔽天机,这便是乱世冤孽多的原因,并非天道不公,只是判断不明而已。乱世一过,必还世人朗朗乾坤。”

“修行者本就是在逆天而行,虽然所谓名门正派都教导弟子要顺应天时,但实则还是为了求自身强大,或许一日可跳出三界外,生死不受天道左右。”

宁兴平问道:“敢问前辈,修行真的可以超凡脱俗,生死不受天道左右吗?那这样的人物一旦陨落,又将身归何处?”

那人呵呵一笑,说道:“现在想这个还是太早,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修行确实可以达到你所想的境界,只是需要大毅力。至于别的事情,等你达到那个境界,自然知晓。如今我便是说将于你,却也是无益。”

宁兴平点头称是。

那人又说道:“你我缘深,而且你的性子极对我胃口,你体内虽然有麒麟血脉,分定阴阳,自成混沌,但麒麟始终只是圣兽之流,与人相异,此时你修为尚浅,故而无忧,但若你修到最终境界,异种血脉存身,却是对你有碍。我今赐你一道混沌元气,代替麒麟血脉,修练日久,你的血脉或可化为混沌初开时上古神灵血脉,自然神妙更甚。”说罢自额头上一点,一丝灰蒙蒙的元气出现,而后一弹便射入宁兴平神识之中。

那人道:“此间事已了,我所能做的也仅此而已,日后天道有失,你便要拨乱反正,恢复天道之清明。切记,常怀仁义之心,行忠诚之事。万物生长,每个生命诞生都有其意义所在,切勿被表相迷惑了双眼。但也要牢记,除恶即是行善,若是有那冥顽不灵,有伤天和之人,当行雷霆手段,方显修行正气所在。言尽于此,你且去罢。”说罢大袖一挥,宁兴平眼前一黑,神识便不知所踪。

过了许久,宁兴平慢慢睁开眼睛,发现自己仍然身处洞府之中,之前的一切,如同一场大梦。唯一不同的是自己神识入体后携带着一股精纯至极的元气,顺着百会一路向下,归于气海,融入到气海之中,让自己气海中的混沌元气多了些许奇妙的感觉。除此之外,自己百世炼心,以及那人的教导也都牢记于心,须得日后一一印证,融会贯通。

而其他三人也先后醒转,林子孝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唤出自己的龙胆赤金枪仔细端详,感受着上面神兵气息,喜不自禁。谢明嫱则是召出一丝紫宵神雷,绕在指尖,化为各种形态,感觉到神雷对自己的亲切,又能灵活驱使,也是露出笑意。谢明君则是最后一个醒来,满脸疲惫之色,但似乎了却了一件极大的心事一般露出轻松的笑容。

四人简单交流一番之后,便知这玉像主人实力难以猜测,怕是上古神灵,四人在玉像前齐身下拜,说道:“多谢前辈相赐仙缘,只是不知前辈名号,无以为报,此番一别,却不知何时得见真颜。”

四人叩拜已毕,便要寻找出路,但见玉像前方石壁霍然洞开,露出一道门户,四人对视一眼,便鱼贯而入。

再见天光之时,四人便已经到了翠峰山后,适逢前来寻找他们的石春等人,见他们无恙,自然欢喜非常。此时凶兽尽除,众人便打道回府,在陈家休息了几日,待得受伤弟子无碍,便传讯师门。李沐云来接取众人,再展神通,回山去了。

此时的洞府之中,那玉像突然缓缓转身,而后化成那麻衣草履之人,走出洞府,将手在石壁上一抹,那门户便消失不见,只在石壁上留下了两行字:

一气鸿蒙开盘古,星辰山河始有灵。

书写完毕后,那人哈哈一笑,便凭空消失无踪。

这正是:

剿凶南疆入洞天,尸兵作祟路行艰,度灵误遇古时贤。

金龙炼器神雷现,修罗欲断百世缘,扪心自问道何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