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大明三百年锻华夏筋骨守国门当如崇祯

万万没想到,还能见证永乐大帝的盖世无双,

雄霸漠北的模样。

“从我明成组开始,我大明只有战死,没有逃亡,更没有投降!

宁可站着死。”

如此气魄引万古而独领风骚,

铸华夏后世男儿铁骨铜筋。

此刻崇祯和王承恩两人,紧紧的相互搀扶,共同支撑着身体。

镜头再次旋转而变。

宽敞明亮的大殿之中,古籍堆积如山。

一大批的文官或坐,或站,或倚,或斜躺在地板上,

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本本古籍。

或三五成群,高谈阔论。

或挣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或独自一人,默默奋笔疾书。

在散乱成堆的书籍之外,还有一个个高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泛黄的古籍。

“玛雅,这是修筑永乐大典啊”

“不爱读书,爱舞剑的皇帝居然那么喜欢著书,出书!”

“快看,快看,那和尚,乌沙红衣的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姚广孝吧,编纂永乐大典的名臣。”

“好像真的是,这应该就是著名的黑衣宰相。”

“这个和尚不得了,是艰难之际的主要策划者,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

迁都北京的总负责人,他还一手规划了今日的北京城布局,

真是个能人。”

这一幕让观众再一次炸锅。

“朱棣为彰显国威,组织一部巨著,

居然敢提出这样的宗旨,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全书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编纂队伍累计达到了三千多人。”

项升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目光硕硕,盯着眼前的一幕。

好读书者,无人不知永乐大典,它是天下历史以来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

唯有集全国之力而不能编纂。

编撰队伍累计三千多人,用了六年,才抄写完毕。

按照朱棣的意思,以此大典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可惜啊……目前正本不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之中,

但大典的副本经过后世的浩劫,大多毁于战乱和火灾,现存只有八百余件,还散落于世界!

这是华夏的损失!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称明代的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从项升的语气中,崇祯听出了深深的遗憾,和暗藏的愤怒。

崇祯默默的回望项升一眼,嘴角有点抽搐,好想说什么,但尚未开口,

画面的光影再次变化。

海岸线上海鸥长鸣,低飞。

一艘艘巨大的战舰由万人纤夫,缓慢的拉下海中。

战舰上日月旗迎风飘扬。

一名雄伟而无须的人站在船头默默的看着远方。

“我乐个趣,原来这郑和下西洋的场面这么宏大,完全和电视中看到的不一个等量级呀。”

“是啊,相当震撼我的心,

这是史无前例的混编舰队,绝对可以称霸海上。”

“可咱们大明并没有扬武扬威,而是周游列国,以友好之姿开辟史无前例的航线。”

视频前的观众已经顾不得什么了,个个都拿起手机拍照留念,或截屏。

“难以想象海岸线的那些国家看到大明这么一列雄霸的舰队,心里会咋想,估计恐惧居多吧。”

“我的哥哎,这是三宝太监郑和,

他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居然拜访了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学过,太震撼了,至今我都记得,

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

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等……”

“明明可以实力俯瞰诸国,

却偏偏不以武力威慑众邦。”

“大明舰队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不管郑和航行的目的是啥,

但这是中国史上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航行也是最久的,将我们大明之威远播海外。”

“麻了麻了又麻了,祖龙之名,威慑海内,

但永乐之名却远扬海外。”

崇祯静静的站在那里,大明之威的画面不断的快速闪过,

时而他的手抖,时而嘴角抽出。

镜头一一闪过,视频前的观众们已经尖叫不已,

他们心中想要的东西却一一得到了满足。

项升寻找的都是一些节点,所以每个镜头都是三百年来令人心潮澎湃的地方。

遮云避日,浩浩荡荡,目所不能及的大明战船,

稳如泰山版的行驶在变化莫测的大海之上。

战舰在行驶,但却想起了画外音,是朱棣在朝堂上的声音。

虽然只闻其声,但声音之中的霸气和豪迈,

却能感受到后世的每一个观众,自然也包括站在项升身旁的崇祯朱由检。

“守护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朕有何之错。”

“朕自即位以来,殚精竭虑,恪守律己,建立此番基业。”

“即便后世说我篡位,大逆不道,

但基于这份基业,他也要敬我朱棣三分。”

画面已经渐黑,可崇祯的眼泪还在流淌。

列祖列宗的威名,崇祯都一一领略了,

此时崇祯情绪已经难以自制,他推开了王承恩,再次跪下了。

项升站在崇祯身后,静静的开口,

“大明三百年,无愧于华夏,给华夏注入了铁骨铜筋。

崇祯十七年,也无愧华夏,向世人展示了何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守卫我华夏的国门,当人人如此。”

崇祯皇帝闻言,身心俱震。

初见太祖朱元璋时,他流下了愧疚的泪,

再见成祖朱棣时,他默默的流泪,或许其中除了对朱棣的敬仰外,还有对自己无能的愧疚。

前两次都只是流泪而已,可是当他听项升说崇祯十七年,他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

提督太监王承恩脸上是满是泪泥,

今日得见大明之威,他可以下去和那些已故的大太监们吹牛了。

突然间太监王承恩向项升深深弯腰,做了一个作揖。

“敢问先生,满人入住北平,我华夏后世子孙如何?”

项升没想到王承恩不是代崇祯问话,而是问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

原来王承恩听项升说满清入驻了紫禁城,

后代的子孙更是在留头还是留发上,出现了很残酷的事情,

那么他现在想知道后世子孙究竟如何?

他是言外之意,还有这就是后世子人与大明男儿相比如何。

项升的作答自然是不能弱了后世,他稍微思索开口道,

“大明男儿有风骨,后世子孙勇天下,后生可畏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