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老龙山遍地都是宝

老龙潭的水很深,据说最深的地方有十几米,还淹死过人。

所以这一片很少有人过来。

到了水泥墩,张自在摆上了小马扎,拿起了钓竿,准备下钩。

“小弟,鱼饵你带了没?”

张自爱随口问了一句。

她不会钓鱼,来这边只能给弟弟打下手。

不过小姐姐也很乐意。

“啥都能忘,这个不能忘。”

张自在嘿嘿一笑,拿出了一个竹筐。

竹筐里弄得是油拌玉米面还有少许的酒糟,还专门带了打窝的料。

这算是通用的饵料了,一般鱼都有口。

张自在撒了窝料后,就开始放竿了。

不过他并没着急开钓,只是反复的抛竿。

“小弟,你这是干啥呢?”

张自爱好奇的问道。

“我在试鱼口!”

张自在低声道。

作为前世的钓鱼佬,他对野钓还是有些心得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当一个合格的钓鱼佬,必须有套好的渔具。

不过现在是八十年代,也没什么专业的钓具。

即便是有,小山村也买不到。

这套渔具来自村里的老鳏夫田五爷。

话说田五爷是地主家庭出身,年轻时候提笼架鸟斗蛐蛐,走马观花缸底鱼,在黑山子也是那么一号人物。

解放后田五爷被改造了,家也抄了。

他什么都没要,就要了这副鱼竿。

只是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就很少出来了。

这幅钓竿可是田五爷心爱之物,一般人压根就借不来,也亏张自在前世钓鱼方面有些心得,二人聊得投机,田五爷这才肯把钓竿借给了他。

田五爷的鱼竿是用青竹的,用古法熟油三浸三晒,防腐防干还增加了韧性,竹节处都有丝线缠绕加固。

浮漂用的是一个鹅毛管,吊钩有好几个,都是机器轧制的,还带有倒钩。

鱼线也是尼龙丝的,还有一个小螺母做配重。

拉力嘛!

张自在简单测试了一下,应该有个二三十斤。

虽然比后世那些专业钓竿差老些,但勉强可用。

“啥是鱼口,鱼嘴吗?”

张自爱有些不解。

对于这些钓鱼佬的专用名词,她自然是不懂的。

在她印象中,张自在除了学习好,其他的好像什么都不行。

“鱼口就是……”

张自在简单解释了几句。

上一世,他一大爱好就是钓鱼。

虽然比不得那些专业的大神,但也算是业余中的高手了。

鱼口有了!

他不再多说,拿起鱼竿,调了调鱼漂的位置,然后装上饵料,娴熟的抛进了水中。

看到张自在一板一眼的还算是那么回事,张自爱也瞬间来了兴趣。

很快,张自在连中了三条鱼。

都是些小杂鱼,平均二两都不到。

张自爱却开心极了,也有些跃跃欲试。

“姐,钓鱼可没那么简单……”

“这钓鱼啊,要有耐心,一杆子不中,不代表没口……要多试几竿……”

“瞧见了没有……要稳住……才有口……”

张自在一边钓鱼,一边传授技巧。

说话的空,他又中了一条小巧嘴……

“小弟,你太厉害了……这一会儿的功夫就钓了五六条鱼?”

张自爱两眼放光。

这算啥?

张自在无奈摇头。

这些都是小杂鱼。

小杂鱼不值钱,张自在懒得下功夫。

经过几番测试,他调整了鱼漂的长短和配重,然后挂上了一块鱼饵,丢了出去。

他要钓的是大鱼。

张自爱却闲不住了,一会儿给张自在团鱼饵,一会儿用抄网捞些小鱼苗子,十分的开心。

片刻过后,鱼漂浮动了几下,接着猛的一沉。

张自在快速的甩动鱼竿。

接着,一条鱼跃出了水面。

这是鲫鱼……

二十多公分长短。

鲫鱼生长周期慢,个头也小,二十多公分已经算大鱼了。

“又中了……”

张自爱欢呼雀跃,兴奋的帮弟弟解鱼上饵。

这条鲫鱼还成?

张自在点了点头,继续下饵下钩,接二连三的钓上来不少鱼。

什么花鲢、鲤鱼、白条……

虽然都不算大,但也有半斤大小。

这可忙坏了张自爱。

她对弟弟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太小了,根本就不过瘾。”

张自在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个时代,渔货不值钱,钓的这些半大鱼也卖不到几毛钱。

潭水中倒是有大鱼浮沉的身影,不过距离有些远,鱼线也够不着。

“姐,竹筐里有备用的鱼线,你帮我换一下。”

张自在叮嘱张自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