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抓到1个小偷

这话秦叔宝听到了一点都不觉得陌生。

因为,秦叔宝知道,几百年前,刘邦也曾经这样说过。

“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也。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这些话,刘邦不但这么说了,他还这样做了。

所以,他建立了大汉帝国。

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可笑的是,许多人就根本没有这种自知之明,自己啥都不是,却还以为他们上可以让上天打雷下雨,下可以管黎民疾病,还可以让虫鸟兽鱼乖乖的听他们的指挥。其文韬武略,天下无人能比。最终证明也只是一个笑话而己。

然而,他们是皇帝,天下人只能听从于他们,只是凭白让老百姓们吃了许多的苦头而己。

还有的人,确实是文韬武略,却太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能容人,便如杨广一样,虽然有诸般的才华智力,却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身边没有一个堪用之人,一身的本事,却还成为了亡国之君,徒呼奈何也。

秦叔宝这些天经常读史,还明白一个道理。

大汉之所以成为强汉,也并不是刘武他有多厉害,而是他爹和他爷爷虚心好学,并不穷兵黩武,给他攒下了一份好的家底。

与民生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

“希望你真的如你所说,安心的当好大唐的保姆,那既是黎民之福,也是大唐之福也,”秦叔宝心中暗道。

李承轩此时可没有时间去猜他是如何想的,他和秦叔宝说完话,就匆匆的牵马,赶往凉州去也。

从谷中去往凉州,不过二三十里的距离,当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叔宝才将大营扎在这里。一来不扰民,二来也是方便管理,三来,万一凉州有事,他也能就近支援。

才走到一半时,不过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时辰,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北风似乎也突然间停住了,人在马背上,似乎没有刚才那么冷了。

“大人,别不会下雪了吧,”某个随从紧张的问道。

“应该…不会吧,现在还不到十一月呢,”李承轩不自信的说道。

他也是第一次在这么偏北的地方过冬天,他也不知道,这里十月底就会下雪啊。

许是为了反驳他这句话,李承轩刚刚扬起头,便看到,一缕轻飘飘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

虽然这雪花还没有落到地上,就消融了,但无疑,今年的第一场雪,已经下下来了。

紧了紧身子,让自己不那么冷了,李承轩沉声道:“加紧赶路,别让这雪把我们封在半路上了。”

路都还没有修到一半,许多地方的路面还只有两三尺宽,仅能容一匹马通过,人在这种地方策马而行,稍有不行,脚下一滑,若是掉到坡下面去,就大概可以到武威城外捡尸体了。

雪、纷纷扬扬,越下越大,开始在山顶上出现积雪了。

李承轩一行人继续不紧不慢的前行,又过了小时个时辰,终于离开了狭长的山谷,前方出现宽阔的田野,古朴的凉州城,也远远在望了。

李承轩终于松了一口气了,照这速度,终于能在天黑前赶回凉州了,要不然,王玉那张脸又该拉得老长了。

在宽阔的田野里,几个人开始策马疾驰起来。

这个时候,估计他们的座骑也归心似箭了,脚下不自觉的快了起来。

又往前走了一些,凉州的城墙,又清晰了一些。

可是,这时候连修路的民伕们都收拾工具,各归各家了,凉州城外的旷野上,怎么还那么多的人?

“对了,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李承轩皱眉一想才记起来。

十天前离开凉州的时候,他还无意中和张行说起过,一定要赶在大雪前将土豆收上来,不管产量多少都要收了,要不然在雪地里就烂掉了。

三个多月前,李承轩初来凉州的时候,其实那时候并不是种土豆最好的季节,但因为有母亲在巂州的经历,临立秋的时候种下去,也能有所收获,只是产量低了一些而己。

而且当时凉州几乎是颗粒无收的状态,为了过年前能有粮食种,所以,李承轩把从巂州运来的几千斤土豆种,全部都种下去了。

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产量会如何呢?

李承轩赶快一夹马肚,加速奔了过去。

跑到近前,见到张行一脸兴奋的,正在说着什么,立即跃身下马,急急的问道:“老张,称了没有,产量如何?”

“刚称了,一千多斤呢,”张行兴奋地说道。

“一千多斤,才一千多斤?”李承轩一听,立即心中一沉。

这比自己期望的,也差得太多了吧。

“王大人,你以前说,这什么豆能亩产千斤,一千多斤,这个冬天咱们凉州父老不要饿肚子了”张行仍在极度的兴奋之中,根本没有觉察到李承轩神情间的失落。

“哪里跑,哪里跑,还想偷我们的土豆,快,快抓住他。”李承轩刚要说话,陡听到几声愤怒的吼叫声。

“哈哈,哪里跑,居然想从老子的手下脱逃,被我抓住了吧,”不过片刻,便听到程二牛不屑的说道。

“程二牛,放开老子,老子不是小偷,看清楚,是你小爷,”然后,便听到一个少年怒吼的声音。

“都说了,老子不叫程二牛,老子叫程处亮,”程二牛悲怆地吼道,“连你小子都敢叫老子程二牛,老子和你拼了,怪不得我爹说,你们这些文官没有一个好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