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建仓库

现在已经是九月底,苞米收完了。

黑山村也开始了包产到户的进程。

一起进行的还有承包老林子和水潭的事情。

在五大爷的周旋下,这件事最终尘埃落定了。

至于价格呢?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每年五千块钱,可以年付。

另外,老张家每年还要拿出一千块钱,作为村里的办公费用。

说是办公费用,实际上是村干部们的好处费。

毕竟这玩意村民们也花不着。

不仅如此,村支书田富贵还有一份暗股。

这也是多方商议出来的结果。

老张这会儿也没掉链子,自然是满口答应,然后一口气签了三十年。

第一笔租金六千块钱已经送到了村里。

其中的五千块钱,老张要求当众分了。

作为村干部,他自然也知晓那些人的德性。

要是不当众分了,最终落到村民手上的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

两百来户人家,每户也有了二三十块钱。

可不要小瞧这二三十块钱,这搁在农村人手上,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有的人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一百块钱。

这还没分田,就有了第一笔收入。

黑山子的村民都欢天喜地。

老龙山后山的山林对他们来说根本没什么价值。

村里之前强制分配的时候,还有人不乐意。

现在好了,有人把这鸟不拉屎地方承包了,每年都有钱赚。

大家自然也很高兴。

当然了,也有些刺头挑事儿,不同意出租。

但都被各组的村干部摆平了。

一千块钱的办公费可不是白花的。

那个时候的村干部很有地位,刺头也不敢叫跳,否则就会被穿小鞋?

张自在现在很佩服五爷的远见了。

农村的事情比较复杂,有些事情不能用法律来解决。

很多时候都凭借村干部的威望来处理。

老张家已经把所有的村干部绑在了一起,挑战老张家就等于挑战所有的村干部,他们自然要好好的使劲儿。

钱一付,合同一签。

整个后山以及老龙潭的深水区已经成为了老张家的合法地盘了。

老张自然是眉开眼笑。

接下来就是分地了。

这个比较简单。

地终究有好有坏,有肥有瘦。

不可能完全公平。

村里已经把所有的地块都丈量了一遍,然后各自分块编号,让每户出一个人去抽签。

抽到好地,是你的运气。

抽到薄地,那也是你的运气,怨不得别人。

这也是普遍的做法。

村民们也是焚香沐浴,好好的把手洗了洗,争取抽到一块好地。

短短三天的时间,黑山村的土地也都分配完毕。

秋耕以后,黑山村也正式迈入包产到户的时代了。

分了土地,各家就开始起早贪黑的单干了。

这效率蹭蹭的上涨。

去了公粮和提留,省下的全都是自己的。

农民能不上心吗?

于是乎,黑山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耕田播种运动。

不过,这跟老张家已经没关系了。

老张家这会儿已经是全员出动,在后山开始布局。

……

“这里,建一个茅厕,做个化粪池,五哥以后生活的也舒坦些。”

张正礼指挥着众多人开始忙活。

水潭和后山现在已经是他们的地盘了,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资产和方便后续的开发计划。

张正礼跟儿子商议了一下,决定在山脚路边靠近水泥墩的地方建几间大瓦房。

反正后山很大,有的是地方。

看守这里的人也找到了,那就是五大爷。

五大爷反正也没地方去,来这里就相当于养老了。

这里有水有林子,也比较幽静,闲时还能钓钓鱼,正符合五大爷的心思。

所以他也是欣然而往。

八十年代,建四间大瓦房需要两千多块钱。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很多家庭还都是土坯房,也只有少数几家条件好的才住上了大瓦房。

不过这对张自在来说,算不得什么。

只是之前一下拿出了六千,他兜里也已经见底了。

老张这次倒是没有小气,把棺材本都拿了出来,加上张自在最近赚得钱,基本上筹够了建房的钱。

民工是从外面找的。

本来打算找本村人,但这个时候刚刚包产到户,壮工们也都没什么时间,所以只能去外面找。

包产到户的进度各地都不一样,有的早年前就分完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