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崇祯的勤奋努力斗不过天灾不断

这些观众,或三五成群一起撸串喝着啤酒,激动的砸桌子,

或一家两三口人聚集在一起,默默的看着。

有的则在公交上,有的在地铁里,还有的在飞机上。

凡是有网络的地方,观众边看边打弹幕。

“赞一个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如我华夏近代有江阴明人之骨血,

何有倭寇侵我华夏之惨举。”

“玛雅,这个节目实在太过想入非非,

居然让火烧云翻滚成华夏巨龙,呈现海市蜃楼的场景,

使崇祯抬头看着自己身后事,

这尼玛也太敢想了。”

“是啊,看着崇祯跪下的场景,

我直接泪目,我华夏有这种血气,

才会绵延数千年啊。”

“看了这节目,我对崇祯有种新的认识,

他不同于沉迷酒色、残暴无度的亡国之君,

他虽是大明的末代帝王,可人家没有放弃天下黎民,

却是选择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原来这就是大明的骨气,

无论强弱,绝不向敌寇低头,

和亲,割地求和,这些词汇都不属于大明。”

“后世之人该当记住,列祖列宗们无畏赴死,

他们的血并不白流,他们这是在教我们华夏女儿应当这样。”

“华夏英魂,这十万义民在告诉我们何为华夏英魂。”

“只是不太明白,如此华夏英魂,

为何传到近代,会被倭寇欺负至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此生有幸华夏人,来生还降华夏家。”

画面里的江阴百姓誓死不降,留发不留头的这种画面,

让视频前的观众,无论男女老幼,

体内那延续的华夏血脉都被点燃。

纷纷发出感慨。

“泱泱大华夏,有如今之强盛,

皆是前辈这种舍身取义,用鲜血染红一面面红旗,

红旗飘飘,华夏永不倒。”

“痛快,明史方知今日华夏之骨血,

是如何锻造的。”

影像之中,此刻的项升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

崇祯白衫散发,一脸憔悴,

脸上还挂着泪痕,

身子或许是由于大明江山重担压的,有些佝偻。

在后世中,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都比秦二世的评价要好。

那江阴百姓在誓死抗清时,

是怎么看待这位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祯,

项升不是很清楚,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录,

除非他亲自穿越过去看看。

项升所知道的就是崇祯在位期间,连续下六次罪己诏,

向天下承认自己的罪过。

足见其诚心诚意。

姑且抛开罪己诏的问题,单单说此时此刻的崇祯。

他这一跪,跪在悔恨,

跪在悔恨自己没能远离小人。

跪在悔过,向大明英魂悔过。

此时此刻的崇祯内心很复杂,

看到这一幕,他内心纠结是不是不选择自尽,

而是逃出燕京,率领这么忠魂继续抗争。

可崇祯问的是死后之事,而且看项升的意思,

大明的败亡是难以阻挡的。

崇祯内心挣扎,“朕悔之晚矣,悔不听皇后之言,

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忠烈英魂……”

崇祯默默的起身,走到那棵歪脖子树下,

从怀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绳索。

“承恩。”

“老奴在。”

“朕死后,你可找一处暗度晚年,

那些金银足够后半生衣食无忧。”

“万岁爷……”

王承恩已经哭倒在地上,他默默的看着崇祯,

眼神忽然变得很坚毅,但眼神里的生机也降到最低。

“朕十七年前初登基,何等意义风发,

朕兢兢业业,欲励精图治,中兴大明,

奈何天亡大明。”

“朕为受迫害东林党人恢复名誉,修复东林书院,

奈何误国者竟是东林党人,

致使我大明税收单一,加重百姓负担,

如未动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

哎,知之晚矣。”

“不提也罢,满朝文武误国,

致使边关战败每每传来,朕提心吊胆,

无一日可安眠……”

“朕太累,朕想好好休息,

长眠不起……”

十七年的操劳,十七年的怨愤,

十七年的心力交瘁,

在这一刻崇祯再也不压抑自己,

将对满朝文武的怨气都抒发出来。

王承恩没有上前阻止崇祯的举动,

他知道自我了断才是对崇祯最好的结局。

崇祯手里攥着绳索的一头,另一头已经甩出去,

挂在了歪脖子树上。

项升静静的站着,没有一丝阻止的意思,

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是一个人无法阻挡的,

他来到这里该做的一定会做的。

海市蜃楼里的清人破城后的杀戮依旧在继续,

但崇祯已经不再观看。

每看一分,他的心就会滴一滴血。

可华夏历史研究所的会议室里,

戚老究情绪激动,高亢的声音不断回荡在教室里。

“大明的败亡,不能片面的盖棺定论,

并不全由崇祯担负这千古罪名,

是非功过历来都是后人评说。

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只有功,没有过。”

“崇祯有功,也有过,

抛开崇祯不言,单说明末的自然现象,

就令人费解。”

“据《汉南续郡志》记,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

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

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

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

十一年夏飞蝗蔽天……

十三年大旱……

十四年旱。

可谓自崇祯继位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大旱之下,还有瘟疫流行。”

“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瘟疫传染,人死八九。”

“崇祯十四年,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燕京,

此瘟疫状况不可胜数。”

“崇祯皇帝自有其功过,

奈何崇祯朝天灾多的离谱,

堪称小冰河时期。”

“假如没这么多天灾,凭借其勤奋和励精图治的劲,

大明为何不会复苏!”

影像画面之中,

崇祯皇帝已经站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

脖子将要放入那系好的绳结。

会议室里的每个历史研究员都知道的崇祯结局,

可是他们还是忍不住喊出声。

“不要啊,明思宗,何苦自寻死路?

逃出北京城,在别处继续抗争,未必会输!”

“哎,秦末有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末有崇祯不肯南逃。”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既然没能守住家业,只能死社稷,

这对崇祯来说,或许能减少内心的煎熬吧,

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