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庆功

接下来,也是在忙碌中度过的,陈立功整理的账册与文书,沈海还在查阅,不是看账目的问题,而是从开销中,看看工程是如何进行的,尤其那些往来文书。

土地丈量完毕,学子们归位以后,沈海就带着学子复盘整个工程,依据就是这些账册文书,学子能读懂账册文书,就掌握了一门技能。一套账册文书下来,就是一个工程的前后进程,就像烧菜一样,正确的流程和好的火候,能带来好的结果。

例如;老河口的工程,用料用工都记录在册,再加上一些往来的文书,就能很好地还原整个工程的过程。这就是用记录的符号来还原事件过程的能力,让学子们能想象到工程的重点在哪里。

这就是记录的意义与技巧,应该是每个学子都要掌握的技能。

一天天地描述,先是沈海,再逐个来,都是讲自己经历的河段工程进度。最后,沈云和李家小妹都能根据别人的河段工程记录来说个一二三,说明培养是有效的。

李清月听李小妹说起这事,第二天就拉着安青延风风火火过来,复盘课一次也没有落下,认真地与众学子听讲。

当然小卢先生兴趣更大,文书还能这个用法!?他让县学所有学子上午读书,下午复盘,一天一个河段,就这样,用十五日的时间,才将修河之事一一复盘。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这才是此次修堤的点睛之笔,相比较工程所需的钱粮,人才的培养最重要,这批人就是卢氏的人才种子,以后会发芽的。

而且这批种子的培养成本不高,沈海想着,也就在他的任期内,这些人就能长成陈立功那样的人才。其实现在也有雏形了,户房的工作,也有学子的大规模参与;县学也很热衷于调用户房文册作为策论教学的重要资料。

其实,这也影响到了卢氏各家的生意,商业文书的记录更加详细,也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大家也晓得了,文字很多时候,会骗人的,如果没有具体场景的支撑,先入为主的场景设置,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理解。

这就是世界的主观样式,阳明先生的山寺观花就是这个意思吧,大部分意义的取得,源自于个体在主观世界上的规划与设置。

###

同时,庆功宴是必须要进行的,沈海先开了个头,回到县衙第二天,好好洗漱一番之后,就用自己的私房,在县衙大摆宴席,分批邀请修河的功臣。

在传统文化里,先邀请谁,后邀请谁,有很大的讲究,不能乱来。一旦次序错了,有可能会得罪一些群体,毕竟,礼乐社会的本质,就是维护一个等级制。

为此,沈海专程与陈立功讨论过,先后征得陈双、薛巡检和胡修的同意之后,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宴。

先是老河工、铁匠、石匠的代表,沈海可不想把所有人都请了,只能选几个代表。此是就事而论,县里人说不出个不字。

其次是各乡的里正,加上县衙里的人,纯粹的大席,不是流水席,这是卢氏的权力机构,他们必须派到前面去。

然后是乡绅,就是那些话事人,他们是中流砥柱,沈海也让他们带着家人前来,人数太多,流水席敬上。

再就是学子们,也是流水席,安青延前后拿出了百两银子,也算是大力支持了。

其他的人,暂时就不请了,毕竟百两银子花完了。

沈海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说太多的感激话,只是与大家回忆起修堤时的点点滴滴,很快与席各位就情感投入了,这个过程是实实在在的,县尊的这种回忆,让大家有了认同感,往事历历在目。

于是,各人的话也就多了起来,安青延作为县尊夫人,也是全程在沈海身边,到最后,把她弄得都有些感动了,她也搞了一个小范围的聚餐,将修堤有功的女子们还有一些官员的家属悉数请来,大吃一顿,她没得回忆,只能感谢。

李二姐是她的好闺蜜,替她从陕府那边弄来一些细棉布,她就搬了过来,分派了下去,让女眷们回家做点衣裳穿。

这个县尊夫人做得也很好,她手中钱多,不怕折腾,本质上,青延是一个很贤惠的夫人,没有架子,待人温和而且很有才情,女子们也是尊重她,喜欢找她玩耍,她也是尽心招待。

卢氏的女子不怎么含蓄,也仅仅是熟了之后,初见面还是比较害羞胆怯的,青延很好地消除了她们的戒虑,有事也喜欢找她倾诉,很多时候,她的话比沈海的更有效果和威严。连沈云也夸她与公子很般配,弄得青延摇摇头,沈云在无人时也是劝她,死去的都死了,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过。

###

李清月的二叔和弟弟,专程从朱阳关过来,算是回访,也算是道歉,这次修堤,朱阳关这边没出力。

李家带了不少礼物,南面的绫罗锦缎,都是高品质的丝绸,也带来了几匹,沈海喜欢这个,让李二姐一一介绍,感叹时下纺织技术的高超,可惜的是,卢氏不产。

布料让李二姐送进后宅,并嘱咐安青延把它们都做了衣服。

沈海自然要回礼,就是请客,李家来的时候,驮了四头野猪和三只麂子,可能也是考虑到沈海在县衙的庆功宴需要材料,沈海自然是感激,都是上好的食材。

沈海也没客气,全部手下之后,就在县衙内摆了筵席。

当然,中堂这边的酒席人数是很少的,李家叔侄、薛巡检父子、陈双父子还有康泽和康家家主老爷子,卢氏四大家算是聚齐了。

他们之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这算是沈海来到卢氏之后,最正式的一次会晤了,当然,正式是从意义的角度来看的,而不是从形式上。

筵席就着那两种野味,煎烤烹炸,卤汆滑扒,炖熬爆溜,营造所里展现的口味都弄了上来,卢花妹作为大主管,也是舍得用料,康泽将家酿的糯米酒也拿了五大坛来,摆明了不醉不归。

筵席自然很奇怪,并没有提修堤的事情,大家心里面都清楚,这次筵席的人员构成,意味着在将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内,卢氏的安定所系。

以前或许有这个意思,但没有今天来得正式。

所以,四家的问题就是一个问题了,几轮敬酒下来之后,话题直接奔向陕府渡口。

李家二叔讲道,渡口边卖了三十多亩地,其中平地十来亩,剩下的都是坡地,十六间屋的货栈,秋天就已经修好了,现在卢氏这里的货都往这里走,最大宗的还是盛家,如果没有盛家,货仓真的装不满了。

说完,看向沈海,这是沈海的主意,沈海摇摇头,“流水的县令,铁打的庄家,你们商量就行,又不涉及衙内事务,随意即可。”

薛二说道,“焦煤现在只能从河东过来,价钱还便宜,陕府这边,采挖困难,即便炼好焦,出来的钢水也不好,渡口这边,不能过焦。”

沈海附和,“陕府的焦炭含杂质太多,尤其硫与磷,董家河那边无法清除,以后还是以河东为主,本钱多点无所谓,咱们又不怎么卖铁坯。”

薛二点头,“灵宝那里,都是买了咱们的钢坯,来掺当地的铁坯,这铁票之事,也无人提及了。”薛二的丈人在那里帮忙卖钢坯,衙内很多牵扯,也是畅通无阻。

陈立功言道,“眼下卢氏能过去的也就铁器与药材,其中药材是大宗,走洛阳居多,明年,河东这边也要出些货,即便如此,也装不满货栈。”

沈海点评,“德业兄不用关心货栈是否满装,对于店铺货栈而言,流水账是关键,每日的钱粮进出是指标。”大家都明白,流水才是商业的核心。

陈双总结,“二姐弄得这个货栈,确实是个好去处,虽然才三四个月,也给咱们找了个好的指引,县里的好多零碎物件都是从货栈过来的。”现在陈家商队是外运的主力。

薛巡检喝酒上脸,“二姐的脾气有些大,”李家二叔点点头,却也不说话,巡检继续讲道,“盐铁在陕府这边,咱们不能碰,粮食倒是个大买卖,河东和关中的粮食多,大都在渡口这里聚集。”

沈海就听着,也是感觉这几家的心还是比较大的。“粮食是卢氏的弱点和命门,下年看看能不能从河东买些粮食来,咱们暂时先不要外出做粮商。”

陈立功接着沈海的话头言道,“自修堤以来,卢氏的工匠汇集在川内,向外走的货物也多了,盛家那边的厘金比其它三处总和都要多,我看这是个路子,尤其这铁器,卢氏比其它地方的都要好,这个全赖县尊大人的指点。”

李二叔看向沈海,手中的酒杯举起,“李家对大人多有得罪,草民赔罪了。”然后一口闷了。沈海端起杯,“李兄言重了,李家对沈某襄助巨多,修河用的车辆,都是李家所出,至今也未结账。”也是一饮而尽。

薛巡检此时充当好人,“李老二,县尊大人的胸怀与度量不是我等能比的,”然后环顾众人,“薛某倚老卖老,也说两句,从我记事起,这工程事宜,老百姓就没有不赔钱的,大人是第一个,既办了实事,又富了乡间的。”

众人也是频频点头,陈双就提议敬沈海一杯。

沈海摆摆手,“慢慢喝吧,沈某已经不胜酒力。”抿了一口,做了做样子。

薛巡检指着李二,“老二啊,你要与县尊多亲热,别守着关里不出门。”

李二叔答应着,敬了沈海一杯,典型的借坡下驴,沈海也喜欢这样。

“我之前与德业兄谈过,卢氏县内要多建工坊,你们四家把着出卢氏的出县大道,应多用力于商事。”喝了口茶,“商事本钱大,风险大,一家之力容易倾覆,本官也希望你们合力为之,合则财聚。”

众人连连点头。

沈海随意提了一句,“说到商事,这酒席还落了一位正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