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南归

“何须如此多礼?”

吴与虽然一袭黑衣,看起来挺高冷的样子。

但是其真正的性格,还是很开朗的。

对着关平笑起来,也很温和。

“话说,关将军现在情况如何了?”这时吴与突然问道。

关羽自打之前救回来之后,便一直昏迷不醒。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实在是失血太多了。

一把年纪了,能保住性命,已经是很幸运了。

听到这话,关平叹了一口气。

“大夫说,父亲,很可能,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醒不过来了。”

“每天,只能靠着,喂给其名贵药材,才能得以续命。”

“至于后面,能不能行了过来,就得全凭父亲自己的意志力了。”

听到这话,吴与也叹了一口气。

接着便有些担忧起来。

“将军,何以眉头紧皱?”关平看到吴与的表情,不禁问道。

闻言,吴与随即便道:“不瞒坦之,在下担心关将军如此这般昏迷不醒,要是被主公知晓,那主公到时,该作何反应啊。”

坦之,正是关平的表字。

其实,吴与和关平的年纪,差不多,吴与就比关平大了几岁而已。

听到这话,关平陷入了沉默。

他又如何不知呢?

他父亲和刘备,桃源结义,曾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虽然这句话,有点水分在里面。

但是,随之这么多年来,他们三兄弟四处征战,兄弟之情,早已经超越很多亲兄弟了。

要是被刘备看到他父亲这个样子。

那不得,怒发冲冠?

到时,肯定会兴兵,攻打东吴或者曹魏的。

见到关平这个表情,吴与当即便知道对方已经想到了他的所问。

良久,俩人都无言。

而且这种事情,又是瞒不了刘备的。

“罢了,罢了!”接着吴与摆摆手。

“此乃命也,我等皆不可违也!”

吴与觉得,这事,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坦之,早点回船舱休息吧!”

到了太阳当空照时,他们已经到了上庸境内了。

战船缓缓的靠岸之后,吴与就与关平周仓还有胡班他们商量。

最后,决定,让周仓和胡班俩人,领三万人马,镇守于江口。

吴与觉得,魏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留下大军,依靠着江水之阻,来防范魏军。

留下三万人马和周仓还有胡班后。

吴与又率领着一万人马,以及一些魏军俘虏,赶往新城。

等到了新城之后,又留下五千人马,在新城,用来看守魏军俘虏。

这些魏军俘虏,吴与自然有用。

到时,等局势稳定一些,就将其送往汉中做苦力。

是那种只给吃的,每天都有干不完活的那种苦力。

做完这一切后,他才带领着其余人马,返回上庸城。

等到了上庸之后,吴与又召来城中所有的名医,来为关羽治伤。

不过,都没有什么效果。

接着,他便派快骑,往夷陵去送信。

半月后。

却说此刻的成都城外。

大军延绵几里地,浩浩荡荡的靠近城都城。

为首的一行人,骑着战马,身着盔甲。

这队人马,赫然就是南下回归的独孤言。

此刻的独孤言,手持羽扇,模样,比起几年前,看起来,更加的沉稳了。

而且,虽然是深入不毛之地,但是,这几年的时光,并没有让他的容貌看起来不堪。

反而是愈发的帅气了。kuAiδugg

“先生,我们终于回来了!”这时马谡一边骑着马一边朝着独孤言说道。

闻言,独孤言点点头。

“是啊,好几年了!”

这次他南归,除了留下三万人马,给庞统调用之外,其余的大军,都被他带了回来。

当然赵云和田喻,还有戴胜和江辰等人,也自然是一同回来的。

“荆州事变,这次云来了,与吾徒庆之,定要杀得吴魏两军皆胆寒。”赵云这时目光坚定,带着丝丝杀气的说道。

他自从听到荆州出事之后,便每天都想着南归。

田喻已经正式拜赵云为师了。

他们师徒两个,在军中被同称为双枪战神。

所谓战什,就是基本等于无敌的那种。

当然,这里要除掉独孤言。

这一路来,他们这些将领,都在议论着,该如何狠狠的打击吴魏。

这时,独孤言已经能看到城门口了。

只见,城门口的中央处,早已经等待着一群人。

而两边,还有无数的百姓在眺望着。

他们自然是在等待南归的独孤言。

独孤言在蜀地的声望,比起刘备来说,丝毫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次,听闻独孤言南下回来了,所以他们还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便在这里等待了。

这些纯朴的百姓,就是这么感性。

独孤言让他们不再饿肚子,独孤言不再让他们饱受战乱之苦,把蜀地经营得跟世外桃源似的。

所以,在他们眼中,独孤言就是圣人,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他们这些苦难之人的。

而且,当初独孤言南下的时候,甚至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祈祷事件。

目的,就是让老天保佑独孤言。

让其南下顺顺利利的,千万不能出事。

当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那样,其中有一些忘恩负义,完全不记人好的,也有。

不过这倒是少数的。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圣人,也无法做到让人人都喜欢。

突然,百姓之中,不知谁大喊了一句。

“来了,来了!”

“大将军回来了,我看到了!”

此言一出,城门口顿时爆出一整齐的欢呼声。

“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威武!”

百姓们,每个人都如同打了兴奋剂一样。

大声的呐喊着。

听到这声音,独孤言顿时一愣。

随即有些感动。

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那些自古以来的圣贤,所坚持的那个目标,应该就是此时的感受了吧。

所谓长生不死,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又何尝不是一种长生呢?

于是,独孤言接着,便露出温和的笑容,朝着那些百姓挥挥手,打着招呼。

“乡亲父老们,你们辛苦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