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刘邦造反

当萧何、曹参派人送信来说沛县郝县令热情邀请他与众弟兄一起闹革命时,刘邦知道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到了。

不仅刘邦高兴,众兄弟们也很激动,大家纷纷议论着当前的革命形式,对陈胜吴广的壮举啧啧称奇,我们也要推刘大哥为王,什么王?当然是沛县王呀!

刘邦带着几百个亡命之徒风风火火地走出芒砀山,这帮衣衫褴褛的无赖做梦也想不到县令竟然会邀请自己共同创业,大家一边走一边自豪的吹嘘着,嘻嘻哈哈浩浩荡荡地开往沛县县城。

一路上经过村村寨寨,刘邦等人大肆宣传起义的消息,乡亲们早就听说陈胜做了楚王,楚国已经复国并与秦军干得热火朝天,于是纷纷跟在刘邦身后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来。

一天下来,随行的队伍壮大到两千余人。

走着走着,远远望见萧何和曹参踉跄着迎面跑来,众人见副县长和公安局长亲自来了,都受惊若宠哎呀呀派个小兵小卒来就行了,哪敢劳烦二位大人亲迎。

萧何和曹参踹着粗气说遭了遭了郝县令反悔了,他不造反了。

啊!不干了,这么大的事情岂能儿戏,一会儿造反一会儿又不造反,这不是拿叫花子开心吗,刘邦大怒。

幸好萧何和曹参早来报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要是冒冒失失地去了县城还不被狗县令一网打尽?

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嚷嚷着赶紧逃回芒砀山去。

可刘邦说,不,开工哪有回头箭,他不干了老子就杀了他自己干。

刘邦已经有二千人了,还怕他什么县长不县长的,怒气冲冲地带着萧何、曹参来到沛县城下,此时城门紧闭,城头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士兵和拿着刀剑的老百姓。

强攻是攻不进去的,不如带着人马去别的地方发展,萧何提议。

刘邦说我哪也不去,我老刘是土生土长的沛县人,假如沛县父老乡亲们真心拥戴我,他们就会诛杀县令迎我进城,如果连沛县父老都不拥护我,那我还能指望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吗?

刘邦让萧何执笔写了一封“致沛县乡亲们的一封信”,大意是反秦是大势所趋,打倒秦二世是人心所向,这个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我刘邦不忍心与乡亲们自相残杀,你们若一定要替反动政府顽抗到底,那我就先撤了,可你们想好了,你们不造反,其他义军来了必然不会这么客气,他们攻破城池后会杀光你们所有人。

刘邦让人将信抄了几十份射入城内,老百姓早就想起义了,大家一琢磨刘邦说的对呀干脆反了算了,一两百个胆大的不顾士兵阻扰强行将城门打开,刘邦等人大嚷着冲进城杀得三百秦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两个时辰后,刘邦占了县衙砍了郝宣的脑袋,将沛县百姓召集起来开会,会议议题只有一个:选举起义军的首领。

这个时候的刘邦必须谦虚,说“吾德薄,恐不能完父兄大业,愿择贤者。”

我刘邦可不敢坐这头把交椅,大家还是选一个能力强的好汉来当一把手吧,萧大人,你是副县长你来领这个头如何,还有曹大人,你是局长你不干恐怕说不过去哦,你是科级干部我们可是平头老百姓呀!

聚众造反是诛连九族的死罪,这是人尽皆知一万年也不变的王法。史书载萧何、曹参都是文官胆小怕事,心怕以后起义失败了被秦王朝秋后算账灭了九族,所以谦卑地推让刘邦做首领。

这个记载并不可信,历史上造反的人有几个会顾及亲友死活?反过来说,顾及亲友死活的人有几个会去造反?真实情况恐怕是,萧何曹参虽有奇才,但与刘邦比二人均甘拜下风,因为刘邦才是真正的人中之龙,况且,刘邦手下的那帮弟兄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灌婴、周苛、周昌等人正握着刀剑凶狠地盯着大家呢,谁敢毛遂自荐?

反正刘邦三番五次地谢绝后最终还是做了沛县县令,成为新政权的一把手。

这一年,刘邦四十八岁。

经过一天时间的鼓动和胁迫,沛县子弟踊跃报名参军,革命队伍很快壮大到三千余人,操练了几天,嘿,还可以,拉出去找个倒霉的郡县试试手吧。

沛县周边还有哪几个城池没有起义,南边的彭城太大不好打,北边的滕州太强打不赢,西边的单父(今单县)太小打不过瘾,哦对了,西北的胡陵(今鱼台)一个月前被陈胜吴广的大军碾压过一次,后来义军走了又被秦朝的残兵败将反扑占据,想来好揍。

刘邦留下萧何、曹参、周勃守住沛县,自己与樊哙、卢绾、夏侯婴等人带着两千兵马围了胡陵城。

当时,秦王朝将主力部队都调往南北边疆,只留少许军队协助地方官维护治安,胡陵县跟沛县一样,也只有数百秦军和百余个捕快衙役。

胡陵县令见刘邦来势汹涌不敢迎战,躲在县衙里搂着婢女看舞蹈表演,任由你在城外骂娘泼脏,人家就是充耳不闻。

樊哙是员猛将按耐不住想要强攻,卢绾是个莽夫忍无可忍想掷石头,夏侯婴是个粗汉迫不及待想去撞门,刘邦笑了笑兄弟们休得鲁莽大哥自有妙计。

刘邦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他总认为秦王朝残酷地欺压老百姓十余年了,老百姓对朝廷官吏深恶痛绝恨不得抽筋剥皮吃他们的肉,只要我仁义之师一露脸,群众必然载歌载舞夹道欢迎。

于是故伎重演,刘邦又写了封信大意还是老调重弹,说什么反秦是大势所趋,打倒秦二世是人心所向,这个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我刘邦不忍心与乡亲们自相残杀,你们若一定要替反动政府顽抗到底,那我就先撤了,可你们想好了,你们不造反,其他义军来了必然不会这么客气,他们攻破城池后会杀光你们所有人等等等等......

百余封信射入城内后,刘邦双手叉腰信心满满地等着进城。

几个时辰过过去了,期待已久的载歌载舞夹道欢迎的盛大场面没有出现,刘邦大怒,弟兄们,攻!

刘邦不是军事天才,甚至算不上军事人才,几个回合下来死伤百余人而胡陵城依然完好无损,刘邦想坏了坏了这仗打不下去了。

刘邦决定改变策略,领着人马又去包围胡陵城西三十里远的方与县,这次不幼稚了不再浪费纸墨和箭写什么劝降信,而是将方与城围起来然后在胡陵与方与之间的官道上设伏,准备围点打援。

嘿,还是有点军事才能,可惜伏兵等了三天也不见胡陵县派兵来救,看来秦军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彼此之间谁也不管谁的死活。

领着人马出来几天了,没打着一个敌人,自己反倒死伤一百多个,就这样回去真的没脸见人,可不回去又不行呀,据报周边郡县出现数股秦军小分队,自己这区区两千人马在外游荡万一碰着秦军极有可能全军覆灭。

恰在此时灌婴跑来报信:大哥且莫泪淋淋,老家传来一个坏消息,你…你…你妈死了。

前面说了,历史上造反的人没有几个会去顾及亲友死活,刘邦就是这样的人,生都不管了,还管你死?

象征性的哀嚎几声后,刘邦说老子要化悲痛为力量将革命进行到底,经过一番研究,刘邦决定引蛇出洞,命樊哙猛攻方与,叫卢绾去胡陵县散播流言就说刘邦在方与城下岌岌可危快撑不住了,让夏侯婴继续埋伏在原地等待时机。

流言散布出去了,樊哙那边又伤亡一百多人,方与的守敌不出城迎战,胡陵的秦军也不来助战。

刘邦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秦军相互之间不救援呢!他做梦也想不到面对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秦王朝的二世皇帝竟然会采取不关注不镇压不防御的三不政策。

再打下去伤亡只会更大,但如果就此撤军自己在义军中将威信尽失,怎么办?

对了,我妈死了。

一支披麻戴孝的队伍被迫悲壮班师,他们没有回沛县县城而是直奔丰邑(沛县下属的乡镇,刘邦的老家),一进家门刘邦就哭得死去活来,娘呀娘,眼看儿就要打胜仗了你怎么就这么走了……

整个沛县老老少少都在议论着一件憾事,刘邦设下奇计马上就要拿下胡陵和方与了,但天公不作美老母不幸弃世,刘邦为人至孝不得不回来奔丧,义军非常遗憾地错失了歼敌良机。

全县老百姓更加敬重自己推选出的首领刘县令了,萧何、曹参、周勃也匆匆赶来劝慰刘邦节哀顺变切莫伤了身体,沛县人民空前团结,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