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吴国公

可能是由于击败了陈友谅的缘故,小明王韩林儿派人从安丰来到应天,封国公爷为吴国公。

在议事厅,摆上御座,国公爷率文臣武将向御座行礼,唯独刘伯温不拜。

众臣散去,国公爷把刘先生请到后边,“先生为何不拜?”国公爷问。

“牧竖耳,奉之何为!”刘伯温边说边向国公爷恭敬施礼,“上位乃天命所在”。

国公爷连忙扶住刘先生,“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

随后,二人回到议事厅,国公爷让人把李善长请来。

国公爷说:“二位先生认为,刘福通的三路北伐军还能坚持多久?”

李善长答道:”上位,毛贵被害后,其部将奉他的儿子为平章,后来续继祖从辽阳返回益都,杀赵均用,与赵均用的部众相互攻伐,如果察罕帖木儿趁机发兵,东路军可能坚持不了多久”。

国公爷微微颔首,“那咱们的压力就大了”。

“上位,他们兵锋虽盛,但威令不行,刘福通亦不能节制,各自为战,互不配合,往往陷入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的困境,在流动作战中逐渐消耗力量,很难持久”,刘伯温起身答道。

国公爷颇有深意地看了二人一眼,“以二位先生之见,咱们应如何应对?”

屋内顿时一片寂静。

李善长瞥了刘伯温一眼,刘伯温面无表情,坐如泥塑。

“上位,可以派人去汴梁与察罕帖木儿通好”,李善长拱手道。

”刘先生呢?”国公爷沉吟着问。

“上位,臣尚未想好”,刘伯温恭敬地回答。

国公爷踱了几步,“想好后,写个东西呈上来”。

“遵命”,刘伯温答道。

刘先生这是怎么了?

李善长因有事要忙,便退下了。

国公爷把刘先生请到后边,“刘先生现在说吧”。

“上位,与察罕帖木儿通好不必急于一时,咱们的当务之急是吸取刘福通失败的教训,及时进行调整。”

国公爷兴趣大增,坐下来认真听。

“上位,小明王的失败是迟早的事,咱们现在的行中书省和枢密院都是小明王的地方机构,应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便于日后称王。”

国公爷连连点头,刘伯温继续说:“取消枢密院,将高级武将调入中书省任职,增强上位的控制力。同时确立盐法、茶法、钱法,设立专门机构,任命官吏,专司其职。”

“刘先生思虑深远,好,好”,国公爷连说几个好。

晚上,在听雨轩。

国公爷坐在躺椅上闭目养神,“若雪,去拿笔记下来”。

我连忙拿起笔,“邵荣,中书省平章政事;徐达,中书省右丞;常遇春,参知政事;李善长,参知政事;邓愈,参知政事。”

他突然停下来,不说了,可是名字还不全,文正、刘先生、汤和、文忠的名字都没有。

我写好后,拿给他看。

他看后放在一边,什么也没说,只是握住我的手。他这是怎么了?他心里在想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里,国公爷都没让我跟着去前面。

拿起《黄帝内经·素问》来看。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儿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难道健康的终极智慧是借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