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出征

赵文调整了自己在教育团之中的课程,从一开始的军事名词标准化,到现在讲述永平四城的具体地理位置,有什么险要地形。

四城守军的主帅是谁,兵力分配如何,士气如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守军主帅乃是阿敏,建奴的大将之一,是努尔哈赤最为器重的儿子之一,手底下的正蓝旗也是久战之师,实力不容小觑。”

“如果能够包围永平四城,切断阿敏向关外撤退的道路,那么我们完全能够达成歼灭阿敏及其镶蓝旗的条件!”

赵文的心里面是想打一个大的歼灭战,伤建奴十指,不如断建奴一指。

既然镶蓝旗要驻守永平四城,那就好做好受到明军猛攻的准备。

只不过阿敏比起历史上提前了数月就驻扎在永平四城,上任守城主帅之后更是日夜加强城防和囤积粮草。

四城周围的粮食几乎被阿敏全部抢到了永平城中,再加上皇太极给阿敏留下的一批刀枪弓弩弓弩和粮食,现在的阿敏对于防守永平四城,拥有着极大的信心。

镶蓝旗拥有着33个牛录,在八旗内部,这也是实力相当强大的一支旗。

平辈的代善,掌管的正红旗也只有着26个牛录,哪怕现在的镶红旗暂时划归了代善指挥,但是因为在己巳之变中的战损,代善的手里只剩下40个牛录。

抵达了沈阳之后,代善也交出了镶红旗的兵权。

现在拥有大清皇位继承资格的人,除了年岁很小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以外,代善和岳托父子没有染指皇位的想法。

最后就只剩下了阿敏。

他的部队在己巳之变中损失不大,而且缴获的战利品也颇多,实力进一步扩充,还增加了自己统辖的汉人和蒙古人的数量。

现在整个永平四城的守军,阿敏拥有足足五万人。

粮食充足,足够防守半年之久,这个时间,皇太极就算是从沈阳爬都能爬来永平四城救援。

比起原先历史上的永平之战,这一次的明军将要面临的挑战要更加困难。

其实不仅仅是赵文,孙承宗和袁可立都想在永平打一个大的包围歼灭战。

赵文已经数次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参加了军事会议,他也得知了孙承宗的战略构想。

孙承宗的目标正是阿敏。

不过也不仅仅只是阿敏,如果阿敏被围,形势危急,那么皇太极会迫于政治压力带兵救援,那么后方则必定空虚。

在这时,袁可立和辽事衙门将指挥辽军袭掠满清的后方,破坏他们的税收和安定,使清军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陷入兵力不足的劣势之中。

孙元华再从登莱利用大明水师在海上绝对的优势,运送小股部队在清朝后方偷袭清军的粮草运输路线,不求有什么战果。

但是一定要疲惫清军,让他们失去同明军长时间高强度作战的信心,打击清军的士气。

这样的军事行动将调度将近二十万明军,十万清军同时在永平和辽东两个战场战斗。

而这对明军和清军的考验将是巨大的。

尤其是后勤方面,不管是辽东还是永平,都需要大量的银子用来保证后勤和前线军队的士气。

而又有多少好男儿会死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呢,有多少人会死在自己曾经友军的刀下呢?

但是这就是战争。

没有任何怜悯所言,赵文要做的,就是驱动北洋军,碾碎所有胆敢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

“总兵,兵部召令,要您在今天之内赶到京师。”

李武回到了北洋军之后,没有继续担任赵文的亲兵队长,而是亲自带领一支步军营,虽然职务变化了,但是李武也总是喜欢和赵文待在一起,把营中的任务丢给自己的副手。

“行,我知道了,”赵文放下了笔,把写到一半的信件放到一旁,看着恭恭敬敬站在自己面前的李武,赵文不禁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眉头,对他嘱咐道:

“还有啊,李武,你可得多去关心关心你的营,马上就要打仗了,你还老是泡在我这里,到时候要真是打起仗来,你手底下的人不认识你,那可不就是闹笑话了吗?”

虽然李武不是一个合适的指挥官,在全军大练兵和扫盲的热潮之中也很少参与到其中。

但是北洋军械所的建立,李武确实是呕心沥血,所以军械所管事的职位赵文很早就给了李武。

“卑职遵命。”

李武简单行了个军礼,等待着赵文,和他一起走出了赵文的办公处,

赵文是带亲兵前往京师参加兵部的会议,而李武而是前往步军营和自己的士卒们好好认识认识。

现在全军上下一共四大战兵营,分别是张克武的步军营,李武的步军营,于得水的骑军营,还有沈安的炮军营。

全部的战兵一共是两万人,而且识字率也在不断提升,经过三个月的整训和扫盲,教育团全力运转,不断降低文盲率,尽力提升军官素质。

现在的北洋军真不可不谓是一支强军。

只不过于得水的牢骚有一点多,赵文真是从兵部弄不到一点战马,还是袁崇焕看在原来的交情份上愿意卖一批战马给赵文。

只不过不用银子,赵文得用火炮交易。

虽然北洋军械所已经有了火器产出,但是生产规模不大,若是擅自扩大规模,北洋军是负担不起这一笔费用的。

为了骑兵的训练,赵文一狠心,一咬牙,从库存里调了一批虎蹲炮和威远炮出来,交换了三千多匹战马,加上北洋军原先拥有的战马,一共有了六七千匹战马。

北洋军骑军营从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双兵种混编的的局面变成了以骑为主,以步为辅的正规骑军营。

但是战力实在是比不上关宁骑兵,毕竟训练时间不长,军事素质的差距尚且明显。

等赵文风尘仆仆从天津赶到了京师兵部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参加了会议的不仅仅是以往的老面孔们,还有陕军和宣大军的总兵。

而位于众人之首的老人则正是现在十几万大军的统帅,

孙承宗。

会议一开始,孙承宗就说出了一句话,确定了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

“各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到了各位为了大明舍生忘死的时候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