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时动之师

朱元璋回到应天的第二天,便在忠勤楼摆庆功宴,论功行赏,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大片田地,赏给其他将士数量不等的金帛。

然后,朱元璋开始和诸将讨论鄱阳之战获胜的原因。

有的将领站起来说:“上位,自古水战,得天时、地利才能取胜,比如周瑜之所以打败曹操,是因为北方将士水土不服,而且借了东风,陈友谅一开始在鄱阳湖上游等着咱们,得了地利,而且咱们从应天大老远地赶过去,陈友谅却在那儿以逸待劳,咱们为啥能打败他呢?”

别的将领纷纷随声附和,“是啊,上位说说呗”。

朱元璋站起身说:“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陈友谅兵力虽多,可是人各一心,上下猜疑。况且他连年征战,屡次失败,劳而无功,不能养威待时,今天往东打,明天往西打,失去人心。兵贵时动,动则威,威则胜,咱们以时动之师,威不震之虏,将士一心,以一当百,当然能打败陈友谅。”

朱元璋一番话,在将领们中间炸开了锅,有人说:“是啊,上位说得有道理”,还有人说:“上位英明”。

老子《道德经》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战火一开,生灵涂炭,万不得已发动战争时,应慎之又慎,朱元璋评论陈友谅的这番话可见他对此确实深有感触。

《祭公谏征犬戎》一文认为: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意思是:兵力平时应收敛、隐藏,万不得已时才动用,一旦出动,便让人心生畏惧;炫耀武力、滥用兵力,就不能使人畏惧,因而成为不震之师。

朱元璋通过大规模水战打赢陈友谅,却能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懂得约束兵力,不轻易发动战争,确实是见识不凡,在元末群雄中,他能最终胜出,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宴会过后,朱元璋回到夫人那儿。

“呦,还以为国公爷再也不来这儿,把陈友谅都打败了,还不得天天待在听雨轩”,夫人笑着说,夹枪带棒,醋意十足。

朱元璋嘿嘿一笑,不予理会,现在想来,昨天的确有些放浪。

“国公爷还不知道吧,胡氏怀孕了”,夫人接着说。

朱元璋听后蹭地站起来:“什么?好,好,好事儿”。

“接进府里来?”夫人问。

朱元璋想了想,这孩子是个福星啊,他娘一怀孕,他爹就打败了陈友谅,“咱先去看看”,说着便兴冲冲地出了院子。

胡氏虽然还住在原来的院子,可居住环境却大不相同了,大门口随时有两个侍卫把守,身边两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仆侍候,吃的用的应有尽有。

胡氏脸色红润,看上去像是突然年轻了几岁,“重八”,看见朱元璋进来,想站起身。

朱元璋连忙走过来扶着她,仔细端详着她的肚子,其实刚诊出怀孕,根本就看不出来,朱元璋还是饶有兴趣地琢磨了半天。

“吐没?”朱元璋问。

胡氏摇摇头,头一次被重八这样当宝贝似地宠着。

“想不想搬府里去?”朱元璋柔声问。

幸福来得太突然,胡氏一下子怔住了,多少年过去了,她已经不敢这样奢望了,想起往事,眼睛瞬间湿润,担心机会转瞬即逝,连忙点了点头。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成为有正式身份的妾室,她不和别人比,她很知足。

“和夫人住在一起,她会照顾你”,朱元璋搂住她,轻声说,这些年确实亏欠她了。

把胡氏安顿好后,朱元璋便去夫人哪儿吃晚饭,“还是妹子做的饭好吃”,他边吃边笑,十足一副怕老婆的形象。

“哪有若雪的手艺好”,夫人笑着坐下来陪他一起吃。

夫人这醋要吃到什么时候呢?

“李善长他们可都卯着劲劝进呢,你怎么想?”夫人问。

朱元璋也有所觉察,李善长好像特忙,一直找人商量着什么事儿,神神秘秘地,听夫人这么一说,便顿时明白了。

“这事儿不急”,朱元璋又夹了口菜放嘴里。

“你是不急,大家跟着你出生入死,为了什么?这次出去,多少兄弟子侄没了?”,夫人说着,眼泪留下来,“不为自己想,也得为他们想想”。

朱元璋放下筷子,认真想了想,“咱以前确实没想过这事儿,明天和刘伯温、李善长再议议”。

吃了几口饭,朱元璋突然又说:“咱要称王,你肯定是王妃”。

“若雪呢?”夫人脸上挂着微笑。

“她是侧妃”,朱元璋低头吃饭,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就她一个侧妃?”夫人接着问,她想看看若雪在丈夫心里排第几。

“就一个,怎么着?不行啊?!”朱元璋瞪着眼说。

见丈夫发了牛脾气,夫人便不再说话,低头吃饭。

若雪的出身、家世、样貌、性情哪一样拿出来,不能当侧妃?朱元璋心想。

第二天早晨,朱元璋先去了趟听雨轩,看见若雪正低头写字。

“写什么呢?”朱元璋问。

若雪没想到国公爷过来,连忙出去拿早饭。

“吃过了”,国公爷拦住她。

“张士诚为何没来攻应天?”若雪。

国公爷亲了若雪一下,说:“他怕咱”。

若雪取了块牛肉干放他嘴里。

“可能张士诚也有自己的烦心事儿”,若雪说。

“什么事儿?”国公爷现在不想和她谈正事。

“和元朝闹翻了”,若雪说着,又拿了一块牛肉干放他嘴里。

国公爷点点头:“有可能”,然后松开若雪往外走。

刘伯温、李善长早已到了议事厅,“两位先生这么早”,朱元璋笑着说。

“张士诚在干什么?”朱元璋没等他们开口,紧接着又说。

李善长捋着胡须陷入思考,刘伯温笑着回答:“可能在为称王作准备”。

“何以见得?”朱元璋饶有兴趣地追问。

“张士诚接连给元朝运了三年粮食,为了什么?想要个王爵,可是恐怕难以如愿”,刘伯温回答,看来他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

“咱也听说张士诚让部下自颂功德,想获封王爵”,朱元璋笑着说。

“也许,张士诚只想当个富贵王爷”,刘伯温说。

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