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产业兴旺五

文馨不解地看着刘凯:“我什么时候说我要捐钱了?”

刘凯挑眉:“不捐钱捐什么?物资?”

文馨理直气壮地应道:“对啊!你们捐钱我和林佑刚捐物资,再好不过了。”

刘凯还想发牢骚说文馨小气。这时彭铮拍拍他的肩膀:“老兄,你就不要在这里吐槽了,文总想得比你周到多了。要捐钱也捐物资才能够尽快帮助村民们重建家园,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村民尽快恢复生产,房子被洪水浸泡水退了消毒了还可以继续住人。”

张逸臣:“希望洪水尽快退去。农民的农作物受到损害了,还可以继续这种,人没事就好。有空我们去走访一下各个受灾的村庄。”

文馨:“放心,这两天都会让你们去做志愿者,去感受一下村民们那种无奈和心酸的感觉。”

“好吧,那我们就等林总回来了。”刘凯不再追问文馨想捐什么物资,拿起相机去示意张逸臣去找老人们拍视频。

林佑刚回来听文馨说刘凯、张逸臣,彭铮他们都捐款了,连忙说道:“我们捐款的话也没办法捐很多,还有三个多月就要还款给王老板了,而且我们年底要结婚办酒席也要花钱。”

文馨:“我们没有钱捐,我们可以捐物资。最实用又能够帮助到村民们尽快恢复生产。”

林佑刚双眸发亮地看着文馨:“快说说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文馨:“我们的冰淇淋红薯可以挖来卖了,到时有我们村有很多红薯藤和小红薯,我们就跟乡亲们收购来送给受灾的村民们做种子。大力发展全县农户种植冰淇淋红薯。我上网看到了红薯可以保存很久。”

林佑刚点点头:“放在地窖或者干燥不通风的房间里面可以保存很久。过几天我们上网查一下,问一些专家,自己建个大型的地下室专门存放红薯。”

“如果能够保存好,我们可以收购全县的红薯保存起来慢慢地卖,毕竟不是全部的田地都拿来种红薯,有些村民喜欢种稻谷,有些喜欢种黄豆,有些喜欢种玉米,反正所有五谷杂粮质量好的,我们就收购到网上卖,质量不好的,就让他们自己拿来养土鸡土鸭。”文馨说道。

捐赠物资,林佑刚还是很大方的:“咱们只捐赠红薯种苗不行的,品种单一到时会引起滞销,五谷杂粮每个品种都要种植才行,每个村庄村民喜欢种什么,或者因为地形原因有些是水田比较多的村庄,就他们多种水稻,白大米、红米、黑米都行,我们给他们捐赠谷种和有机农家肥,让他们按照我们的办法种植。对了!接下来就要开始冬种了,今年的冬种还是马铃薯、糯玉米与绿肥紫云英套种,到春节就可以卖了。”

文馨突然想到什么,顿时来劲了:“这些受灾的村民今年冬种提前一个月,那就会早收获一个月,能赶在春节前夕就有收获了。马铃薯我们有种子,可是糯玉米我们自己留不得种子,那我们就要花钱去买来送给他们,农家肥去养猪大叔那里买来分给乡亲们,全部要求他们用农家肥来冬种。”

林佑刚:“我们还要买石灰给他们消毒,被水泡过的田地必须要消毒才能种东西,我们不喷农药,有残留,就全部撒石灰来消毒。”

最后两人决定拿出二十万来买种子、农家肥和石灰发放给受灾民众。

文馨和林佑刚商量完了,马上行动出发去县城的种子公司购买糯甜糯玉米种子和紫云英绿肥种子。

今天张逸臣、刘凯、彭铮还有王娟,王娟也打算捐赠5万块钱。四个人一起到民政局捐款。

民政局部门的领导表示会把捐款发放到每个村受灾最严重的村委里,他们还要去统计哪个村的农作物受灾了多少,发动村民们把田里的农作物收割完了,用机械来统一深耕撒石灰,消毒了准备冬种。

全县11个镇,一百多个村委会,非常感谢张逸臣、刘凯、彭铮的捐款。一时间他们四个人成了全县人民的英雄。

他们四人不但上了电视新闻各种报道,在网络上,有人拍抖音把他们四个人捐款的画面上传到网上,他们顿时火了,特别是张逸臣,他本来就做自媒体,现在有更多人来关注他。

他们四个人成了村民们众星捧月的恩人,同时他们也深深体会到了搞乡村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增收,让他们有一种荣誉感。不仅能自己赚到钱,还能够帮助到农民,不知不觉就助力了乡村振兴。

灾后重建家园其间,文馨和林佑刚天天下乡监督和把关每个村里的村民翻地、消毒,准备做冬种的工作。

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啊,全县都在搞冬种。

到时候种出来的农作产品都需要文馨在网上销售,林佑刚表示压力山大。

但是文馨认为到时候在网上在卖不完的,也可以在视频的评论区问网友们看有没有有大老板来线下收购,反正说做自媒体的,即使不能全部在网上卖完,也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在评论区下面一说就会有网友提供各种信息,或者是帮忙联系人。这就是自媒体互联网的便利。做自媒体就是能够方便快捷到这种地步,有什么事一放到视频下方的评论区或者微头条里一说,就会有全能的粉丝网友帮忙。

花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文馨和林佑刚终于把村各个村的村干部组织起来,让他们监督搞好村民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这次自然灾害,文馨跟林佑刚虽然没有捐款,但是他们拿钱出来购买种子有机肥送给受灾的村民们。带领他们搞冬种,争取在春节之前能有一笔收入。

他们都希望年底这些受灾的村民就有收获,没办法,农民就是这样子,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了收成,就要重新来过。

做农民都是这样,面对自然灾害不屈不挠,一年过一年,一茬过一茬,种了又收,收了又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