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虎父无犬子

“臣尉缭,参见皇上!”尉缭跪下喊道,声如洪钟。

扶苏扶起尉缭,“不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尉缭人高马大的,一双浓眉格外醒目。

他昨夜喝又喝多了,身上还带着些许酒气,有点尴尬地后退了几步。

扶苏也不介意,爱喝酒的,一般性格都比较豪爽,只要不耽误事就好。

“朕若派将军守大散关,将军准备如何守?”扶苏开门见,山地问。

扶苏觉得和两种人打交道,最省力气,一是智者,比如李信;二是豪爽的人,比如眼前的尉缭。

扶苏口中的大散关,本为古散国之关隘。

古散国是西周建立时,分封给功臣散宜生的封国。

到东周时,散国败落,散关为大秦所占,中间也曾为古蜀国所占。

最终古蜀国也被秦国所灭,大散关为秦国所有,是秦国西出的大门。

“诱敌深入,彼竭我盈之时,一鼓作气歼灭之!”

扶苏想,这倒是大胆的想法。换成别的将领,该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把敌拒于大散关外。

但是,一旦诱敌深入,如果不能全歼之,将会留下隐患。

尉缭此招是奇招,也是险招。

扶苏凝眉不语,他在思考着。

“皇上,臣还想要一个人!”

“谁?”扶苏问。

“樊胜!”尉缭答道。xuqi.org 海豹小说网

“莫不是是樊於期的私生子?”扶苏记得传言樊於期有私生子,没想到竟是真的!

“皇上英明,什么都瞒不过皇上。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樊胜比他爹更懂打战。若有了他,我大秦军如虎添翼,大获全胜!”

“准!”扶苏爽快地答应?

“谢皇上!”尉缭没想到皇上这么信任自己,心里一阵感动。

说起樊於期,大家都不陌生。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决定攻打山东五国,于是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

三日后,他又命令长安君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

秦兵出函谷关后,蒙骜率领前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驻扎在屯留,作前面秦军的声援。

赵国则派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抗拒秦军。

尧山一仗,秦军未能取胜,蒙骜派张唐督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

当时,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忙召樊於期商议。

樊於期平时就憎恨吕不韦,便趁机对成蟜说:“当今皇上,可不是皇室真正的血统,只有您才是我大秦皇室正统。”

他还对成蟜揭露说,“吕不韦这次派您出兵的目的,就是想借机除掉您。”

“那怎么办?”成蟜一听慌了,忙问道。

樊於期并进而向成蟜献计道:“现在,蒙骜带兵被困在赵国,时半会也回不来。而您手握重兵,如果我们发檄文,揭发吕不韦的丑陋面目,指明血统之事,到那时候,臣民谁不原奉嫡嗣者。”

成蟜想都没想,便接受了樊於期的计谋。

樊於期便假意对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

等使者去后,樊於期就起草一篇檄文,将檄文四下传布。

秦国人多听到过吕不韦一些关于他与赢政的传闻,等见到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语,才信是实。

尽管他们大都惧怕吕不韦,不敢起兵响应,也都采取观望的态度。

张唐知道成蟜已反,星夜奔往咸阳告变。

秦王政见檄文大怒,召尚父吕不韦计议。

于是,赢政派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讨伐长安君成蟜。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樊於期任秦国将军。

翌年与王翦、杨端和率兵攻打赵,取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城,继而攻占平阳(今磁县东南)。

最后大胜,杀了赵国将领扈辄。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他再次率军攻打赵国,面对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大败,

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畏罪不敢回秦国,秦国对败将的处罚十分严苛。

后又叛逃燕国,并拜燕国大将军。

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灭赵国以后兵至燕国南界。

燕国太子丹惧怕,准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荆轲对太子丹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见您。若去秦国,没有东西让秦王相信,是不能与秦王亲近的。樊将军,今秦王用金(古代以铜为金)千斤,邑万家的重赏捉拿樊将军,如果拿樊将军的人头和燕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见我,我这样就可以报太子之恩。”

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用自己的私事伤了长者的意愿。愿你再考虑!”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杀害樊於期,便自已去见樊於期,说:“秦王对将军,可谓是十分恶毒,父母宗族都被他杀害,眼下又重赏缉拿将军,要怎么办呢?”

樊於期仰天长叹,痛哭流涕,说:“我每想到这些,真是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荆轲说:“今天我有个计策,能解燕国的忧患,又可报将军之仇,你看怎么样?”

樊於期问是什么计策,便说:“我愿得到将军的头去献给秦王,秦王肯定开心地见我。我就左手抓他的袖子,右手刺他的胸,这样将军报了仇,燕国被凌辱的仇也报了。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卷起袖子,露出右臂,说:“我朝思暮想要报这切齿之恨,今日幸得指教!”遂自刎。

太子丹闻知樊於期自刎的消息后,急切赶来,扶尸痛哭,悲哀至极。

樊於期与荆轲为好友,亦深得太子丹器重。

他死后,其遗骸葬于故里南庄村,后人立祠祭祀。

据清《蠡县志》载:“南庄有大冢,呼为樊将军墓。旧有庙碑,今皆废。”

对于樊於期的死,清代爱新觉罗·成桂有诗曰:“去国伤无奈,投燕冀力同。举家无孑影,孤馆有凄凤。愿遂头宁断,行违计未工。空将一缕血,血染至今红。”

明代陈璟却认为“将军肯缓须臾死,山鬼罾鱼祸已萌。”

明代的何景明也评论说:“燕丹寡谋当灭身,光也自刎何足云,惜哉枉杀樊将军!”

百姓有感于樊於期轻生重义,普遍都给予他同情和赞美。

樊於期死后,樊馆山即因樊於期血洒此地而改名为血山。

附近的村子以山为名,就叫血山村。

后人在山上建塔纪念,塔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形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

塔南建法华寺,内供樊将军牌位。

荆轲塔下原来建有三义庙,明清朝时庙里一直供奉着荆轲、田光和樊於期。

可见,樊於期作为杀身成仁的义士,千百年来始终是受人景仰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