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沈兄你实至名归

感受着整个校场欢呼沸腾,沈沅与江凡对视一笑,神色坦然,继续两人的角逐。

接下来的骑射,仍是以八十步为距。

十箭过后,皆是全中靶心,依旧不分高下。

此时,校场上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张兄,你如何看?”

场边有人问向张环,他之前骑射三十中二十五,是目前所有考生中,成绩最好的一人。

张环无奈摇了摇头,叹道:“我不如这二人远矣。”

“他们目前才射了十箭,结果犹未可知,说不得张兄你能赢......”

张环默然一下,随后苦笑道:“他们八十步起射,单只这一点,我就已经输了。”

习武之人皆豪迈,他张环也不是那种嫉贤妒能之辈。

“他们赢的岂止是此次秋闱,或许将是整个时代!”

“与这二人身处同代,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

身边其他人皆默然不答。

谁不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但总有些人,是别人无法企及的存在,要么被击碎,要么与之追随。

沈沅与江凡的考核还在继续,时间一点点过去,两人仍不曾落靶一箭。

与其说是考核,不如说是两人的专场比赛。

十箭......

二十箭......

二十五箭......

一直到二十八箭射完,依旧全中靶心......

看到后面,众人都有些麻木了,只知道一个劲的呐喊,并不会担心有人脱靶。

“吁律律!”

沈沅射完第二十八箭后,勒马而停。

江凡见状,也停下来,靠了过去。

“江兄......”沈沅看着江凡,摇头一笑,“就算再射十箭,你我也难分胜负,不如......试试骑射百步,如何?”

江凡闻言,眸光一亮,畅然笑道:“我正有此意!”

......

场边众人见两人停下私语,皆是好奇。

“怎么停下了?”

“不比了?”

“他们在说什么?”

“我猜他俩想再次加大射距!”

“......”

那人话刚说完,便见靶场上,沈沅与江凡再次策马狂奔起来,似要将马速催动到极致。

果如所料,沈沅二人在距靶百步开外,就搭弓拉弦,倏而便见两箭离弦,激射而出。

“铮!铮!”

又是两箭中靶。

然......这一次已显现出了差异。

沈沅之箭依然正中靶心。

而江凡之箭虽未脱靶,却是射在了边缘。

“嘶......”

这一幕再次激起了所有人的兴趣,皆是惊叹于沈沅的稳健。

看台楼阁上,诸位官员面露异色。

都指挥使史鼎拍手叫绝,忍不住为沈沅喝彩:“好!好!此等射功,足媲美百步穿杨!”

其他文官却不多言,巡抚的公子眼看处于不利的局面,谁想多嘴,触上官的霉头?

按察使钟怀,眸光闪了闪,故作正色道:“此前五十步改八十步,抚台大人已经破例同意,现在又改百步,简直是把科举当成儿戏。”

随后,他看向江仲年,语气谦卑道:“抚台大人,下官觉得......此箭应不计入考核,射距需改回八十步。”

史鼎闻言,瞬间炸了毛,“钟怀,你这狗娘养的马屁精,之前改成八十步的时候,怎没见你放个屁,这时候又出来叫唤了,本帅定要上表弹劾你这老东西!”

钟怀被当众揭短,老脸有些挂不住,手指颤抖着指向史鼎,怒声道:“忠靖侯,你......注意言辞!满嘴粗鄙之言,简直有辱斯文,本官才要参你!”

“老东西,我呸!”

“你......”

众官员并未理会两人争吵,而是都将目光投向巡抚江仲年。

却见这位江巡抚神色平静,语气坦荡道:“大周的科举条例规定,骑射需在五十步之外,八十步也好,百步也罢,这并不违制。”

此话一出,再次让其他官员见识到了,江仲年刚正不阿的一面。

人家巡抚老子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是不会再多言,谁能夺魁,与他们又有何干?

唯有贾雨村一人,心中惴惴,此时想着,该如何修补与沈沅的关系,对那办事不力的门子更加怨怪起来。

这时,靶场之上,沈沅与江凡的考核并未被干扰,两人继续开射第三十箭。

一时间,场上呐喊之声更甚,气氛被推向了顶峰!

今日这场武举秋闱一波三折,可谓是精彩纷呈,众人回去,可以向身边的亲友吹嘘好几年。

已经有人忍不住想见到,自己亲友满脸不信,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想想就甚为有趣。

靶场中央,两人两骑再次飞奔而起,又是百步之外,引弓搭箭。

嗖!嗖!

离弦之箭疾射而出,尖锐的破空之音再度响起。

铮!

数息后,却只传来一箭中靶的声音。

所有人屏气凝神,沉寂须臾后,随即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谁中了?谁中了?”有视野不太好的考生,并未看清中靶的箭是何人射出,急忙问向身边之人。

“沈沅......是沈沅的箭中靶!”

“果然!”

“呼......这人的射术,当真恐怖如斯!”

看台楼阁之上,一众官员再次默然。

一些文官虽不太瞧得上武夫,但此时也不得不承认,沈沅此子......实在太强了,简直是为武而生。

不知当这些人知晓沈沅还是一名文举秀才时,又该作何感想?

虽说秀才没太大分量,但此刻叠加在沈沅身上,就不得不让人再度讶然。

“好!好啊!这沈沅当真是千年难遇的奇才。”

史鼎畅怀不已,无论他后面能否拉拢沈沅,至少本届武解元不是那巡抚之子,能看到这群文官吃瘪,他就高兴。

这时,却见巡抚江仲年,面色依旧平淡,坦然道:“确实是个奇才,希望大周能多一些这样的栋梁,如此,或许有望一扫我边关之颓势。”

他代天子牧守一方,从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如今大周边患愈演愈烈,尤其需要一個稳定的后方。

即便是史鼎这样的武勋将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位金陵巡抚虽行事果决、不近人情,却基本都是出于公心,从未见其徇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