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面粉换土豆

于是,郑泰便将江畔要用面粉换船上那些土豆、玉米的事情跟王大人说了起来。

王大人还没回应,常明就激动问:“她真的要换?”

郑泰:“江老板说只要价格合理,船上的所有东西她都要。”

“大人,好事啊!天大的好事啊!咱们这笔生意做定了!”常明兴奋说,那些东西他挨个尝了一遍,最好吃的也顶多有些甜味,哪里比得上面粉来的实在啊。

王大人捋着胡子,戒备问:“这个江老板是哪里人,我怎么不知道镇上出了这么个女老板?”

郑泰没有说话,而是看了眼常明。

常明会意,忙说道:“大人你忘了,当初镇上不是有个九味斋收蝗虫吗?那九味斋就是江老板的,说起来这个妇人可不得了,您不是问我咋知道那些番人在鹿儿洞的吗?这事也是江老板连夜来告知我们的。”

常明噼里啪啦的说着,将江畔夸得只有天上有,地上无的地步。

王大人听他说的越来越夸张,急忙打断说:“行了行了,再说下去她都要成菩萨下凡普度众生了,不就是个有点头脑的女商人嘛,搞得那么玄乎。”

常明讨好笑问:“大人,那您看这生意能不能做?”

王大人摸着胡子,挑眉问:“她准备怎么换?”

郑泰道:“大人稍等片刻,属下这就带江老板过来。”

“不用了,我直接去船上。”王大人双手背在后面,昂首挺胸的朝船上走去。

江畔远远看到王大人过来,忙理了理衣服,走过去欠了欠身道:“民妇江畔见过大人。”

“我听郑捕头说你要这些东西?”王大人说着,指向甲板上的作物。

江畔点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们家人种了一辈子的地,还没见过这些番人的作物,所以我想买回去让他们都看看,说不定我们也能种出来呢。”

王县令看着眼前作物,意味深长的说:“东西是好东西,想法也是好想法,只是这东西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你若是想尝个鲜可以,但若是想种出来卖钱的话,我劝你还是尽早打消了这个念头。”

“敢问大人,为何这么说?”江畔疑惑问。

王县令随手拿了个土豆,见上面都是泥土,连忙扔了出去,道:“我们玥国早在建国之初便与番人互通往来,这些东西早就在玥国出现过,也有不少人试图在玥国种植这些番人的作物,但是最终都失败了。”

“为什么?”江畔连忙问,她知道这些人中一定要方椿的太奶奶。

王县令道:“虫害为其一,水土不服为其二,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种不过三代。”

话说完,王县令转身,见江畔还在看他,便又解释说:“留下的种子三代过后就不能再发芽,就算发芽了,也很难开花,更别说结果了。”

江畔垂眸,思索道:“原来如此。”

难怪这些作物都没能推广种植,三代也就顶多三年,人们还没来得及体会这些农作物所能带来的好处,它就已经消亡了,傻子才会去种植这些。

“那么现在,江老板还要换吗?”王县令笑着问道。

江畔想了想,点头郑重说:“大人,民妇想换。”

“哦?你是个生意人,你就不怕血本无归吗?”

“做什么生意都会有风险,况且就算种不出来,这些东西也能吃不是,左右都不会浪费了。”江畔笑道。

王县令打量着江畔,忽的问:“你怎么知道蝗虫能吃?”

江畔没想到话题扯得这么远,但她反应很快,立刻就说:“民妇家境贫寒,幼时常常食不果腹,有时候饿极了看到什么就吃什么,蝗虫也就是那时候吃的。”

“我听说你在跟四方茶楼做生意?”王县令又问。

江畔不好意思的笑道:“不过是卖些吃食补贴家用,让大人见笑了。”

“见笑倒不会,不过你既然能入了李老板的眼,想必也是有些本事的。这些东西你打算怎么换?”

江畔暗暗舒了口气,总算是说到正事上了。

“大人您看怎么换合适?”江畔将决定权又推给了王县令。

虽说这是她第二次见到王县令,但正式打交道却是第一次,对方是整个邵泾县的父母官,以后难免有事情要拜托对方,所以江畔倒不介意吃点亏。

王县令佯装为难的思索片刻,随后道:“这样吧,本官也不占你便宜,一斤面粉换一斤番人的作物,如何?”

“那就依大人所言。”江畔面上感激的说道,心里暗道这价格倒是比她预想的要便宜。

事情谈妥之后,王县令也不知是好心还是怕江畔赖账,当即就命令郑泰带人将这些作物送去桃源村,同时将面粉带回衙门。

江畔庆幸管曜他们之前已经送了两次面粉来,不然还真不够。

“嫂子,这些东西可没有面粉顶饿。”李宝珺皱眉,为江畔打抱不平,这些东西看着就奇奇怪怪,能不能吃,怎么吃都不知道呢。

江畔笑道:“没事,不怕偷偷告诉你,我前些日才收了一批小麦,现在我家面粉管够。”

李宝珺诧异问:“嫂子哪里收的?”

江畔摇头,“这事情说来复杂,如今是收不到了。”

李宝珺叹息,“也是,如今就连邺城都收不上粮食了。”

两人说着话,常明喊道:“江老板,可以出发了。”

江畔应了声,想到方椿身上的伤,担忧问道:“你和方大夫怎么办?”

李宝珺皱眉说:“只能先回城了再做考虑了,草木堂就他一个人,实在不行到时候我再给他找个人过去伺候。”

江畔想了想道:“要不你们先跟我回桃源村,等你们俩伤好了些再回镇上去。”

李宝珺如今家里也就她一个人,父亲去世之后,继母和弟弟就去了京城,只是不知叔父现在还在不在镇上。

“如今城外都是难民,你们没有人护送根本进不去,与其冒险进城还不如跟我回桃源村,我家里人多,到时候也好照应方大夫。”江畔劝道。

李宝珺想了想,不好意思的说:“行,那我们就叨扰嫂子了。”

江畔笑道:“叨扰什么啊,其实不瞒你说我也是存了私心的,我早就想请方大夫去我家给我儿子和公公看看了。”

听了这话,李宝珺顿时觉得心里轻松了不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